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61篇 |
免费 | 335篇 |
国内免费 | 208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5篇 |
废物处理 | 250篇 |
环保管理 | 427篇 |
综合类 | 3075篇 |
基础理论 | 912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943篇 |
评价与监测 | 231篇 |
社会与环境 | 229篇 |
灾害及防治 | 2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327篇 |
2021年 | 285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182篇 |
2018年 | 256篇 |
2017年 | 299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402篇 |
2014年 | 415篇 |
2013年 | 546篇 |
2012年 | 499篇 |
2011年 | 475篇 |
2010年 | 361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368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290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46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利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流量、循环流量、电流强度和原水氯离子浓度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法的最佳运行条件如下:水力停留时间为 3 h,进水流量为1 m3/h,循环流量为15 m3/h,电流强度为420 A。在上述条件下,原水COD浓度从3 100 mg/L降到1 311.3 mg/L,去除率达到57.7%,BOD/COD值由0.03提升至0.31。氯离子对电解有促进作用,但原水氯离子浓度超过5 000 mg/L,不需要外加工业盐。 相似文献
192.
通过实验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纳米铁催化分解高氯酸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其分解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铁催化剂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SEM、EDS和XRD表征分析。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和幂指数方程拟合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了高氯酸盐分解动力学方程Ct=C0exp{-0.03773exp(-201.65/T)[H]0.191t},理论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93.
194.
生物碳施加到土壤中可能会影响污染物的环境归趋,而吸附作用是其关键控制因素,为此,本研究考察了400、500和600℃下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碳(分别记作CS400、CS500和CS600)和土壤性质对乙草胺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和土壤对乙草胺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9)。随着生物碳热解温度的升高(从CS400到CS600),生物碳吸附乙草胺的非线性指数n值减小且logKOC值增大,说明吸附非线性程度和吸附能力增强,这是因为生物碳炭化程度增强(H/C原子比减小),疏水性增强(O/C原子比减小)和比表面积增大而有利于对乙草胺的吸附,吸附机制以表面吸附为主(比如疏水作用、π-π EDA作用和孔填充作用)。然而,土壤吸附乙草胺的n值(0.95)接近1.0,说明该吸附作用几乎是线性吸附,以分配作用机制为主。3种生物碳对乙草胺的吸附能力都高于土壤,特别是CS600对乙草胺的吸附能力(logKOC)比土壤及文献报道的土壤和沉积物高一个数量及以上,说明生物碳可能会有效保留土壤中的乙草胺而降低其迁移性。 相似文献
195.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及有机物含量过高密切相关,建立数字型营养物基准能够防止富营养化对水体指定用途造成影响.太湖流域是我国华东地区经济腹地,近年来流域内湖泊水质每况愈下,对其基准研究可为湖泊治理提供依据.详细介绍了压力响应关系法制定湖泊营养物基准的步骤,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太湖流域营养物基准制定研究中.为满足大多数水体指定用途,研究中将该流域湖泊基本功能确定为娱乐、永生生物栖息地及饮用水,以此构建流域概念模型.选择压力变量为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物,响应变量为叶绿素a(chl-a).用非参数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压力-响应模型,通过2种方法相互验证得到TN、TP和CODMn基准分别为0.593、0.067和4.092 mg/L. 相似文献
196.
197.
198.
通过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各影响因素的筛选,优化确定了显色时间8 min,稳定时间10 min,最佳波长490 nm下进行吸光度测定的检测方法;分析分别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作为外加碳源时,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B-31的生长情况和共代谢降解典型药物苯扎贝特(BZF)的过程。结果表明,降解菌只有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才可正常生长,而且其在葡萄糖环境中生长得更好;拟合得到的葡萄糖、麦芽糖和BZF代谢动力学结果显示,葡萄糖对BZF去除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从葡萄糖培养基中降解菌所提取的酶比活力要高于麦芽糖培养基,分析原因可能是葡萄糖所诱导的降解菌关键酶活力更强,而且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点位。 相似文献
199.
Fuqiang Yang Chao WuZijun Li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11,24(2):131-137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sulfide concentrates can cause many serious problems during storage. In this study, two representative samples (sulfur-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and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elf-heating behavior using the crossing-point temperature (CPT)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determined, 13.7366 kJ/mol for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and 21.3817 kJ/mol for sulfur-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Furthermor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sulfide concentrate stockpiles in different seasons were also measured by a thermal image apparatus. It was found the temperature for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stockpile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rich-sulfur sulfide concentrate stockpile. These research results show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exhibits stronger propensity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han sulfur-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fire hazard of iron-rich sulfide concentrate in daily safety check work.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PT method with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e measuremen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n the propensity of sulfide concentrates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during the produ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he useful data and experience achiev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can be also referenced in similar cases later. 相似文献
200.
简要介绍了排水综合毒性(whole effluent toxicity,WET)在美国的发展概况和相关技术指南、规范等内容,剖析了WET在美国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确定适用的WET基准与标准、表征废水特性以评价排水潜在毒性、计算WET排放限值和进行毒性削减评价。美国针对以上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为我国开展水中有毒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即明确排污许可的核心地位,完善我国水中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水环境质量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体系及方法;加强WET监测研究工作,确定WET用于水中有毒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