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5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774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119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1403篇
基础理论   370篇
污染及防治   611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137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常玉广  马放  郭静波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07,28(12):2847-2855
分离到1株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 F2,絮凝率达84%,并构建絮凝基因组文库.以絮凝菌F2为实验材料,提取基因组总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部分酶切后,与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完全酶切的载体PUC19DNA连接,并转化到感受态细胞JM109中.然后将其涂布于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上,过夜培养后,经蓝白斑筛选,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该文库包含3.5×104个重组子,经测定文库滴度为3.5×105 pfu/mL.从文库中筛选而获得1株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序列分析得出该克隆序列为新的絮凝基因.絮凝试验测定FC2的絮凝率为90%,稍高于原絮凝菌F2,高于受体菌JM109(6.9%).红外光谱分析证明FC2的絮凝有效成分与F2一致,说明FC2絮凝性状遗传于原絮凝菌F2.采用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Zeta(ξ)电位测定对加入絮凝剂FC2与加入絮凝剂F2、不加入絮凝剂的絮凝微观形貌进行了测定.原子力显微成像显示,加入克隆菌FC2发酵液的高岭土悬浮液(5‰的高岭土水溶液)形成的絮凝体出现较大而且紧密的球形颗粒结构,且表面积粗糙,凹凸程度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液体悬浮颗粒的能力.向高岭土悬浮液中加入克隆菌FC2发酵液后,絮凝颗粒由不定形且松散的结构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寸均匀的球形结构,表明克隆菌FC2发酵液中的凝集素容易以高岭土悬浮颗粒为中心吸附在其表面,而且絮凝试验中絮凝率达90%,从更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克隆菌FC2发酵液的除污染效能.Zeta(ξ)电位测定结果表明,离子键作用强度不同,致使絮凝形态存在着差异,为研究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污泥龄对A/A/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伟锋  陈银广  张芳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8):1693-1696
以实际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A/A/O工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泥龄(SRT)为8、10、12和15 d时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泥龄的延长,反硝化除磷对系统除磷所起的作用越大,反硝化聚磷菌缺氧利用单位PHAs的反硝化数量和吸磷量也迅速增加,聚磷菌好氧利用单位PHAs的吸磷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以SRT为12 d时反硝化除磷和系统脱氮除磷效果为最好.结果还表明,去除单位氮所需COD数量随污泥龄的延长呈减少趋势,而去除单位磷所需COD数量呈增大趋势.对于我国典型的城市污水而言,SRT为12 d和15 d时去除单位氮和磷所需的外碳源数量较8 d时要低,从而使反硝化除磷作用可真正地达到节省碳源和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三维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粒子电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芳  李光明  盛怡  胡惠康  吉洁 《环境科学》2007,28(8):1715-1719
用浸渍法制备了分别以Cu、Zn、Ni、Ce、Fe、Co、Mn、Sn等为单组分以及Mn和Sn为双组分氧化物、以γ-Al2O3为载体的负载型电催化剂, 并填充于阴阳极间以构成三维电极电催化降解苯酚模拟废水.结果表明, 所选用的几种粒子电极都显示了一定的催化活性, 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苯酚的去除效率, 其中Mn、Sn单组分和双组分氧化物对苯酚降解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且Mn与Sn物质的量比为2时双组分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最高. 在0.25 A的电流下处理150 min, 可使目标有机物的去除率达90.8%, TOC去除率也达到80.7%. 加入·OH清除剂叔丁醇的研究表明, 本体系中苯酚的电催化氧化是由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的协同作用共同去除.  相似文献   
994.
油田硫酸盐还原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利  马放  王继华  赵立军 《环境科学》2007,28(2):441-444
现有油田废水中硫酸盐还原菌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较高,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与倍比稀释法(MPN)相结合的DSR-MPN-PCR法,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快速定量检测.从废水中制备了直接用于PCR扩增的菌液,保证了定量准确性;建立以硫酸盐还原菌亚硫酸盐还原酶基因(Dsr)为靶位点的通用探针DSR1F和DSR5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明显比液体稀释培养法高2个数量级,真实地表征了废水中实际的SRB菌数量,整个操作过程需要3~4 h,检测结果非常稳定,降低了检测费用,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5.
运用危险与可操作研究(HAZOP)和故障失效模式分析方法(FMEA),对己内酰胺装置的环己酮肟贮槽及其物料输送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存在火灾爆炸等风险性,从工艺、设备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6.
1株扑热息痛降解新菌株的选育及其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从活性污泥样品中选育到1株能以扑热息痛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好氧细菌F1.根据菌株F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和Biolog测试,初步鉴定为亲铜(Cupriavidus necator)菌属.菌株F1降解扑热息痛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7.0和30℃;菌株降解扑热息痛的过程遵...  相似文献   
997.
贵州省典型煤矿区水体水质分析及其急性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煤矿开采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对贵州四个煤矿区水体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用隆线溞对水样进行了急性生物毒件实验.结果表明,各煤矿的开采对研究区的地表水体均造成了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SO42-、Fe与Mn的最高含量分别达到了2 588.96 mg/L.58.301 mg/L,7.097 mg/L.pH值最低为2.85...  相似文献   
998.
方韬  赵玲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1):51-55,59
根据国家测试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分析标准,在采用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微孔滤膜(孔径0.45?m,直径50mm)测试煤矿矿井水时,常碰到比较清洁的水样容易出现负值的现象。通过对微孔滤膜的反复实验并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何改进"滤膜准备"的操作步骤建议,对更加真实反映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渤海石油平台溢油清除技术落后的问题,运用专家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了相应的事实库、规则库和动态数据库,开发完成了渤海石油平台溢油清除专家系统.利用该系统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制,不仅能协助溢油应急人员进行现场作业,而且能够整理和保存溢油清除领域出现的新知识,在渤海石油...  相似文献   
1000.
阜新市环境空气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据采集和选取主要影响因子,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阜新市区2010年6~9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期间市区月平均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属于轻度污染状况,但夜间空气质量仅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同时空气中含有相对较多的可吸入颗粒物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