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53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879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33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养殖业作为我国经济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型的现代化畜牧场、养殖场不断出现,同时大量集中的禽畜粪便导致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且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试验就是利用日本JST赠送的生态厕所为反应装置,从家畜粪便(牛粪)的减量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做三个平行处理试验,分别以木屑、玉米秸秆屑和木屑混合物、玉米秸秆屑三种物料为调理剂,与家畜养殖场的牛粪进行序批式好氧减量化处理。旨在为研究中国农业的玉米作物秸秆是否可以替代木屑作为反应过程中的调理剂,达到对禽畜养殖业粪便良好的减量化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72.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取滑坡预报实时判据,本文以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利用动态监测对滑坡相关监测指标进行充分挖掘的方法,并根据堆积层滑坡的演化机制和形成机理,结合地质灾害数据库基本特性,分析了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相关数据的动态特征,获取了与该滑坡变形相关性较大的实时特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执行效果良好,能在短时间内提取与滑坡破坏变形阶段相关的主要诱发因子,可为滑坡地质灾害实时预测提供准确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973.
974.
为了解洪泽湖有毒和无毒微囊藻丰度及其空间分布,于2014年8月对洪泽湖30个采样点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和Calson富营养化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有毒和无毒微囊藻丰度.结果表明,洪泽湖水体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63 mg·L-1和0.11 mg·L-1,富营养化指数在58.1~73.6之间,洪泽湖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有毒微囊藻在洪泽湖广泛分布,其丰度在1.13×104~3.51×106copies·m L-1之间,总微囊藻丰度在1.06×105~1.10×107copies·m L-1之间,有毒微囊藻占总微囊藻的比例在8.5%~38.5%之间,平均值为23.6%,有毒微囊藻丰度及其比例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微囊藻、有毒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所占比例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总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和TSI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透明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有毒微囊藻所占比例与叶绿素a、总氮、总磷和TSI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TN/TP和透明度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削减洪泽湖总氮、总磷浓度一方面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抑制有毒微囊藻对无毒微囊藻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75.
以猪粪为原料,小麦秸秆为调节物质,在小型厌氧发酵装置进行中温(37℃)厌氧发酵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土霉素(OTC)对厌氧发酵过程中累积甲烷产量、脲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霉素的浓度变化情况.依据土霉素的添加量不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CK处理,L处理(OTC质量分数60 mg·kg-1),M处理(OTC质量分数100 mg·kg-1),H处理(OTC质量分数140 mg·kg-1).结果表明:厌氧发酵初期,土霉素对甲烷累积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后转变为抑制作用.厌氧发酵结束时,同对照相比,L至H处理甲烷累积产量依次减少了8.9%,4.6%,9.4%.厌氧发酵初期,土霉素对脲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后转变为抑制作用;厌氧发酵前期,不同浓度土霉素对脱氢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厌氧发酵后期,只有H处理的脱氢酶活性显著小于对照.土霉素含量在第10 d大幅度减少,30 d后土霉素含量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对凤羽河小流域出水口断面进行定位连续监测,计算流域出水量和氮磷排放量,解析了流域氮磷排放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期为小流域氮磷排放量计算、农业管理措施调控、削减流域氮磷排放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凤羽河小流域年度水流量为0.99亿m3,7—9月雨季水流量占全年的43.70%.小流域总氮(TN)的年排放量为139.8 t,可溶性总氮(DTN)是氮的主要排放形式,占TN的71.16%,颗粒态氮(PN)占TN的28.84%.小流域总磷(TP)的年排放量为27.7 t,颗粒态磷(PP)是磷的主要排放形式,占TP的76.47%,可溶性总磷(DTP)占TP的23.53%.7—9月雨季氮磷排放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5.33%和77.81%.降雨是影响流域径流过程的重要因素,同时,流域内农业管理措施对径流量和氮磷排放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77.
针对广州中电荔新电厂 1 号炉空预器热端传热元件损坏失效问题,通过宏观和微观检查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改造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整空预器吹灰程序,有效解决了空预器传热元件破损失效问题,保证了锅炉、机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78.
利用CDOM吸收系数估算太湖水体表层DOC浓度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姜广甲  马荣华  段洪涛 《环境科学》2012,33(7):2235-2243
溶解有机碳(DOC)是水体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在水体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DO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光作用改变着水下光场结构,是水色遥感监测的重要因子之一,建立两者的联系为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湖泊水体表层DOC浓度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基于2010年5月、2011年1月、2011年3月和2011年5月的太湖4期实验数据(183个采样点),利用CDOM特征波长吸收系数[ag(250)和ag(365)]建立多元线性模型估算太湖水体DOC浓度,同时利用2011年8月29日~9月2日的数据(n=27)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并构建了湖泊水体DOC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估算太湖水体的DOC浓度;2011年1月DOC和CDOM的源和汇有较大差异,估算效果较差;其他3期数据的模型估算效果显著(R2=0.64,RMSE=14.31%,n=164),并在201108期数据中得到了验证(R2=0.67,RMSE=10.58%,n=27).模型形式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系数在不同的水域中有所差异,模型系数的区域化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79.
云南某制药厂生产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氮磷含量低(贫营养),但废水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好,COD和BOD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为揭示该贫营养污水处理系统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原因,分别从工艺运行和微生物学角度对该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厌氧和好氧段氮磷含量低,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68mg·L-1、1.17 mg.L-1和6.18 mg·L-1、0.25 mg·L-1;该系统好氧池和厌氧池中均发现了以降解有机物为主的优势菌属,好氧池比厌氧池具有更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好氧池中主要菌属为Amaricoccus、Methylibium、Reyranella 和 Plasticicumulans4i 种.其中,丰度最高的Amaricoccus占比为8.03%,该菌属能在氮、磷营养受限的环境中增殖.厌氧池中的优势菌属为Geobacter、Paludibacter、Leptolinea和Syntrophomonas.其中,占比2.49%的Leptolinea为贫营养菌属.贫营养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落的生长施加了选择压,促进了贫营养菌的优势增长.这些优势菌在废水处理系统降解污染物的各个阶段分工合作,保障了该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80.
付煜恒  张惠灵  王宇  刘红  段宁 《环境工程》2017,35(9):176-180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铵3种磷酸盐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重金属形态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XRD)探讨了钝化剂的修复机制。结果表明:3种磷酸盐处理可使土壤TCLP提取态Pb、Cd含量显著降低,其中磷酸二氢钙钝化效果最好,且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在n(P)/n(Pb+Cd)=5∶1时,钝化效率最高,对Pb、Cd的钝化率分别达到69.81%、35.18%。施加磷酸盐可使污染土壤中Pb、Cd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化,显著降低Pb、Cd的生物可利用性。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发现,钝化后的土壤中有羟基磷铅矿、磷酸铅、磷酸镉等矿物晶体生成,表明3种磷酸盐对土壤中铅镉的钝化机理主要是生成难溶性磷酸盐沉淀和羟基磷铅镉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