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对菲、芘复合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显著增加了三叶草根际和菌丝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对微生物区系有选择性.在供试菲、芘污染浓度范围内,低浓度菲、芘对土壤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激活作用;但当菲、芘浓度升高时,3种酶活性受到抑制.与无植物对照土壤相比,接种AMF后三叶草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2.4%~23.1%,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12.6%~20.3%,除高浓度处理外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增加;菌丝际多酚氧化酶活性比菌根际低12.9%~62.9%,酸性磷酸酶活性比菌根际高3.3%~24.0%,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高于菌根际.  相似文献   
102.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介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构成及近年来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目前主要回收方法有溶解分离法和直接回收正极材料的新型方法等,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二次污染、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国内某化工企业产生大量的硝基甲苯生产废水,废水量300t/d,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8 000mg/L、硝基苯类质量浓度为200mg/L、挥发酚质量浓度为40mg/L,经中和预处理后与其它中浓废水混合后水解生化处理,出水水质COD、色度、硝基苯类、挥发酚稍有超标,改造后采用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进行强化预处理,对工程设计参数和对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实践证明,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可以经济有效的预处理硝基甲苯生产废水,COD去除率70%以上,硝基苯类和挥发酚的去除率95%以上,ρ(B)/ρ(C)比值从0.2提高到0.45左右,后续生化处理系统负荷降低,可生化性得到提高,生化出水可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4.
为提升含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预测精度,准确把控管道状态,建立基于DE-BPNN的含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预测模型,有效避免BPNN模型陷入局部最优问题,提升预测精度。基于61组管道爆破实验数据,分别用DE-BPNN与BPNN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DE-BPNN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3.26%,R2为0.985 85,预测精度较BPNN模型有明显提升。应用DE-BPNN模型预测含腐蚀缺陷的管道失效压力可为长输管道运输调配和检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高发的特点,分析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特性,对改善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依据隧道路段的行车特点和隧道外设施设置位置将隧道入口过渡段划分为隧道前减速段、隧道前交织段、隧道前过渡段、隧道入口段和隧道适应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行车速度数据,分析各区段车辆速度变化规律和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发现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车速变化用高斯函数拟合较好.用加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车辆运动的距离的比值表示行车风险,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安全性评价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得出各区段行车危险性系数.结果表明:在隧道前交织段,行车风险增加;在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较高,暗适应结束后,行车危险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管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06.
江西盛源盆地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中的长石矿物特征为:斜长石斑晶具有反环带结构和交代净边结构,基质中存在大量的斜长石微晶,且在电子探针下研究发现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具有钾长石环边的矿物学特点,为此类火山岩归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提供了矿物学证据。通过对长石矿物组合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的成因以及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7.
刘波  王国祥  王风贺  杜旭  凌芬  夏劲 《环境科学》2011,32(10):2971-2978
以南京仙林大学城的重污染河道水体为对象,利用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底泥氮素主要以NH 4+-N形式向上覆水释放;上覆水NH 4+-N的最大累积量表现为:水曝气〈底泥曝气〈对照,3种工况下上覆水中NH 4+-N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9.40...  相似文献   
108.
水分监测是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考虑到现有监测方法不容易得到垃圾内部的水分分布情况,本文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用于监测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初期的水分分布和运移过程研究.通过建立室内厌氧填埋模拟柱,应用取样分析、时域反射传感器(TDR)、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等方法对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条件下初期两个月的降解和水分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生活垃圾处于好氧降解过渡至厌氧降解的阶段.随着垃圾的降解,含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第30d之后,柱体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分运移现象.在柱体下部单元层中,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得到的垃圾电阻率值与时域反射传感器(TDR)测得的体积含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根据电阻率与体积含水量的拟合公式,得到了柱体下部单元的含水量分布和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与质量含水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的可决系数达到0.9488.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厌氧填埋初期,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可以用于监测垃圾堆体内的含水量分布和水分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9.
水质质量涉及多个影响因子,因子间大多具有非线性相关性,因此,水质评价是一个具有多因子的非线性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相关问题,将其应用于水质评价中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文章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等6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BP网络模型对义水河水质进行评价,分析了义水河4个断面的水质状况,并与单因子评价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0.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真空热解过程中加入CaO作为固氟剂,用以吸收电极活性材料在真空热解的回收工艺中产生的氟磷化合物,能有效减轻二次污染。研究了温度、CaO添加量、停留时间等热解条件对真空热解固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氟效果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温度500℃以上变化不大,并略有下降;CaO添加量对固氟效果有促进作用,30%可达到很高的固氟效果;30 min的停留时间对于含氟化合物的分解已经足够。得到CaO固氟工序的最佳操作参数:CaO添加量30%左右,温度500~600℃,停留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