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7篇
  免费   1085篇
  国内免费   2519篇
安全科学   1180篇
废物处理   176篇
环保管理   582篇
综合类   5865篇
基础理论   1182篇
污染及防治   587篇
评价与监测   510篇
社会与环境   564篇
灾害及防治   27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高宝玉  王秀芬 《环境化学》1994,13(5):415-420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3沉淀时的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ζ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962.
在严格厌氧条件下,研究了驾琼盆地东方1-1-1井垂直剖面不同沉积层地质样品中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结果表明: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在各样品中都存在,但其分布有很大随机性,与样品埋藏深度无相关性,与样品中一些有机物含量,如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无相关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的样品,其在生物模拟产甲烷实验中的单位有机质产气量也较高,有显著的相关性.菌体形态主要为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963.
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鼠和大鼠分别研究了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 )蛇毒中精氨酸酯酶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腹腔和静脉给药小鼠急性毒性分别为半数致死量LD50,ip =5.73~6.68 U/kg, LD50,iv=4.12~4.76 U/kg ;最大致死量LD100,ip=8.60 U/kg, LD100,iv=6.40 U/kg;最小致死量LDmin,ip =4.20 U/kg, LDmin,iv=3.10 U/kg .大鼠急性毒性结果分别为LD50,ip= 5.09~5.98 U/kg, LD50,iv=3.30~3.86 U/kg ; LD100,ip=7.80 U/kg, LD100,iv=5.50 U/kg; LDmin,ip=3.60 U/kg, LDmin,iv=2.70 U/kg.大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为活动能力、生长率、进食量、死亡率等一般综合指标药物处理组和CK没有明显差别;血检、尿检等临床指标除谷丙转氨酶(GPT)高剂量药物处理组与CK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它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解剖和脏器系数指标,高剂量药物处理组肝脏明显肿大、空泡化,脏器系数也明显高于CK(P<0.05),其它脏器未见病变,脏器系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方面考虑,纯精氨酸酯酶比现在临床应用的"蝮蛇清栓酶"(主要成分为精氨酸酯酶)毒性低. 表3 参11  相似文献   
964.
在设定的湿式氧化条件下 ,从若干种金属盐中筛选了Cu(NO3) 2 作为氧化甲醛废水的催化剂 ,考察了Cu(NO3) 2 用量、废水的初始浓度及温度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Cu(NO3) 2 以 5mg·l- 1 Cu2 计量投加为宜 ,甲醛初始浓度在 480mg·l- 1 — 1 5 0 0mg·l- 1 范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去除率 ,反应的适宜温度为 1 40℃以上 ;根据反应过程数据建立了该催化氧化反应的分段一级动力学模型 ,求得甲醛氧化动力学模型快、慢步骤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 2 9kJ·mol- 1 和 1 4 45kJ·mol- 1 ;而COD降解动力学模型快、慢步骤的表观活化能则分别为2 0 47kJ·mol- 1 和 2 9 5 2kJ·mol- 1 .  相似文献   
965.
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大田生长的两种番茄(早熟型“同辉”和晚熟型“霞光”)某些繁殖特性(最大开花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果实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子代种子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同辉”开花数在高辐射下增加,“霞光”开花数在低辐射下减少;“同辉”果实产量在两种辐射下都明显增加,而“霞光”果实产量只在低辐射下增加;辐射抑制了“同辉”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而只是降低了“霞光”的花粉萌发率;强辐射造成两种番茄果实番茄红素下降。经过一季的增强UV-B辐射处理,“同辉”种子数量增加,低辐射下种子明显变小;“霞光”种子数量减少,且明显变小.就开花数、果实产量和种子质量而言,早熟的“同辉”品种更具抗性,而晚熟的“霞光”更敏感.图3表1参29  相似文献   
966.
采用紫云英琼脂管结瘤试验,在10个供试的不同水稻品种中,仅从“汕优63”和“珍A一代”2个品种的种子表面各分离筛选到在紫云英上结瘤较早且较多的1个菌株,分别命名为SY63-4和SA1D-3。采用无菌盆栽试验分别将这2个菌株接种于4个不同水稻品种“汕优63”、“珍A一代”、“马协63”及“博湛优19”,发现菌株ZA1D-3对4种水稻均表现出显著的促生作用,SY63-4仅对“汕优63”和“珍A一代”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利用MPN法检测不同水稻品种根内外根瘤菌ZA1D-3和SY63-4的数量,发现ZA1D-3和SY63-4在4种水稻根部的定殖数量也不相同。SY63-4在“汕优63”根部定殖的数量log(ncfumFW^-1/g^-1)为5.20,比在其余3种水稻根部高出2个数量级;ZA1D-3在“珍A一代”根部定殖的最大数量log(ncfumFW^-1/g^-1)为4.54,比在其余3种水稻根部高出1个数量级。这说明SY63-4与“汕优63”,ZA1D-3与“珍A一代”间存在着一定的亲和性。图1表2参12  相似文献   
967.
微生物对地下水及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吉林市农药厂采集的污泥样品中筛选出降解阿特拉津(AT)能力较高的菌-JLNY01,JLNY02,通过条件实验表明,JLNY01在pH=6左右,此菌在10℃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驯化降解率可达83.6%,30℃时,6天内可达到对AT的完全降解,证明温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JLNY02可直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降解,其降解率可达81.8%,而在高温条件下降解率仅达31.4%,证明此菌是一种嗜冷菌。  相似文献   
968.
于建光  李辉信  胡锋  沈英 《生态环境》2006,15(3):606-610
在连续四年稻麦轮作的小区试验中,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表层土壤(0~5cm、5~10cm、10~20cm)中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有机碳(MOC)含量的变化,研究施用秸秆(表施或混施)和接种蚯蚓(Metaphireguillelmi)对SOC、POC及MOC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蚯蚓,经连续四年施用秸秆后,土壤0~5cm、5~10cm、10~20cm及0~20cm各土层的SOC和POC含量、0~5cm土层中MOC含量、10~20cm土层w(POC)/w(MOC)值均显著增加;混施秸秆相比表施秸秆更有利于各土层SOC与5~10cm土层POC含量提高。在施用秸秆条件下,接种蚯蚓使0~20cm耕作层土壤中POC和MOC含量有增加趋势;在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时,0~20cm耕作层的w(POC)/w(MOC)值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表明秸秆施用且接种蚯蚓有助于土壤有机碳活性的提高。田间施用秸秆及接种蚯蚓对于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增加及加快土壤有机碳循环与转化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9.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aureus♂×Oreochromis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和15.48±0.1U·mg-1,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0U·mg-1和13.30±0.31U·mg-1,均是肝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苯酚处理罗非鱼25d,除了0.002mg·L-1质量浓度组罗非鱼体内CAT和GS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质量浓度组的CAT和GST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CAT的变化规律为低质量浓度组先升高后降低,高质量浓度组不断下降。即低质量浓度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CAT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高质量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可使鱼体内的CAT失活,且这种变化幅度肝脏比肌肉大。GST的变化规律为先升高后降低,即苯酚对罗非鱼体内的GS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0.002mg·L-1质量浓度以下的苯酚对罗非鱼没有生化毒性影响,罗非鱼组织中的CAT和GST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酚类污染物对鱼类的生化毒性。  相似文献   
970.
黄泥土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样品,用平衡液吸附法和CaCl2与HCl溶液的连续解吸法研究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对重金属Cu2 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对于Cu2 的吸附,原土用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粘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这与其游离氧化铁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 的专性吸附质量分数随吸附量增加而减少,而非专性吸附质量分数则相反。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总量小于原土,所以传统风干磨细的研究方法可能高估了土壤对铜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