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利用自行开发的混合呼吸速率测量仪在接种污泥的条件下对重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进行了呼吸速率测试(短期BOD测试,以呼吸速率测量重新进入内源呼吸阶段为结束);同时应用美国产BI-2000电解质呼吸仪在不接种污泥的条件下对该污水进行了BOD测试(长期BOD测试,理论上以污水中所有有机物矿化为结束)。对2种测试方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BCOD存在很大差异,短期BOD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仅为长期BOD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的40%~60%。通过批式呼吸测量方法测定了原废水中的活性异养微生物浓度XH(0),结果表明,XH(0)与BCODst之和与BCODlt比较接近,两者之比在0.88~1.02之间,平均值为0.94。  相似文献   
42.
通过正交实验对镍铁铈(Ni-Fe-Ce)、镍铁钛(Ni-Fe-Ti)、镍铁锆(Ni-Fe-Zr)3组复合催化剂的共沉淀-焙烧法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选出的催化剂进行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镍铁锆催化剂是最优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Ni∶Fe(摩尔比)0∶10、Zr∶Fe(摩尔比)4∶1、干燥时间6 h、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6 h、沉淀时间5 h;此条件下制备的Fe-Zr催化剂的催化效能最高,TOC去除率达到75%;Zr的掺和改变了Fe催化剂的物相,进而提高了Fe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3.
M-AHP-熵权组合赋权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目前综合评价赋权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对指标进行赋权的方法,即采用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的层次分析法(M-AHP)建立主观权重,采用熵权法建立客观权重,将主客观权重加以综合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重庆市卫生填埋场的处理技术的评价指标,然后按照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得出综合评价值,从3种备选方案中得出了MBR(膜生物反应器)+NF(纳滤)工艺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4.
采用自制的有机膨润土对苯胺基乙腈生产废水进行吸附预处理实验,分别考察了废水pH、有机膨润土投加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对苯胺基乙腈生产废水进行吸附预处理是可行的,其较优的工艺条件为:有机膨润土投加量为20 g/L、废水pH为6.0、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COD及苯胺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3.3%及54.4%,可生化性BOD5/COD由难以测量出可提高到0.11左右。  相似文献   
45.
一种改进的MSBR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仿真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6池MSBR工艺除磷效果不佳和污泥上浮问题,通过新增厌氧池、调整浓缩池位置对其进行改造,提出了一个改进的7池MSBR工艺.应用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分别对两种工艺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在此基础上对7池MSBR工艺开展了实验室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新工艺对耗氧有机物(以COD值计)、NH2.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2%、81.4%和88.7%,脱氮除磷效率均高于有关献报道的6池工艺.新工艺妥善处理了脱氮除磷等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因而强化了除磷脱氮能力.试验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活性污泥模型对新工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中的生物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生物膜的活性特征和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形态、颜色和厚度沿水流方向有显著改变。进水端至中间部分的生物膜较厚, 生物量较多,颜色为黑灰色;沿水流方向生物膜逐渐变薄,颜色也渐变为浅褐色;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内COD转化速率沿滤池长度逐渐减小,NH3-N转化速率沿滤池长度逐渐增加,微生物耗氧速率沿滤池长度是呈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上差别不大;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微生物种群丰富,组成多样,在滤池内不同位置的生物膜上都生长着与其污水水质相适应的优势菌种,能够较好地完成污水处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47.
利用自行开发的活性污泥 2号模型ASMNO .2计算机模拟程序对重庆市某污水厂三种脱氮除磷改造方案 (A O ,A2 O ,倒置A2 O)进行了模拟研究 ,寻求了每一种方案的最佳运行控制参数 .结果表明 :(1)将现有曝气池前端 1 4控制为缺氧而形成A O工艺 ,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 0 .10mg L ,混合液内回流比为 10 0 % ,可以使TN去除率达到 5 8.6 % ,提高 2 4个百分点 ,TP基本不受影响 ;(2 )将现有曝气池前端 12 %控制为厌氧区 ,2 4 %控制为缺氧区 ,缺氧区溶解氧浓度为 0 .10mg L ,混合液内回流比为 10 0 % ,可以使TN去除率达到 6 2 .1% ,提高约 2 8个百分点 ,TP去除率达到 78.3% ,提高 37个百分点 ;(3)倒置A2 O工艺与常规A2 O工艺的出水水质基本相当 ,但倒置A2 O工艺在工程实践中更易于实现 ;(4)三种工艺出水COD和氨氮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  相似文献   
48.
厌氧预酸化-间歇曝气生物膜系统的生物除磷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蓓  龙腾锐 《环境科学》2008,29(5):1227-1232
采用间歇曝气生物滤池与前置厌氧生物滤池组成的生物除磷系统处理生活污水.试验考察了水力负荷以及污染物(有机物、磷酸盐)负荷率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磷酸盐.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3.3~4.6 h, COD出水平均浓度68 mg/L,平均去除率73.6%;TP出水平均浓度0.59 mg/L,平均去除率85.2%.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水力负荷及污染物负荷率变化的能力,运行性能稳定.间歇曝气池采用不同于传统反冲洗的方法去除生物膜中富集的磷,使生物膜反应器在长期连续运行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吸磷能力,从而延长其运行周期,减少其反冲洗频率.前置厌氧滤池对生活污水的预酸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水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49.
长期以来,人们采用BOD_5、OC和COD作为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指标.从河流自净过程及生化处理构筑物的运行看,BOD_5是一个比较反映实际情况(即由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指标.但BOD_5的测定历时长(五日),人们无法用它及时地指导生化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控制,且其测定温  相似文献   
50.
一、引言据1979年对我国532条(个)江河湖库共234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我国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根据1981年对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污水排入量的统计资料,年排入长江的生化需氧量达72万多吨,其中重庆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