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91.
中国典型城市机动车排放演变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中国12个典型城市建立1990~2009年机动车排放清单,分析各城市机动车排放历史演变趋势.结果显示,1990~2009年,研究各城市CO、VOCs、NOx和PM排放因子分别降低57%~81%、53%~78%、22%~74%和31%~76%.20年间,各城市CO和VOCs排放量总体在2000年后陆续达到增长峰值后开始下降,总量分别增长1.0倍和1.4倍;NOx和PM排放量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分别增长3.2倍和3.3倍.各城市汽油车是CO和VOCs排放主要贡献源,LDA-G、MDTB-G和HDTB-G对各城市机动车CO和VOCs排放的贡献和分别为约70%~90%和约50%~85%,其中LDA-G的排放贡献明显提高.LDA-G、MDTB-G、MDTB-D和HDTB-D贡献了80%~90%的NOx排放,其中MDTB-D和HDTB-D的排放贡献率从平均57.8%上升为72.7%.对于PM,MDTB-D和HDTB-D占排放的70%~90%.此外,部分城市摩托车排放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92.
霍彦慧  王美娥  谢天  姜瑢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21,42(11):5526-5534
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风险日趋严重.以湖南省某典型矿冶区周边农业用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揭示了研究区域农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农产品安全风险,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手段探明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Cu、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9.12、358、303和185 mg ·kg-1,pH值范围为4.67~7.22,严格管控类别占比达100%;同种农产品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情况不同,重金属含量总体表现为:Zn>Cu>Pb>Cd,富集系数(BCF)值为:Cd>Zn>Cu>Pb,其中农产品Pb和Cd超标现象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达78%和41%,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风险;不同种类农产品对同一种金属元素富集情况总体表现为叶菜类高于薯类和茄果类;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可以由2个主成分反映,主成分1方差贡献率高达88.0%,主要受土壤重金属影响(P<0.01);富集特征除受农产品种类影响外,还可由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SOM)含量进行调控(r为-0.407~-0.641,P<0.05).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用地土壤和农产品均存在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农产品安全风险较高,须规避农作物种植,对污染土壤采取一定的修复管控措施以降低相应风险.  相似文献   
493.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环保疏浚是治理重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在疏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污染物的余水,对余水的处理成为环保疏浚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的对比,并筛选、复配了适合余水处理的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输泥管投加絮凝剂和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都可以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容易控制出水水质,且投加絮凝剂的费用为输泥管投加絮凝剂费用的1/10,但需在堆场外设置混凝沉淀设施.对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发现,复配絮凝剂的效果较好,余水处理的成本低,剩余ρ(SS)小.   相似文献   
494.
采用相转化法将类脂包埋到醋酸纤维素(CA)中,制备出了具有对水中低剂量亲脂性有机污染物高效吸附去除的平板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表面特征.利用机械搅拌方式和超声方式对类脂进行分散的实验表明,超声对类脂的均匀分散具有强化作用.同时考察了铸膜温度(室温、0℃)对类脂分散的效果,表明低温有助于形成小的脂滴.另外,通过复合膜的红外谱图证实,类脂和CA属于物理混合,不会改变类脂的分子结构,从而不会影响类脂对亲脂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通过荧光分析法分析复合膜在正己烷溶剂中的稳定情况,表明类脂已被完好地包埋到膜中,因而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不会从复合膜中渗出.  相似文献   
495.
湖泊营养物参照状态建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生态分区内各类型湖泊营养物的参照状态是营养物基准制定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在系统分析和评价国外确定湖泊营养物参照状态的若干种方法,包括参照湖泊法、湖泊群体分布法、三分法、回归分析等几种统计学方法以及模型推断和古湖沼学重建方法后,文章根据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总氮(total nitrogen,TN)、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和塞氏透明度(Secci depth)等四项指标的历史监测数据,应用若干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巢湖的营养物基准参照状态。通过互相之间的比较分析以及长江中下游湖区古湖沼学重建数据的验证,推荐采用湖泊群体分布法5%点位对应的值作为巢湖营养物基准的参照状态。因此,巢湖营养物参照状态阈值范围为总磷0.023~0.27mg·L^-1,总氮O.62~0.63mg·L^-1,叶绿素aO.65~0.67mg·m^-1,塞氏透明度0.65-0.72m。  相似文献   
496.
开沟主动排水对环保疏浚堆场底泥干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锡太湖五里湖地区降雨量较大,环保疏浚堆场底泥粘性强,渗透系数小,自然干化过程缓慢的特性,采用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分期分阶段,表面渐进开沟主动排水的方法,并对开沟后不同情况下堆场干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沟渠系统对堆场底泥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渐进开沟主动排水能够有效地排出堆场内部积水及降雨.通过比较开沟间距为5,10,20和40 m的表面底泥干化效果发现,在堆场表面下20cm处,开沟间距越小,底泥干化效果越好;在50 cm深处,因为检测深度和沟底平面相近,底泥干化效果不是很明显.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开沟间距为20~40 m干化效果较好,每m3原状土的施工费用为0.36元,工程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97.
中国北方冬小麦播种期底墒干旱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期0-100cm土壤底墒与当年7-9月的降水量、可能蒸散量,水分盈亏量和年降水量和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量以及径流率等8个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计算冬小麦播种期土壤底墒的各单因子统计模型和不同F检验水平下的多因子统计模型,并对各统计模型进行了精度比较。选取其中一个模型,计算了北方冬小麦区94个站点1961-2000年历年冬小麦播种期的土壤底墒值,初步得到了北方冬小麦播种期土壤底墒的变化规律,并为北方冬小麦播种期土壤底墒的计算和预测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8.
基于超媒体技术的建筑火灾数据编辑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媒体技术的建筑火灾数据编辑器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该编辑器是建筑物火灾危险度评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99.
大气颗粒物和降水化学特征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别于2007年在泰安市郊区和深圳市郊区采集了大气颗粒物并同时对降水进行了分级采样,通过降水过程中降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和降水前后颗粒物浓度和化学组成的改变,讨论了云下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降水化学组分的贡献和降水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泰安降水雨量加权pH为5.97,总可溶解离子浓度为1 187.96μeq.L-1,PM10的质量浓度为131.76μg/m3,PM2.5为103.84μg/m3.深圳降水雨量加权pH为4.72,总可溶解成分离子浓度为175.89μeq.L-1,PM10的质量浓度为56.66μg/m3,PM2.5为41.52μg/m3.泰安和深圳降水过程中pH和离子浓度都逐渐降低,冲刷过程主要是中和作用.泰安和深圳降水中Na+和Ca2+的去除效率较高,NH4+和NO3-去除效率较低.两地降水化学性质的差别取决于云水酸度、大气颗粒物性质和大气中酸碱性气体差别的共同作用.降水对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离子组分和元素组分都有显著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00.
石煤砷的赋存形态对砷迁移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砷石煤燃烧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砷中毒流行的主要因素,煤燃烧的砷释放过程不仅与砷元素化学性质、砷含量有关,也与砷赋存形态有关。文章利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陕南石煤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赋存形态对石煤砷迁移和燃烧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砷石煤砷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其含量占煤砷含量的75%以上;石煤燃烧的砷释放率与煤中残渣态砷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73,P<0.01;煤砷溶出率与可交换态砷和硫化物结合态砷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P<0.05)和0.796(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