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为了在常规淡水养殖条件下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研究了自制陶粒组建SND生物反应器的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在陶土中添加1.5%(质量分数)纸纤维,900℃烧蚀6h,可制得内部具有丰富开孔孔隙结构的多孔陶粒;利用该陶粒构建SND生物反应器,在常规淡水养殖条件下,可顺利启动SND反应,亚硝态氮在第2天时开始显著积累,氨氮质量浓度在第6天起即可从15mg/L降至检测限以下;开孔陶粒借助内部孔隙形成好氧/厌氧微环境,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生长并促使氨氧化细菌(AOB)成为优势菌,同时陶粒对溶液中氨氮具有选择吸附能力,促进了SND生物反应器的脱氮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为分析单自由度弹簧被动隔振技术的隔振机理,采用电-力导纳型类比法求得阻尼系统振动方程。利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考察了在不同频率比(z)和力学品质因子(Qm)影响下,设备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响应情况。分析发现,在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在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而当z=1时,设备响应特性关系为位移=速度=加速度,此时系统发生共振,且力学品质因素越大系统振动越剧烈;而当基础的干扰频率为系统固有频率的2 倍时,设备振动特性不受Qm影响,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递比分别为1,2 ,2。该分析结果可为动力设备布置竖向弹簧隔振支座的隔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为了提高管网地震监测点布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和动态分级法,提出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的动态分级优化布局模型。首先,利用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管段流量的影响系数,构建管段的影响系数矩阵,并利用信息熵确定管段权重;其次,标准化处理影响系数矩阵,通过聚类迭代提出供水管网地震流量监测点优化布局的动态分级方法,对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进行优化布置分级评定;最后,根据工程实例进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供水管网中的管线分类较为科学合理,地震监测点在供水管网上分布也比较均匀,而且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了震时管网的监控效果和日常建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4.
针对定量确定合理钻孔间距困难问题,基于损伤力学和多场耦合理论,建立了水力压裂和瓦斯抽采的煤层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和水运移场、应力场以及孔隙度、渗透率演化方程,并采用Comsol联合Matlab求解,研究了不同钻孔间距时压裂和抽采过程中煤层弹模、损伤值、渗透率、瓦斯压力、抽采量和压裂贯通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耦合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煤层水力压裂和瓦斯抽采过程;压裂贯通时间与钻孔间距呈指数增长关系;在马堡煤矿,当钻孔间距为4~8 m时,压裂损伤区在抽采孔贯通,渗透率呈“n”型曲线,瓦斯抽采后,瓦斯压力迅速下降,抽采有效区随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当钻孔间距为9~12 m时,压裂损伤区未贯通,煤层渗透率呈“m”型曲线,抽采有效区随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与间距4~8 m相比,瓦斯抽采量较小。  相似文献   
35.
为评估由我国大气中α HCH所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利用CanMETOP 模拟的2005年日均α HCH大气浓度,基于吸入因子和致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吸入因子呈东部>西部,北部>南部的特征,东中和东北部地区的吸入因子分别主要由人口密度和α HCH大气浓度贡献,东中和东南部地区的个体健康损失小于东北地区,东中和东南部地区年内逐月吸入因子分配较为均匀,而东北地区主要集中的夏季,东北地区个体致癌风险系数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推测由其它污染物所形成的暴露风险具有类似的时空分布。加之夏季东北地区集中降水所形成的湿沉降以及气温升高等因素,使摄食暴露和皮肤接触暴露增大,东北地区人群的复合暴露风险将显著大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36.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期库区干流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8~2009年)干流水质的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同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库区干流水质变好,库区干流断面月度达标率均值由蓄水前的623%变为蓄水后的783%,库区干流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出现新的特点,近坝水体悬浮物、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可吸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蓄水后年内悬浮物及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铅浓度仍然是丰水期>平、枯水期,但近坝水体不同水期间浓度差别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库区干流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从库尾至库首沿程下降,尤以丰水期沿程下降最为突出。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以上变化特征主要缘于库区水位抬高后,流速减小导致的澄清作用,即高锰酸盐指数所代表污染物、磷、铅等随泥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蓄水前后清样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未发生明显变化,156 m蓄水后至今,清样铅浓度明显低于蓄水前。  相似文献   
37.
废水中环氧丙烷降解菌株的培育及降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污泥的驯化筛选得到4株降解环氧丙烷废水的优势茵A、B、C、D,并对降解效果最好的一个菌株A进行研究,得到其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0℃、pH为5、废水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9h,其COD去除率可达到63.24%左右。  相似文献   
38.
广西沿海市政排污口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年排放废水7033万t,排放污染物4236t,排污口超标率95.83%,普遍超标因子为磷酸盐、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占84.20%、66.67%、52.60%、50.00%。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超标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9.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因其具有高效低耗等优点,在污水处理方面极具开发应用前景,而基质作为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基质中重金属积累和酶活性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与展望,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基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综合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40.
土壤锑污染对桑树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盆栽实验和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锑(Sb)污染对桑叶品质的影响,揭示了桑树对土壤锑的耐性机制。在土壤中分别添加三价锑15mg/kg、40mg/kg、80mg/kg、120mg/kg、160mg/kg和300mg/kg,以植物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为测试指标,实验周期60d。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Sb处理(<40mg/kg)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土壤Sb浓度增高(40—300mg/kg),它对桑树产生抑制效应。但当土壤锑浓度不超过160mg/kg时,桑树对土壤锑污染有一定的耐性,其耐性指数>0.8。土壤锑污染对桑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桑叶中的锑含量随土壤锑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