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仍未得到根本缓解,产业高度化进程缓慢、制造业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对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建立明确的评测系统,以溢出效应为导向,确立产业发展极,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正确选择产业升级路径可以减少产业升级的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82.
以浙江省69个县域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关联内涵及特点,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定量测度浙江省2001~2011年县域城乡关联性,并分析城乡关联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关联状态。研究表明:(1)各县域城乡关联综合得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表明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得到优化;(2)城乡关联空间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平原县域城乡关联性普遍高于西部低山丘陵县域,地级市辖区城乡关联性明显高于各县(县级市);(3)城乡关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城乡关联较强的县域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环杭州湾地区,城乡关联较弱的县域则集中分布于浙西南低山丘陵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水平发展、交通设施改善、要素联系强化、政策制度优化等4因素为浙江省城乡关联演变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3.
氧化沟在皮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环境工程》1994,12(3):8-12
本文简要论述了皮革废水的工艺处理流程及氧化沟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氧化沟的设计计算过程和调试运行结果,出水各项指标均符合合同要求,达到和接近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4.
85.
尹萍  陈斌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26(2):28-29,110
本文介绍了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理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论述了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理基础、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86.
用内填YDT弹性立体填料的水解(酸化)-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65mg/L和253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3.5h,混合液回流比为3.6时,出水COD约为180mg/L,NH3-N为5mg/L,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83%和98%。  相似文献   
87.
激光传输在环境监控中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将激光通信技术在环境监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气环境下数据传输的信号调制方式以及提高通信距离和减少系统噪声的方法,设计了可用于环境监控数据传输的激光传输系统实用电路。经安装、调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视距通信条件下应用,具有电路制作简单、设备架设灵活方便、数据传输性能稳定和传输系统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88.
采用内填弹性立体填料的缺氧━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试验效果良好。当总水力停留时间≥35.2h,COD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这82%和96%以上,出水浓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9.
针对发泡聚苯乙烯料特点和再生工艺要求,设计了全自动回收再生装置.将泡沫垃圾转化成体积小,密度大的聚苯乙烯再生颗粒.装置采用粉碎、加热融化、冷却和切粒的工艺路线,并根据运行自动化的要求,采用PLc和触摸屏技术,研制了自动控制系统经实际运行调试,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生产效率达50-80 kg/h.  相似文献   
90.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亚历山大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方法对三株亚历山大藻核糖体DNA 大亚基部分序列和ITS区序列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ITS区测序及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三株藻类分别为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链状亚历山大藻(A. catenella)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 minimum).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沿海分布的有毒亚历山大藻,根据其核糖体DNA大亚基(LSU rDNA)序列信息,设计了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探针,建立了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上的有毒亚历山大藻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探针Alexp1较理想地标记选定的目标藻--塔玛亚历山大藻(YA 藻株),经探针标记的藻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明显区分于其他非目标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