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0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一、城市灾难"健忘症"要不得 松花江两岸,每至寒冬,雾凇长垂,晶莹剔透,婀娜多姿。在人们的记忆中,吉林市给我们的印象是那般美好--北山公园、丰满水电站、陨石雨……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人开始为这座美丽的江城曾经遭受过的灾难而感叹不已,若干年前,一场无情的大火吞噬了这座城市的一座博物馆,使大量珍贵的远古恐龙骨架化石付之一炬。如今,令人震惊2004年"2.15"特大火灾又在这座城市的一座百货商厦肆虐,  相似文献   
172.
笔者为唐山"7·28"大地震每周年撰文,已坚持了数年,目的很明确,不仅仅因为1976年的"7·28"对我们防灾减灾科技工作者是个难忘的纪念符号,对全国人民而言是个深重灾难,更在于"7·28"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已列入中国当代史的要目中,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列为近百年来全球第一大灾事.在迎来唐山"7·28"大地震25周年祭日之时,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该陷于沉思,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一要汲取教训,深刻反思;二是认清灾情隐患并存的国情;三是使减灾思路贯穿城市建设的大体系中,教育国人从自身做起用行动去创造平安.  相似文献   
173.
2001年的"两会",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审议和讨论"十五"计划纲要,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计,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00年胜利完成第九个五年计划,今年开始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伴随着五年计划和连续实施,我国的总体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  相似文献   
174.
贵州省有"公园之省"美誉,主要指其绚丽多姿的旅游资料,但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集山、水、林、洞为-体,特别由于其景点广泛分布在高原地带使"地无三尺平"和"复岭四塞"的贵州道路建设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175.
176.
177.
178.
179.
中国西部大开发作为历史性的壮举 ,重在要有创新思路及观念的大转变。安全减灾作为一种国策及保障手段 ,必须是西部开发的先决条件 ,如果忽略了安全减灾规划战略的布署和开发行动 ,必然迟早要招致悲惨的后果。笔者提出此建议 ,旨在为中国西部开发探索一条生态、安全、减灾和谐发展之路 ,意在促进西部开发健康而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0.
伴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开始 ,中国减灾报问世了。它以周刊的形式 ,已走过了4 3 4期。我作为本报的热心读者及撰稿人深深感到 ,由于新世纪、新经济、新战略、新计划的需要 ,今天它已告终结。但中国安全减灾界的志士仁人都会怀念它 ,都会由衷地感到《中国减灾报》对普及全民防灾自护文化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作为一名从事科技减灾的学人 ,我以为 ,就如同我们要作一番告别二十世纪的回想一样 ,更多的功力是用于幢憬并计划未来 ,沿着中国减灾不止的可持续道路去“梦想”新世纪之径。为此作出三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