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45篇 |
免费 | 394篇 |
国内免费 | 319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84篇 |
废物处理 | 538篇 |
环保管理 | 657篇 |
综合类 | 4608篇 |
基础理论 | 1499篇 |
污染及防治 | 3466篇 |
评价与监测 | 368篇 |
社会与环境 | 364篇 |
灾害及防治 | 3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455篇 |
2021年 | 381篇 |
2020年 | 291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306篇 |
2017年 | 392篇 |
2016年 | 474篇 |
2015年 | 514篇 |
2014年 | 649篇 |
2013年 | 883篇 |
2012年 | 729篇 |
2011年 | 757篇 |
2010年 | 581篇 |
2009年 | 516篇 |
2008年 | 631篇 |
2007年 | 491篇 |
2006年 | 488篇 |
2005年 | 349篇 |
2004年 | 271篇 |
2003年 | 322篇 |
2002年 | 302篇 |
2001年 | 231篇 |
2000年 | 273篇 |
1999年 | 286篇 |
1998年 | 229篇 |
1997年 | 221篇 |
1996年 | 191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81.
282.
Pan X Tang J Chen Y Li J Zhang 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rking, Essex : 1987)》2011,159(12):3515-3521
PCN congeners were analyzed in marine and riverine sediments of the Laizhou Bay area, North China. Concentrations of PCNs ranged from 0.12 to 5.1 ng g−1 dry weight (dw) with a mean value of 1.1 ng g−1 dw. The levels of PCNs varied largely, with industrial group approximately ten fold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ural in riverine sediment. A strong impact by direct discharge from local factories was suggested. Similar compositional profiles were found within groups. High resemblance of compositional profiles between industrial samples and Halowax 1014 was observed. It was indicated that PCNs in riverine sediments were mainly from release of industrial usage, with additional contributions from industrial thermal process at certain sites. In marine sedimen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PCNs along the coast of Laizhou Bay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riverine input. While in the central bay, PCN distributions were possibly impacted by combined multiple factors. 相似文献
283.
284.
硫化锰纳米颗粒高效去除重金属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镉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发高效的镉吸附剂,是解决环境镉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硫化锰纳米颗粒,研究了其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行为,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比表面积(BET)等技术手段探究了硫化锰纳米颗粒的形貌、化学组分以及镉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MnS纳米颗粒呈球状,平均粒径100 nm,比表面积30.56 m2·g−1。MnS纳米颗粒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较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数据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说明MnS对Cd2+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使用Langmuir拟合的MnS饱和最大镉吸附量为349.6 mg·g−1,在众多镉吸附材料中处于前列。对于模拟工厂重金属废水的处理,MnS纳米颗粒可以在5 h内使镉的浓度由60 mg·L−1降至国家规定排放线以下(<0.1 mg·L−1),且吸附过程中水体pH稳定,对水体干扰小。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仍可以达到接近100%的Cd2+去除率。硫化锰相对稳定,在空气中放置30 d仍有80%的镉去除率。较高的离子交换量形成CdS沉淀是MnS高效去除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5.
为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对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施了提标改造。提标工艺为粗细格栅+曝气沉砂池+AAO+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消毒。结果表明:在该工艺运行过程中,进水可部分选择性地或全部越过厌氧池进入缺氧池,从而强化反硝化脱氮;在好氧池池末端前置投加除磷药剂,不仅可去除一定的COD和TP,还有强化二沉池污泥压缩、泥水分离的效果;借助碳源投加可提高来水可生化性;增加一套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的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消毒三级处理工艺,可控制出水水质,使其持续稳定达标;提标后出水COD、TP、TN、NH3-N、S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由37.9、0.323、11.18、1.94、19 mg·L−1降低至22.3、0.029、4.55、0.08、3 mg·L−1,污水直接处理成本由0.47元·t−1增加到0.78元·t−1;提标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部分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标准要求。该提标改造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可行、社会效益显著,可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6.
基于三角随机模拟和ArcGIS的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中随机性、模糊性等多种不确定性共存或交叉存在的特性,将三角模糊数与随机模拟方法相耦合,构建了三角随机模拟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湘江(长沙段)的健康风险评价中。通过将各参数浓度进行三角模糊化和随机模拟,结果表明,各断面污染物造成的健康风险的变化趋势,总体沿湘江上游至下游逐步降低,表现为昭山 > 猴子石 > 五一桥 > 橘子洲 > 乔口 > 三汊矶,且昭山、三汊矶断面和乔口断面均有恶化趋势。相对于常规的确定性方法,本模型能够得出评价区域健康风险的可能值区间及其相应的概率水平等定量信息,更加客观、全面地表征评价区域的风险状态及其空间分布差异,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87.
Biochar increase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but accelerated organic carbon leaching from a sloping farmland soil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88.
289.
采用过硫酸钾(K2S2O8)-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引发剂)复合引发体系合成了聚硫氯化铝-聚丙烯酰胺(PACS-PAM)杂化高分子絮凝剂。以特性黏度为指标,考察了引发剂配比、引发剂总用量、单体质量浓度、总铝浓度(AlT)、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杂化絮凝剂PASC-PAM的合成影响,结果表明,杂化絮凝剂PACS-PA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K2S2O8与偶氮VA-044质量比为3:1、引发剂总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单体质量浓度为0.21 g/mL、总铝浓度(AlT)为0.15 mol/L、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3 h,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杂化高分子的特性黏度为14.70 dL/g。电导率分析、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热重-差热(DTA-TGA)分析表明,杂化絮凝剂中有机组分同无机组分是通过PAM分子链端的硫酸根离子(—SO42-)的桥连作用以离子键形式连接的。对黄泥悬浊液的絮凝效果研究表明,杂化絮凝剂PASC-PAM的絮凝效果优于复配絮凝剂PASC-PAM。 相似文献
290.
秸秆是重要的沼气工程原料,秸秆预处理对其后续厌氧消化效率影响巨大。采用田间裹包青贮方法,设计3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秸秆含水率、压缩比和添加剂对玉米秸秆发酵时间和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过裹包青贮,发酵总时间(total fermentation time,TFT)减少1~2 d,累积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的90%所用时间(TFT90%)减少了40%~50%,消化效率明显提高;秸秆含水率对产气效果有明显影响,随着含水率增加,单位总固体(total solid,TS)累计产气量(cumulative biogas yields per TS,CBYT)和沼气日产率(biogas yields rate average day,BYR)由高到低排序为:35%~40%,40%~45%,30%~35%;秸秆压缩比对产气效果有明显影响,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其对CBY和BYR的效应由高到低排序为:185、143与138 kg/m3;添加剂类型对产气效果亦有明显影响,在不同添加剂处理下,其对CBYT和BYR的效应由高到低排序为:尿素处理>甲酸处理>无添加剂处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表明,对CBYT和BYR的影响排序为:含水率﹥压缩比﹥添加剂,其田间裹包青贮进行厌氧发酵的优化组合为:青贮秸秆含水率为35%~40%,压缩比为185 kg/m3,添加剂为营养型,青贮20 d,CBYT和BYR达到最大,分别为646.57 mL/g和173.25 mL/(d·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