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4篇 |
免费 | 129篇 |
国内免费 | 27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0篇 |
废物处理 | 36篇 |
环保管理 | 171篇 |
综合类 | 942篇 |
基础理论 | 177篇 |
污染及防治 | 135篇 |
评价与监测 | 116篇 |
社会与环境 | 55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理化因子对多变鱼腥藻溶血素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对兔血红细胞的溶血实验,测定和分析了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 OL S1)培养液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溶血活性以及温度、pH和金属离子等理化因子对其溶血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中期多变鱼腥藻开始向胞外分泌活性较高的溶血性毒素,在稳定期溶血活性达到最高.4℃低温几乎完全抑制了溶血素活性;在溶血反应最初的30 min内,溶血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强;但在反应持续60 min后,16~37℃温度下溶血素活性趋于一致;溶血素在偏酸性条件下活性较高,而pH为7.2~9.0时活性无明显差异;Mg2 、Ca2 能显著增加其溶血活性,Cu2 、Mn2 则显著抑制其活性,Ge2 、Fe3 、Zn2 对其影响不大.红细胞膜组分胆固醇、鞘磷脂和卵磷脂均能竞争性结合溶血素,显著抑制溶血反应,因此可能是溶血素在红细胞膜上的作用受体. 相似文献
22.
23.
24.
排水造林对小兴安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降解和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兴安岭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森林沼泽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及生物降解特征,探讨了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及无机氮(NH+4-N+NO-3-N)淋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含量变化影响显著(p0.05).2003年(PS03)、1992年(PS92)、1985年(PS85)排水造林后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湿地土壤DOC含量均低于未排水造林的天然兴安落叶松苔草湿地(XATC),且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DOC含量越少.2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土壤DOC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初期降解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慢并趋于稳定.其中周转时间为1 d的易降解DOC所占比重表现为:PS92XATCPS03PS85,表明排水时间达到一定阈值后,易降解DOC部分可能会转化为难降解部分.3在淋溶过程中,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淋出液中DOC含量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淋溶1 d后,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森林沼泽湿地土壤DOC的淋失率表现为:PS85PS92PS03XATC,表明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DOC淋失率越大,因此长时间的排水造林改造可能进一步影响土壤养分的贮量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26.
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有利于推动绿色信贷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本研究将政府部门、环保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行为纳入同一个理论体系中,充分考虑影响参与主体最优努力水平和绿色信贷风险最优轨迹的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合作模式下的绿色信贷风险优化控制模型,分析不同情境下参与主体的努力水平,比较绿色信贷风险的最优轨迹,找出绿色信贷风险优化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四方合作模式对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政府的参与能够有效带动其余合作者的积极性。第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共存和投入互动关系。第四,补贴和惩罚措施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但在非合作模式下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第五,参与主体的协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绿色信贷风险的优化控制。因此,需要灵活运用行政、经济或法律等多种干预手段,并对补贴用途进行考评和增强舆论监督,防止金融机构和企业将绿色补贴挪作他用。同时,建立符合国内绿色信贷发展特点的风险标准,统一绿色信贷风险的评判和管控依据。 相似文献
27.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今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明了方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完善低碳政治制度、完善低碳市场制度、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人口均衡制度、建立资源节约制度、健全低碳法治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安排;通过突出碳技术创新、搭建碳技术实践平台、政府加大碳技术创新推广力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实践;重视低碳文化引领、加强低碳文化生活养成、加强低碳文化产业养成、加强低碳文化行政养成,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文化养成。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合作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核心,世界各国应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享降碳减排技术,互相监督,形成共识,应对全球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28.
29.
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模型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湿地模型中,研究了人为增加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将2株从湿地分离的根际微生物扩增培养(分别用于模型1与模型2),与一定比例的生活污水混合后注入到湿地模型中,在停留12,24,36,48 h时分别测定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加菌模型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空白模型(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异性越大,至48 h时,空白模型和2个加菌模型(模型1和模型2)对自然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6%,73.0%,75.3%,对灭菌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2%,76.3%,80.1%.说明向人工湿地中添加植物根际微生物将大大提高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特点及其生理基础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NaCl和等渗PEG处理8种盐生植物和2种非盐生植物种子。结果表明:NaCl和等渗PEG对所有种子的萌发率都产生抑制作用,而且PEG(对盐生植物)的抑制程度大于等渗NaCl,NaCl对盐生植物萌发的抑制水平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对非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的抑制程度增大到8d以后即不再增大。另外,在0.6MPaNaCl下,随处理时间延长,盐地碱蓬和琐琐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不断提高,SOD活性基本不变,但小麦和大麦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在处理8d后接近最大值,SOD活性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影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因素与渗透胁迫,种子内部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及萌发过程中大量吸收和积累盐离子等都有关系。图6参1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