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441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81.
电吸附除盐技术之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包景岭  马建立 《四川环境》2010,29(2):119-121,13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着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电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由于其低能耗、操作简单、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吸附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应用于电吸附技术的各种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682.
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的动态分析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683.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化肥农药使用为主的面源污染和以工业排放为主的点源污染日益加剧,全球尤其是海岸带氮含量逐渐升高,对滨海植被的生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通过温室模拟实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互花米草的影响,对研究氮对入侵植物的影响作用机制有重大意义。互花米草在两种氮肥不同氮水平处理下,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根冠比、根长/株高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结果表明:随着氮量增加,米草株高、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下部分生物量、根冠比和根长/株高比则呈下降趋势;各项指标在无机氮肥不同氮水平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有机氮肥的各处理间差异无显著性。这说明适当的供氮水平有利于互花米草的生长,而高氮则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684.
基于水资源的四川生态安全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良好的水资源状况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条件,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控制因素,如何采用量化的方法来衡量水资源与耕地资源、GDP和人口布局等的匹配程度,进而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确保生态安全提出对策是本文的目的。参照洛伦兹曲线原理及基尼系数计算方法,采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水资源分布与耕地资源、GDP和人口分布的相关关系,得出了四川水资源与耕地资源、GDP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结果。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鹰川的实际情况以及其生态安全在全国、长江流域的特殊地位,提出了优化水资源匹配度和下游发达省份以及国家对其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的绪论,也指出了分析有待提高的方面。  相似文献   
685.
胡森林  鲍涵  郝均  曾刚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572-1585
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复杂且有争议的议题。基于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首先科学构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计算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及空间动态演变;其次,借鉴可拓展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环境规制和绿色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绿色发展水平从东南向西北,呈现圈层式递减态势,而环境规制强度重心经历了由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演变。(2)总体上,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城市绿色发展,两者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过强的环境规制会抑制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3)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即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约为50.1%。因此,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来制定本地的环境规制,并重视提升本地的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实现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686.
危险废物焚烧飞灰(以下简称“飞灰”)在热处理过程中,挥发性重金属铅(Pb)的释放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飞灰在600~1200 ℃热处理过程中,常见添加剂CaO对飞灰中Pb的浸出及挥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超过1000 ℃且CaO含量为38.7%时可有效抑制飞灰中Pb的浸出,促使其转移至稳定的残渣态.而CaO的含量为47.9%时,在飞灰热处理过程中可促使飞灰中Pb转移至Ca3PbSiO6矿物相,进而抑制飞灰中Pb的释放,这对精准控制飞灰热处理过程的重金属二次污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7.
“十四五”期间加强对PM2.5和臭氧(O3)共同前体物VOCs的有效管控,对于我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非常关键,但目前人为源VOCs管控仍然是我国大气环境管理中的短板,我国亟待构建有效的人为源VOCs管控机制.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人为源VOCs管控,历经70多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学习借鉴美国人为源VOCs管控经验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人为源VOCs的管控. 本文全面梳理了美国人为源VOCs的管控历程,总结其成效与经验,结合对我国自2000年以来人为源VOCs的管控状况与所存在不足的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人为源VOCs管控建议. 研究发现,美国在人为源VOCs管控中,通过逐渐厘清VOCs的定义、认清VOCs与O3、PM2.5污染间的联系,逐步推进VOCs管控工作,逐渐形成了集科学认识、技术支撑、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为一体的有效的VOCs管控体系,因而在人为源VOCs排放量降低及有毒有害污染物、O3、PM2.5浓度降低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目前我国人为源VOCs管控在管控框架、基础支撑、制度保障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有效推进我国“十四五”期间人为源VOCs的管控,建议加强以下工作:①优化管控体系;②提升基础能力;③完善制度保障;④促进创新发展;⑤调动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88.
环境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群的原发生退行性脑病。目前,关于AD病研究中的中心问题是弄清楚其发病的病理,如果可以抑制的一步和几步,将减缓或防止其发病,因此搞清AD病的发病机理对预防和治疗AD病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689.
以廉价的铜四乙烯五胺(Cu-TEPA)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Cu/SSZ-13分子筛,进一步经过浸渍铁对其改性制备Fe-Cu/SSZ-13催化剂.考察铁盐种类及浸渍铁量对其柴油车尾气脱硝活性及水热稳定性的影响.使用XRD、N_2吸附-脱附、H_2-TPR、NH_3-TPD对样品进行表征测试,并分析影响样品脱硝活性以及水热稳定性的原因.结果表明:浸渍量为1.0%时,以Fe(NO_3)_3为铁盐改性得到的Fe-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柴油车尾气脱硝效果最佳,在160~530℃温度范围内,NO的转化率能到达90%以上,并且具有优异的N_2选择性和水热稳定性.由分析结果推测,以Fe(NO_3)_3为铁源时,负载在Cu/SSZ-13分子筛上的铁更为牢固,使其抗老化性能提高,且在脱硝过程中铁物种和铜物种同时起到对NO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690.
消落带是位于水陆交错带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消落带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氮、磷元素重要的“源”与“汇”,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近10年三峡消落带土壤氮、磷研究文献,提取w(TN)、w(TP)数据并进行统计,从宏观尺度上分析w(TN)、w(T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程分布上,当高程高于155 m时,土壤w(TN)(0.75~1.17 g/kg)随着高程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w(TP)未发生显著变化(0.53~0.60 g/kg);当高程低于155 m时,土壤w(TN)处于较低水平(0.66~0.86 g/kg),但w(TP)维持较高水平(0.60~0.76 g/kg).②时间分布上,消落带土壤w(TN)整体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但是w(TP)没有显著变化.③地区分布上,三峡上游库区消落带土壤w(TP)出现显著高值,下游库区w(TN)出现显著高值.研究显示:不同高程土壤受植物残体分解等因素影响,在落干期w(TN)上升,在浸没期向上覆水体释放TN;水位调节导致的淹没强度变化对消落带土壤中TN产生淋溶作用,而对TP的影响较小;对于消落带上游地区应更关注土壤中高w(TP)带来的环境风险,而对于消落带下游地区应更关注因水土流失和非点源输出导致的高w(TN)所致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