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357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592.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major sources of aerosol particles in Lhasa Ci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 individual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 February to 8 March, 2013 in Tibet University.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both PM2.5and PM10 during the sampling were25.7 ± 21.7 and 57.2 ± 46.7 μg/m3, respectively,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cities in East and South Asia, bu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mote region in TP like Nam Co, indicating minor urban pollution. Combin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back trajectory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local sources controlled the pollution during the sampl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combin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a(EDS) was used to study 408 particles sampled on four days. Based on the EDS analysis, a total of 8 different particle categories were classified for all 408 particles, including Si-rich, Ca-rich, soot, K-rich, Fe-rich, Pb-rich, Al-rich and other particles.The dominant elements were Si, Al and Ca, which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mineral dust in the earth's crust such as feldspar and clay. Fe-, Pb-, K-, Al-rich particles and soot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like firework combustion and biomass burning during the sampling. During the sampling, the pollution mainly came from mineral dust,while the celebration ceremony and religious ritual produced a large quantity of anthropogenic metal-bearing particles on 9 and 25 February 2013. Cement particles also had a minor influence. The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ful for developing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593.
郑州热电厂水务管理现状及节水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郑州热电厂水务管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废水利用的可行性方案,目前该方案正在实施之中。  相似文献   
594.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高职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认识性实习、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四个方面。本文论述了高职高专绿色食品专业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9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效应的加剧,如何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成为可选的有效途径。目前,二氧化碳封存及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项目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是其存在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二氧化碳的封存原理出发,具体分析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风险来源及其可能对环境、人体、生态等造成的危害,同时结合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工程的特殊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并鉴于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价导则,提出了下一步需要根据相应的风险类型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6.
上海地区臭氧数值预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WRF-Chem在线区域化学/传输模式构建了区域化学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评估了2013年5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的1h和8h臭氧业务数值预报效果.结果表明:臭氧预报没有明显的系统偏差,预报偏差在0两侧基本呈对称分布;数值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8h臭氧的效果略好,不同时效预报的相关系数均在0.8上下,浓度平均偏差和偏差中值都只有1′10-9~2′10-9,臭氧达标日和污染日预报都有很高准确率和CSI/TS评分,首要污染物也较准确;不同时效的预报效果接近,48h时效略好,24h和72h相当;数值预报也存在一定不足,存在极个别显著偏高或显著偏低的情况,同时由于等级划分阈值的存在,等级预报的准确性明显低于浓度和分指数预报.综合地看,数值预报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臭氧预报,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但分指数等级预报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97.
上海地区光化学污染中气溶胶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上海地区2011~2013年9个大气成分及气象观测站点臭氧(O3)、颗粒物(PM1、PM2.5、PM10)、气溶胶粒子谱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上海不同功能区臭氧超标时的频率分布及各类污染物浓度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夏季光化学污染严重,周边城区臭氧污染要明显高于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污染情况差异较大,金山化工区和崇明生态岛光化学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分析光化学污染前后气溶胶变化特征可知,当出现光化学污染时,各站气溶胶浓度明显升高,特别是PM1浓度增加显著,且PM1/PM2.5比未出现臭氧污染时的比例明显升高.表明随着光化学反应的增强,二次气溶胶生成明显增多.因此可将PM1作为光化学污染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98.
为解决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系统因乙酸积累而致发酵失败、工程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中w(乙酸)和w(CH4)进行检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乙酸动态产生趋势、w(TS)(TS为总固体)与w(乙酸)的相关性,以及w(乙酸)对CH4产生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w(乙酸)先增后降,w(TS)由20%增至30%,w(乙酸)增加的持续时间由5 d延至15 d.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TS)与w(乙酸) 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9,P<0.0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拟合方程y=-1 214.8w(TS)+668.2,由斜率(-1 214.8)可知,w(TS)对产乙酸过程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系统内w(乙酸)为160~451 mg/g,随着w(乙酸)的增加,底物CH4产率经历上升、稳定、下降后再稳定和下降4个阶段,其中w(乙酸)为212~312 mg/g时,底物CH4产率(大于120 m3/t,以秸秆干质量计)最大,其次为w(乙酸)在>312~410 mg/g时的80~120 m3/t.   相似文献   
599.
开展耕地适宜性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8 个县的耕地资源为评价对象,将模糊证据权模型引入到耕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该方法筛选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等4 个方面的9 个因子作为证据图层,并计算因子图层的模糊证据权重,最后综合各因子图层的证据权重参数得出后验概率并修正形成耕地适宜性分布图。结果表明:①80.83%的适宜样本点处于修正后验概率分级图的中等适宜级别及以上,即已知信息体现出较高的吻合性,表明模糊证据权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耕地资源的适宜性;②集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一体化的模糊证据权模型既能够充分发挥先验知识、客观规律的作用,也可以通过隶属度函数增加知识干预,有效利用专家的丰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识驱动方法中因子筛选和权重确定主观性强或纯粹数据驱动方法的不足;③研究区21.32×104hm2的耕地资源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资源分别占32.03%、31.94%、27.19%和8.84%,对应其空间分布情况,可以优化耕地资源规模与布局,指导高原耕地区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00.
辽河浮游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基准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中国水环境生态学基准体系,并验证其合理性,于2011和2012年夏季,对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所收集到的资料,初步验证了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基准值的合理性.两次采样共检出6门169种及变种;细胞密度均值分别为4.91×106,7.04×106个/L,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绿藻.共检出污染指示种59种,其中乙型中污指示种最多,为53种;检出优势种35种,主要为硅藻.综合各生物指标显示辽河水系夏季为富营养型中度污染水体.Shannon指数(H)在1.18~3.56之间,均未达到本文参考的基准值3.65,分析结果显示用于计算基准值所选取的参照点较为合适,通过分析辽河水系及我国其他一些河流的Shannon指数与水质状况,初步认为,该基准值偏高,建议辽河水系设定基准值的下限H=3.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