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高寒牧区玛曲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湿地,也是生态脆弱区.人口的持续增长,造成了草场的严重超载过牧,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和当地草地畜牧业的发展.通过青海、内蒙古两个典型牧区为参照区,对比分析了2001-2009年间玛曲天然草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玛曲天然草场整体上呈超载状态,草场人口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畜牧业的转型途径,为牧民的生计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2.
油田采出水膜法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回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膜法处理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油类、细菌、硬度,防止油层堵塞、结垢和外排水的环境污染,对于促进油气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微滤、超滤和纳滤、反渗透膜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已有较多的应用研究.超滤在除油和除浊方面表现出...  相似文献   
143.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 ,它们所起作用各异 ,为尽可能客观地找出其中的关键因子 ,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治理或准确地评价环境治理效果 ,设计了一套直接寻找关键因子的方法 ,称作增量趋势法。该法是利用环境监测数据Ci 与标准值Cis,计算出各因子的相对超标量 yi1=[Ci(t) -Cis]/Cis 及相对变化量yi2 =[Ci(t) -Ci(t- 1) ]/Ci(t- 1) ;根据相对超标量yi1和相对变化量 yi2的符号 (>0或≤ 0 )的不同组合方式 ,将各因子分成 4种状态 ,再在各状态中 ,依 yi1和 yi2 的数值大小进行子排序 ;最后 ,由各因子所处的状态与位次进行总排序 ,找出关键因子。为说明该方法如何运用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水质为例 ,分析了各水污染因子所处的状态 ,并进行了排序 ,同时还与传统方法做了简单的对比。结果表明增量趋势法具有如下特点 :(1)物理意义明确 ,分析方法简明 ,适宜于用计算机和环境信息数据库进行自动分析 ;(2 )由于增量趋势法是利用原始监测数据 ,通过简单运算来寻找关键因子的 ,因此 ,能客观地判别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揭示污染治理的效果 ,找出污染加剧的原因 ,增加评价的准确性 ,减少治理时的盲目性 ;(3)趋势增量法同时还考虑了污染因子的动态演变过程 ,可分析随时间推移各因子趋于好转或恶化的变化趋势 ,与许多静态方  相似文献   
144.
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明旅游地复合系统(简称TDCS)及其协调开发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小波网络 的非线性特性对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进行评价,避免了过去只评价旅游地开发状态过于笼统,线性规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弊病。建立了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模型,并以秦皇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旅游地开发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5.
铜陵市河流沉积物中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程建华  窦智勇  孙庆业 《环境科学》2016,37(4):1362-1370
矿区河流不仅受到矿业活动带来污染物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内生活污水及农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物的污染.本研究以铜陵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季节和污染类型对沉积物样品中硝化(amo A)和反硝化(nir S和nir K)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氨氧化古菌(AOA)和细菌(AOB)基因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74×105~1.45×108copies·g-1和1.39×105~3.39×107copies·g-1,AOA平均丰度是AOB的4.39倍;反硝化基因(nir S和nir K基因)丰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9×107~8.55×109copies·g-1和4.45×106~1.51×108copies·g-1,nir S基因平均丰度为nir K基因的28.35倍.沉积物AOA丰度呈现春季和秋季较高,夏季和冬季较低的趋势,而AOB在春季和冬季沉积物中的丰度高于夏季和秋季;反硝化基因丰度则表现为春季(nir S)/秋季(nir K)夏季冬季秋季(nir S)/春季(nir K).矿区周围以重金属为主要污染物的河流沉积物中两种amo A和nir S基因的丰度高于毗邻农田区域主要受到氮、磷及有机物污染的河流,后者的nir K基因丰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6.
2008年7月—2010年9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不同生境和不同植被群落的蟹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蟹类8科24种,其中相手蟹科Sesarmidae种类最多,为9种;弓蟹科Varunidae次之,为5种,沙蟹科Ocypodidae 4种。Jaccard区系相似性指数表明,林内泥滩与林外硬质泥滩蟹类区系为中等相似(J=0.523),林外硬质泥滩与高潮区光滩蟹类区系(J=0.071)及林内泥滩与高潮区光滩蟹类区系(J=0)都极不相似。林内泥滩蟹类中,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中华中相手蟹(Sesarmops sinensis)和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等在红树林外道路两侧和堤坝较硬质泥滩数量较多,而林外高潮区光滩的蟹类都是耐干旱和奔跑能力较强的种类。天然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蟹类种类数和平均密度较人工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的少,但平均生物量较无瓣海桑群落高。秋茄群落蟹类密度和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等理化因子都呈不显著相关;无瓣海桑群落土壤速效磷与蟹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蟹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全磷与蟹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红树林土壤类型和新生蟹类补充进种群是影响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蟹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7.
土壤组分对四氯乙烯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  邱兆富  何龙  窦颖  吕树光  隋倩  林匡飞 《环境科学》2013,34(12):4635-4641
吸附和解吸作用是影响四氯乙烯(PCE)在土壤环境中迁移、归趋的主要过程.采用总有机碳(TOC)含量为2.23%的原土及经H2O2、375℃、600℃处理后所得的3种土样为吸附剂,通过批量平衡实验,考察了TOC含量、软碳、硬碳、初始液相PCE浓度c0等因素对PCE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6℃且c0为5~80 mg·L-1时,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PCE在土样中的吸附及解吸等温线(r2>0.96);原土对PCE的吸附以土壤有机物(SOM)的贡献率(>60%)为主,且硬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原土中SOM与矿物质对PCE的解吸贡献率相当,但在SOM对PCE解吸的贡献率中,软碳占80%以上;硬碳对PCE的吸附贡献率以及软碳和矿物质的解吸贡献率随c0的增加而升高.PCE在4种土样中都表现出一定的吸附解吸异质性,且硬碳是导致原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8.
为了研究剩余污泥在低温热处理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及溶出特征,采用批次试验探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溶解性有机物(SCOD)、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C)、溶解性蛋白质(SP)的溶出变化情况,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质(DOM)荧光组分的平行因子分析模型特征.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COD在80℃的破解度增幅最高,在90℃溶出量最大;SC在70℃时溶出率增幅最高,在90℃质量浓度最高;SP在60℃质量浓度最大;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60℃达到最大含量;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分析表明,溶解性有机碳在90℃分子质量浓度最大,但生物聚合类物质的比例在80℃最高;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显示,剩余污泥热处理后的DOM均包含类蛋白质C1(282,324nm)、代谢类蛋白质C2(310,364nm)、可见腐殖酸C3(278/338/358nm,424nm)、土壤富里酸C4(270/318/354nm,476/524nm),对于热水解法预处理污泥,类蛋白质在80℃下具有最大荧光强度,代谢类蛋白质在60℃下具有最大荧光强度.在60min条件下,污泥中有机物溶出的最佳温度是80℃.  相似文献   
149.
The role of PM2.5 (particles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s ≤ 2.5 µm) deposition in air quality changes over China remains unclear. By using the three-year (2013, 2015, and 2017)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WRF/CUACE v1.0 model from a previous work (Zhang et al., 2021),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osition of PM2.5 and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ver central-eastern China in cold seasons as well as in different life stages of haze events was unraveled. PM2.5 deposition is spatially distributed differently from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ver China.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compared to southern China, such as the middle-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LYR), which includes part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Midwest. However, PM2.5 deposition in the NCP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LYR region, suggesting that in addition to meteorology and emissions, lower deposit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crease in haze levels. Regional transport of pollution in central-eastern China acts as a moderator of pollution levels in different regions, for example by bringing pollution from the NCP to the MLYR region in cold seasons. It was found that in typical haze events the deposition flux of PM2.5 during the removal stages i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accumulation stages, with most of the PM2.5 being transported southward and deposited to the MLYR and Sichuan Basin region, corresponding to a latitude range of about 24°N-31°N.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分析工业城市臭氧(O3)污染的特征及形成机制,2021年6月在华北平原淄博市开展了综合观测,利用盒子模型(基于MCMv3.3.1化学机制)探究O3前体物削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O3污染时期伴随静稳、高温低湿和强辐射等气象条件,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和烯烃等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AVOC)组分对O3生成潜势(OFP)和·OH反应速率(k·OH)贡献率最大;(2)模型研究发现O3主要受本地光化学生成和以输出性为主的区域传输影响,本地污染管控对降低O3污染更为重要;(3)污染时期高浓度的·OH(10×106 cm-3)和HO2·(14×108 cm-3)引发局地瞬时O3生成速率高值(峰值36×10-9 h-1),HO2·+NO和·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