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651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150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安全生产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林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做到只要有作业现场就有人管安全,在最需要管安全的现场有人抓安全,根据木材检验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和发挥木材检验员现场安全协管作用,取得了一定得成效.  相似文献   
402.
黄广武 《劳动保护》2007,(7):101-103
矿山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严格又细致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会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能导致矿毁人亡。笔者根据多年矿山生产实践,认为矿山安全生产从掘进、采矿到出矿的整个过程,必须从基础入手,着力抓好“三个一”(见本刊2007第2期)和“四条路”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03.
介绍了一种新型带放大器的压杆式压电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为提高其响应速率,采用带声吸收杆式的结构;并充分考虑到测试专用设备的特殊构造,放置放大器及电池的需要,采用了特殊的外观及内腔结构;为提高传感器及其测试系统的响应速率,采用具有高输入阻抗及50Ω输出阻抗的电压放大器,同时也采用SYV- 50- 7- 1较粗的射频传输电缆,减少了爆炸与冲击模拟信号的传输畸变。该传感器经过爆炸洞及爆炸罐压力测试的反复试验,证明性能的确优异  相似文献   
404.
以氯化铁为铁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CS-Fe);并以氯化铁为铁源,硫酸镍为镍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共沉淀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镍(CS-Fe/Ni)。通过SEM、EDS、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CS-Fe和CS-Fe/Ni的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Co2+为目标去除物评价CS-Fe和CS-Fe/Ni的反应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制成的CS-Fe含有单质纳米铁,颗粒多数以30~90 nm球形颗粒为主;而CS-Fe/Ni材料中含有纳米铁镍,颗粒多数以30~60 nm球形颗粒为主;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60 min,CS-Fe/Ni对Co2+的去除率高达100%,但是CS-Fe仅为88%,即CS-Fe/Ni对Co2+的去除率比CS-Fe高。  相似文献   
405.
探讨了经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提取物处理后,铜绿微囊藻(Microc ystis aeruginosa)细胞膜相关特性的变化,如膜脂过氧化程度、细胞膜透性、脂肪酸组成和所占比例变化等,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铜绿微囊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变化,以初步揭示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添加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可使铜绿微囊藻细胞内丙二醛(MDA)累积量增加,加剧了膜脂过氧化反应;改变了铜绿微囊藻细胞内脂肪酸的组成,使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上升,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下降;经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处理过的藻细胞膜初期出现模糊褶皱、质壁分离等现象,中后期则出现受损、甚至严重破裂等现象,膜系统受损之后,提取物更易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影响藻细胞的内部结构,最终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明显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06.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采用eFootprint软件对天津市中新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和运营阶段采用的主要绿色技术减碳潜力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为89.74%,其次是物化阶段,为10.08%,废弃阶段仅占比0.18%.同时,太阳能热水技术措施的利用对建筑的减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7.
加速量热仪在物质热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加速量热仪(ARC)是一种基于绝热原理设计的热分析仪器,与其它热分析仪器相比,加速量热仪可以测量克量级的固体或高闪点液体样品,具有测试样品最大,敏感度高等特点,并能够实时记录样品放热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以过氧化氢叔丁基为例说明加速量热仪测试结果在研究物质质变热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过氧化氢叔丁基放热分解反应的温度-时间和压力-时间关系曲线以及升温速度和压力随温度变化的曲线,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反应系统升压速率随压力的变化曲线,计算出了过氧化氢叔丁基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  相似文献   
408.
将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用作被动采样器,开展水体中一甲基锡(MMT)、二甲基锡(DMT)、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二苯基锡(DPhT)和三苯基锡(TPhT)等7种有机锡氯化物的富集实验,膜样品经甲醇/醋酸溶液提取、乙基化衍生和正己烷萃取等前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得到水体中痕量有机锡污染的相关指纹信息。结果表明,7种目标化合物均可在TECAM膜上富集,48 h后均可达到平衡状态;有机锡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其TECAM膜/水分配系数(log KTECAM)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97, n=7)。甲基锡富集能力较低,但可定性筛查;而苯基锡和丁基锡等5种目标化合物在TECAM膜上的被动采样速率在0.06~0.16 L·g~(-1)·d~(-1)范围变化,经反演所得其在水体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与传统的主动采样法所得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基于TECAM被动采样技术可以实现水体中极性范围较广的痕量有机锡污染筛查取证。  相似文献   
409.
通过建立试验装置模拟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分别验证不同水量的渗滤液原液及预处理后的渗滤液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渗滤液添加量小于0.5%或预处理后的渗滤液添加量小于1.3%时,处理装置及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可不受渗滤液水质冲击影响,出水COD,NH3-N,TN,TP,pH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10.
湖南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湖南省沅江市(28°42′~29°11′N、112°16′~112°56′E)为代表,通过典型样区密集取样分析和同一区域的历史资料比较,研究了洞庭湖区农业用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趋势,发现稻田土壤有机碳在最近25a中稳步增加,而改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2004年典型样区土壤有机碳均值为(26.66±4.93)g·kg-1,主要分布区间为20~35g·kg-1,比1979提高22.64%;其中耕作制度为双季稻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g·kg-1提高到了2004年的28.12g·kg-1,年均增加量约313.5mg·kg-1(年递增率为1.15%);耕作制度为一季稻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g·kg-1提高到了2004年的27.25g·kg-1,年均增加量约278.3mg·kg-1(年递增率为1.16%),耕作制度为水旱轮作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g·kg-1提高到了2004年的23.90g·kg-1,年均增加量约144.5mg·kg-1(年递增率为0.78%),而改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 g·kg-1降低到了2004年的18.40g·kg-1,年均减少量约75.48mg·kg-1(年递减率为0.37%).方差分析表明,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增加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改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减少未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洞庭湖区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均是重要的固碳场所,农业用地的土壤有机碳库是大气CO2循环的“汇”,而不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