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辽宁省"05-6"龙卷风过程的诊断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2005年6月10日(简称“05—6”)发生在辽宁省的一次龙卷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然后,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气候研究与预报模型(WRF)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低空强辐合与高空强辐散的配置在6月10日14时前后达到鼎盛时期,为强对流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上干冷下暖湿的大气层结不稳定结构和近地面的水汽通量辐合,为龙卷风的发生提供了持续的能量和充足的水汽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比较成功地再现此次龙卷风过程,其结果与诊断分析相符。模拟的辽西地区的不稳定能量和气柱上升运动的配置关系从10日上午开始,在当日14—15时达到一个峰值,导致了16时龙卷风的发生。另外,不论是在诊断分析还是数值模拟的结果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对流运动和较小的影响范围,都十分符合龙卷风这种小尺度强对流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2004年辽宁地区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气溶胶指数资料和污染物监测资料,从气候背景和环流形势入手,着重探讨了2004年4月14-16日辽宁地区的一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的形成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的气候背景为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此次过程中,高空大槽引导极地强冷空气南下,配合低层强大的蒙古气旋构成了东北地区沙尘过程的典型天气环流形势.在起沙的动力机制方面,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速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速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所触发的强烈上升运动构成此次沙尘过程的主要动力机制.螺旋度上负下正的垂直分布是此次沙尘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是由于这种垂直结构对于沙尘过程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而言,构成了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深厚上升区,这种螺旋度的垂直分布十分有利于沙尘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
本溪大气黑碳气溶胶浓度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本溪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本溪黑碳平均浓度值为6.877 μg/m3,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0.592~20.577 μg/m3,每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达64.518 μg/m3;黑碳浓度具有明最的季节变化,夏季的平均浓度最低,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1月份,这与冬季取暖...  相似文献   
34.
沈阳地区霾与雾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沈阳大气成分站能见度和大气细粒子的小时观测数据,结合沈阳自动气象站相对湿度的小时观测数据以及天气现象资料,根据<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和雾的定义,从沈阳1年的资料中判识出霾与雾的出现时次,对沈阳霾与雾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沈阳全年霾和雾的出现时次分别占总观测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