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0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古代,人类因弱小而对自然产生敬畏;今天,强大的人类应该对脆弱的自然予以关怀。2003年春夏之际的SARS事件已在更多的方面令中国人反思,对于国人痛恨却又不断重复的社会陋习,它真的需要一场惊世的危机来振聋发聩、警示大众,未免代价太高了,可问题在于就怕人类又忘记了可怕的今天。北京的春天除沙尘外  相似文献   
132.
133.
结合对电气可靠性技术的宏观分析态势及安全减灾[9][10]的迫切要求,研究了实用的漏电开关质量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分析模型;针对漏电开关的故障,提出了构筑现代民用建筑(多指住宅)供用电安全网络的实施要点及有关标准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4.
我国北方铁路沿线站段冬季采暖主要以燃煤锅炉为主,随着冬季雾霾现象日益严重,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北方铁路沿线传统燃煤锅炉供暖的替代方式,对于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跨临界CO2热回收热泵和回热循环热泵系统2种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对其热力性能进行了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不变时,随着供水温度由45℃升高至55℃,跨临界CO2热回收热泵制热量和COP均升高;随着供水温度由45℃升高至50℃,回热循环热泵制热量和COP均逐渐降低。当供水温度低于50℃时,回热循环热泵COP高于跨临界CO2热回收热泵,回热循环热泵系统的节能效果更为显著;当供水温度超过50℃时,跨临界CO2热回收热泵的性能更优。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跨临界CO2热回收热泵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供水温度,并有效提升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性能,结合我国北方铁路沿线站段的供暖需求和气候条件,提出相较于回热循环热泵系统,跨临界CO2热回收热泵系统的适用性和热力性能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35.
中国面向新世纪的安全文化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磊 《安全》1996,17(4):11-14,16
跨世纪的战略是全球研究的热点,但同高速发展的经济目标相比,“安全、减灾、无害”的可持续发展大思路并未真正落实。本文从当代安全科技与管理的文化观入手,从历史及现代的新视角全面论述中国安全文化建设问题,重点提出对全民安全自护意识及素质提高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应用构想。  相似文献   
1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火灾日益严重,其中居家安全中的火灾隐患再也不容忽视.据1995年日本《消防白皮书》介绍,在修改《危害对策基本法》,强化国民的防灾意识同时,尤其应努力将占70%以上的人为火灾(指用火不慎)频率压下去,从根本上缓解火灾形势.环顾国内火灾形势更不容乐观:1991~1995年,火灾次数为4~5万次,年均死亡人数在3千人左右,尤其应注意的是其中以建筑火灾为主的住宅火灾占全部火灾的30%,不仅家庭财产损失大,更为重要的是给居家安全带来阴影,以北京为例在1995年中,城乡居民火灾情况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37.
金磊 《防灾博览》2009,(5):42-47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中国正面临多方位的检视,其核心问题之厂是未来中国安全发展的途径。2009年5月26日,由本人出任课题组长的北京减灾协会完成了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提升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水平的重点、思路及对策研究》项目申报书,  相似文献   
138.
金磊 《灾害学》2004,19(4):89-94
本文阐述了建立《综合减灾法》的背景,探讨了《综合减灾法》的作用.在国外综合减灾立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综合减灾法》的编研框架.  相似文献   
139.
西部开发建设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逐步摆脱西部当前的贫困状态 ,改善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西部减灾与西部脱贫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走访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许厚德。许秘书长介绍到 :新中国成立以来 ,开发西部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解放 50年来 ,国家的每个五年发展计划、“三线计划”特别是改革开放 2 0年来 ,对西部地区的投入都很大 ,而西部地区其自身发展变化也很快。但一次一次的努力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部落后贫困的面貌。与全国相比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很大 ,经济相对…  相似文献   
140.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出变化 ,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 ,其产生的后果损失及危害称作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即为人类活动为主要诱因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及地方病等都属“建设性”破坏造成的人为性地质灾害。一、认识人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多方面 ,如突发性灾害有火山喷发、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瓦斯爆炸…… ;缓变性灾害有土壤强度侵蚀、地面沉降、荒漠化、岩漠化……。除了火山爆发、地震等灾害之外 ,其他突发性地质灾害 ,都可以造成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