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6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573篇
安全科学   292篇
废物处理   222篇
环保管理   386篇
综合类   2431篇
基础理论   70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93篇
评价与监测   208篇
社会与环境   197篇
灾害及防治   17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4年   1篇
  1918年   1篇
  1917年   1篇
  19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三峡水库135 m蓄水前后水体重金属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晟  黎莉莉  张勇  高群杰  胡勇  张芹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1):865-867,878
三峡水库135 m蓄水后,水体中各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特别是Pb污染应该引起重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库前后非致癌有毒化学物质(Hg、Pb和Cu)所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为Pb>Cu>Hg,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均大于非致癌物.各类污染物所致个人平均健康危害成库前后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为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62.
论述了污水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过程.该系统通过对污染物的机械过滤、生物化学转化和降解过程、吸附/解吸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沉淀/溶解过程、以及矿物的合成过程净化污水.运作周期通常为1~2 d灌水/4~5 d排干,年水力负荷变化于15~100 m之间,应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力负荷.该系统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OD含量,和去除潜在的有毒的无机成分,如重金属和含氧阴离子.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高净化效率、运行简单的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其短缺,在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应用土壤含水层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既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采用天然气引射调峰技术,能使上海某储配站10台天然气高压球罐的储气调峰能率提高68%,大大有助于解决天然气用气高峰时的供需平衡问题,并能节约初投资人民币1亿元.但使用超音速引射器后,当球罐压力下降到某一值时会产生高频噪声,影响管束区操作环境.本文分析了噪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噪声治理方案,并进行了方案的实施.实践证明:噪声治理效果良好,降低了管束区噪声污染,达到了国家"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4.
河道滞留塘系统是以颗粒物沉降为污染物主要净化机理的污染河流净化技术.通过1年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悬浮颗粒物SS在滞留塘中的沉降和沉积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HRT为1.5~7 h),SS平均去除率逐渐增加,介于20%~40%之间,而SS去除速率则快速降低,SS去除速率与进水SS浓度成正比关系;不同季节河水中SS的沉降性能有较大差异,冬季河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易沉降颗粒物比例较春秋季河水的为高,滞留塘HRT的选择应以去除易沉降颗粒物为标准,本研究条件下5 h以内是适宜的HRT选择范围.在滞留塘动态运行中,SS的沿程沉积量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65.
分别采用7-乙氧基异酚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测定法,重组人激素受体基因的酵母测试和Q67发光菌试验方法,对北京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二沉出水以及经过石灰法深度处理后的出水中的类二恶英物质、类雌激素物质和急性毒性物质进行了分析。进水中的三类生物毒性效应物质中的急性毒性物质,可通过活性污泥法基本去除,而对类雌激素物质和类二恶英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76%和52%。经过石灰沉淀法的深度处理后,可使上述两类物质的总去除率达到95%和68%。出水中的雌激素当量水平与欧洲国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平相当,而类二恶英物质的总浓度低于美国EPA饮用水中二恶英的最大允许浓度。展示了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排水生态风险和工艺评价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小隐孢子虫卵囊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分析了pH、混凝剂种类与投加量、电导率和天然有机物含量等对小隐孢子虫卵囊的Zeta电位的影响,总结了混凝-沉淀-过滤和直接过滤对小隐孢子虫卵囊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水温、水质、混凝剂种类与投加量、滤料层组成和滤速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Urban atmospheres contain complex mixtures of air pollutants including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substances such as benzene, diesel soot, heavy metal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frame of a European network for the assessment of air quality by the use of bioindicator plants, the Tradescantia micronucleus (Trad-MCN) test wa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genotoxicity of urban air pollution. Cuttings of Tradescantia clone #4430 were exposed to ambient air at 65 monitoring sites in 10 conurbations employing a standardised methodology. The tests revealed an elevated genotoxic potential mainly at those urban sites which were exposed to severe car traffic emissions. This bioassay proved to be a suitable tool to detect local 'hot spots' of mutagenic air pollution in urban areas. For its use in routine monitoring programmes, however, further standardisation of cultivation and exposure techniques is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variability of results due to vary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68.
利用填埋层内生物代谢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目前国内卫生填埋场运行中存在的渗滤液问题 ,分析了不同填埋结构中生物代谢环境和主要污染物的代谢途径 ,探讨了不同填埋结构中利用渗滤液回灌来控制渗滤液污染的“生物反应器型”填埋技术。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焦作某电厂堆灰场附近浅层地下水中Cr6+ 的形成原因。根据该区水文地质背景 ,提出在地下污染水羽的下游建可渗透反应墙的漏斗 -通道系统 ,用对Cr6+ 有很高去除效率的风化煤作为反应材料 ,使污染水羽流经此系统时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Cr6+ ,达到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Rapid degradation of butachlor in wheat rhizosphere soil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Yu YL  Chen YX  Luo YM  Pan XD  He YF  Wong MH 《Chemosphere》2003,50(6):771-774
The degrad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utachlor in non-rhizosphere, wheat rhizosphere, and inoculated rhizosphere soils were measured. Th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butachlor in non-rhizosphere, rhizosphere, and inoculated rhizosphere soils were measured to be 0.0385, 0.0902, 0.1091 at 1 mg/kg, 0.0348, 0.0629, 0.2355 at 10 mg/kg, and 0.0299, 0.0386, 0.0642 at 100 mg/kg,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half-lives for butachlor in the soils were calculated to be 18.0, 7.7, 6.3 days at 1 mg/kg, 19.9, 11.0, 2.9 days at 10 mg/kg, and 23.2, 18.0, 10.8 days at 100 mg/kg,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butachlor can be enhanced greatly in wheat rhizosphere, and especially in the rhizosphere inoculated with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esignated HD which is capable of degrading butachlor.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rhizosphere soil inoculated with microorganisms-degrading target herbicides is a useful pathway to achieve rapid 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s in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