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两种计算扩散参数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由泰勒公式导出的Hay-Pasquill方法和Draxler经验公式方法,处理了双向风标风速仪的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兰州郊区皋兰县的扩散参数.结果表明,Hay-Pasquill方法的计算结果较Draxler经验公式方法稍大,皋兰地区的扩散参数比Briggs开阔平原地区的扩散曲线高2~3个稳定度级。   相似文献   
112.
大气中硫污染物的干沉降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计算SO2和硫酸盐气溶胶干沉降速度的数值模拟,模式中考虑了气象条件,下垫面特征等因素对不同污染物干沉降速度的影响。并利用该模式计算了垫面上SO2和SO4^2-的干沉降速度,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2-1.0cm/s和0.1-0.8cm/s,与文献给出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式散于计算硫污染物的干沉速度是可行的,最后给出了包括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和夜晚的硫污染物干沉降速度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13.
马文会 《环境》2004,(3):50-51
千百年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大西国”的传说,像幽灵一样,在地中海、大西洋西岸乃至世界回荡着。它牵动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大洋深处寻觅它的踪迹;它吸引了多少人写出成千上万本书来论证它的兴衰。它是当今世界留在海底最大的谜。  相似文献   
114.
东亚地区的硫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一个硫沉降模式讨论了东亚地区的硫沉降特征。大多数地区,干沉降是硫沉降的主要形式,在降水区,湿沉降可占总沉降的20%~95%。干沉降以SO2的沉降为主,SO2的干沉降占总干沉降的70%~90%。降水引起的湿沉降主要是SO42-的沉降,SO42-的湿沉降量一般为SO2湿沉降量的1~9倍。干沉降与排放量之比的大值区与排放的大值区相对应,但其中心与排放的大值中心不重合,而是在其附近。   相似文献   
115.
利用MECCA大气化学模式,考虑卤素类(Br,Cl和I)物质的化学过程,对海洋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和NOx的日变化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考虑这些影响后,ψ(O3)略有降低并且产生峰值的时间提前,这主要是由于Br,BrO,Cl和ClO等物质浓度在日出后很快达到峰值所致,基于同样的原因,NO2变化也有类似的特点.在清洁环境下,海洋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的消耗主要由HOx,O(1D)+H2O和卤素控制,白天以卤素对臭氧的消耗为主.此外还模拟了不同ψ(NOx)下臭氧的日变化,得出在高ψ(NOx)情况下,边界层内臭氧可由净损耗变为净增长.   相似文献   
116.
以中国七大典型河流水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整合相关文献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究了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抗生素的赋存状况以及水体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典型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共检测出8类49种抗生素,水体中抗生素的检出种类普遍高于沉积物;(2)抗生素浓度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辽河和海河流域,黄河、松花江和开都—孔雀河流域...  相似文献   
117.
俄罗斯出口关税调整对中国木材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原木进口来源国,俄罗斯政府宣布从2010年1月起将原木出口关税从当前的6.5%增加到80%.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区域木材市场模型,模拟了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提高将对我国各地区的木材市场产生的数量影响.由模型得到的结论是:东北地区将受到的影响最大,森林资源的采伐压力会因为进口关税的大幅度提高而增加;中部地区的采伐量将增加约2%左右;而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采伐数量几乎不变.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采伐总量将增加3.23%.从地区间的贸易影响来看,中部地区的木材进口会流向东北地区,来弥补东北进口木材数量减少带来的影晌.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保证国内的木材安全;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为中国林业加工企业到俄罗斯投资提供便利和引导,从而进一步明晰产业分工格局;从俄罗斯进来的原木减少,应将大部分板材落地加工,促使地区木材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渐改变单以加工锯材为主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18.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初次引入累积生态效应概念,总结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健康、动植物生长发育甚至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工作,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不断增加,受耕作、老化与降解等因素的影响残留地膜的大小、形状和状态不断改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也不断变化;残留地膜老化与降解过程会加重其累积生态效应,残留地膜类型不同、老化程度与降解过程不同产生累积生态效应的程度也不同;随着生物降解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多样化增加,而残留生物降解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普通残留地膜;残留地膜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总之,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研究多以短期的、静态的效应研究为主,对长期系统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开展长期性、时空动态...  相似文献   
119.
根据京沪液氯泄漏的一些数据,选取液氯泄漏的瞬间为研究范围,设定液氯泄漏的瞬间为2 min,大气压力为10.132 5 kPa,温度为15℃,风速为6m/s,假设液氯泄漏后全部变成蒸气,重气云团半径为10 m,利用重气云扩散模型--盒子模型,对氯气云团扩散后果进行定量计算,得到氯气泄漏瞬间的伤害范围分别是致死区0.042 9 km2,重伤区0.0979 km2,轻伤区1.067 km2.据此判断,氯气泄漏事故后果非常严重.提出了该模型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