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5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0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122篇 |
综合类 | 770篇 |
基础理论 | 117篇 |
污染及防治 | 94篇 |
评价与监测 | 83篇 |
社会与环境 | 27篇 |
灾害及防治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01.
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在接种后第1~7 d通过不同时间添加Na2TeO3来施加Te(IV)胁迫,5种Te(IV)胁迫实验组的累计加Te浓度均为250 mg/L,结果表明:两种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从I~V组均呈增加趋势;其中IV、V组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利用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胁迫强度的概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2.
辽宁某污水处理厂采用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工艺运行中能源消耗较大,节能降耗是企业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该厂监测数据研究发现污水处理能源消耗与季节性因素关系密切。为制定合理的节能工艺运行策略,需要对该厂污水处理能耗状况进行季节性评价研究。文中在综合考虑污水处理能耗与环境因素、工艺运行参数和污水处理效果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与污水处理过程密切相关的16个季节性指标,利用各指标四季监测数据波动范围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标准,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四季综合能耗等级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设置状态更适合于夏季运行,春季和秋季运行状况较为合理,而冬季运行能源浪费较大,应调整运行参数设置,在尾水达标的前提下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在污泥处理中产生的一定量的废气,提出了一种多级水幕式污泥处理废气清洗设备,分析了其工作过程。并以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得出清洗装置的处理风量,水幕的厚度、层数与废气处理效率的关系。并测量了不同水幕厚度与处理风量下废气清洗装置的整机压力损失。实验结果表明:水幕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除废气效率随着处理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水幕厚度一定时随着水幕层数的增加除废气效率也会增加,但并不是水幕的层数和厚度越大除废气的效率就越大。要获得最佳的除废气性能,必须使清洗装置的处理风量与水幕的层数、厚度合理的匹配。当处理风量为0.45 m3/s时,水幕层数为3时,水幕厚度为2 mm时,设备的除废气效果达到最佳,可达到87.32%。 相似文献
104.
105.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化学品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给环境带来恶劣的后果。本文主要从我国现有化学品管理制度、化学品现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策略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② 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③ 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石漠化易发生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④ 综合生态环境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不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⑤ 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极敏感区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尺度上初步划定3大类和23个重点生态红线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相似文献
107.
2014年10月5─13日中国东部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及重污染天气. 采用AQI数据分析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应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小球探空数据,分析了主要天气型演变、边界层及上空的风场、气象条件特征,以研究此次秋季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成因和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①华北、东北是此次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域内各城市持续数日的污染演变可分为AQI显著上升、持续高值、下降3个阶段. ②在AQI上升阶段(10月6—8日),受大陆高压控制,东部地区出现较弱地方风场和偏南风输送风场,风速在0~2 m/s,相对湿度在22%~86%,3 000 m逆温显著利于污染物积累. ③在持续污染阶段(10月8—11日),海上高压滞留,再加上台风“凤凰”北上阻挡大陆高压影响,使东部地区出现持续4 d的偏南风、偏东风弱风场,风速在1~4 m/s,相对湿度为57%~96%,造成严重污染. ④在AQI下降阶段(10月11—12日),后续大陆高压南下,前部冷锋利于污染物清除,风速达到6 m/s,是AQI降低的主要天气背景场. 因此,持续出现的稳定天气形势是导致此次中国东部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检漏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并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石化装置泄漏隐患检测.通过对某石化企业设备管阀件、储罐密封圈及呼吸口开展泄漏检测,摸清了企业设备泄漏现状,查找到多处泄漏隐患,为设备维修整改提供了数据依据,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9.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云南省陆良县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4.8对陆良县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图像预处理以及最佳波段组合,运用监督分类中的平行六面体分类、最小距离分类、马氏距离分类以及最大似然分类等四种分类方法,对地物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其分类精度进行评价。最后发现,波段146组合适合陆良县的地物提取。在分类方法中,最大似然法分类的总体精度及Kappa系数均高于其他三种分类。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