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421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31.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范要求和工作经验,提出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关于验收依据、工况要求、适用标准、批复落实情况检查等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2.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部分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与群众期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已越来越迫切的成为环境执法的需要。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是有效控制污染源超标排放的有力手段,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立,掌握污染源排放的第一手数据,对研究污染源排放的规律,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都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33.
混合填料应用于生物滴滤塔脱除SO2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生物技术从环境中分离筛选出对二氧化硫气体有较好降解作用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作为降解菌,分别选用陶粒、活性炭、混合填料作为生物滴滤塔填料,进行脱除SO2气体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陶粒的活性炭混合填料在不降低活性炭填料塔脱硫效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改善活性炭填料层的孔隙率,降低滴滤塔运行压降;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大,SO2的净化效率逐渐降低,在较短停留时间内,T.f菌不能有效利用喷淋液里的铁离子,双氧化系统不能有效运行,导致净化效果较差;在低喷淋密度时,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加,净化效率随之增加,但当喷淋密度过大时,净化效率反而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34.
目的建立并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锰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识别出其中的主要来源。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①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②样品消解定客引入的不确定度:③采样引入的不确定度;④仪器量化引入的不确定度。结论运用该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测定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识别,将有助于检测人员重点关注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更为有效地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735.
磷酸铁膜对黄铁矿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叶青  黄骁 《环境化学》1999,18(1):52-56
用动态法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H2O2浓度下,对照和经KH2PO4处理的黄铁矿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用0.1mol.l^-1H2O2+0.01mol.l^-1KH2PO4混合液淋洗黄铁矿后,黄铁矿表面可形成磷酸铁膜。  相似文献   
736.
不同逆境条件下辣子草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原产南美洲,1915年在我国云南和四川等地被发现,是一种危害较严重的外来入侵种,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有效预警和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人工设置温度梯度和自然干旱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环境胁迫条件(温度和干旱)下辣了草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0~30 ℃范围内,辣子草抗氧化酶系统变化趋势不一致,MDA含量未出现显著性变化;在5℃、35℃和45℃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受到损伤,MDA含量显著上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系统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期含量显著上升.应用Fuzzy方法,对辣了草抗氧化酶在2种逆境不同水平胁迫下的动态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其对低温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对干旱环境的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737.
To evaluate the hypothesis that a general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species range size and dispersal ability, we surveyed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sequence variation in three surgeonfish species with vastly different ranges: Ctenochaetus strigosus, Hawaiian endemic, N = 531; Zebrasoma flavescens, North Pacific, N = 560; Acanthurus nigrofuscus, Indo-Pacific, N = 305. Collections were made throughout the 2,500 km expanse of the Hawaiian Archipelago and adjacent Johnston Atoll. Analyses of molecular variance demonstrate that all three species 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 population connectivity on a scale of thousands of km (all species global ΦST = NS). However, rank order comparison of pairwise ΦST results and Exact test P-values revealed modest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atterns of gene flow among the three species surveyed, with the degree of genetic structure increasing as range size decreases (P = 0.001).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mtDNA surveys of four additional Hawaiian reef fauna in which a wide-spread Indo-Pacific species exhibited genetic homogeneity across the archipelago, while three endemics had significant population subdivision over the same range. Taken together, these seven cases invoke the hypothesis that Hawaii’s endemic reef fishes evolved from species with reduced dispersal ability that, after initial colonization, could not maintain contact with parent population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738.
混合菌群产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产氢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一组可以在微氧条件下高效产氢的微生物菌群.此菌群在0~15%O2浓度下都可以产氢,具有较高的耐氧产氢特性.该混合菌群可利用甘露醇、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为底物产氢,其中甘露醇为最适底物.最适产氢温度、pH值、仞始氧气浓度分别为33℃、7.0、2.72%.在此条件下,以片露醇为碳源(5.0 g/L),产氢效率可达到324.18 mL(H2)/g(甘露醇).对该产氢体系发酵末端产物的液相分析显示乙醇占76%~93%,表明该产氢体系为乙醇型发酵.通过PCR-DGGE方法进行菌群分析,发现不同初始氧浓度下菌群分布有一定差异,但克氏杆菌在各种氧浓度下的混合菌群中都占明显优势,是主要的产氢菌.图8表1参25  相似文献   
739.
珠江口广州海域COD与DO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3-2007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调查了广州海域16个站位的COD、DO以及其它理化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调查期间,COD质量浓度范围为0.76~9.12 mg·L~(-1),平均值为2.83 mg·L~(-1);溶解氧质量浓度范围为1.98~9.79 mg·L~(-1),平均值为5.27 mg·L~(-1).结果表明,COD与DO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生活污水排放,陆源排污,降雨量以及水动力状况等因素的影响.COD质量浓度在冬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夏季较低,而DO质量浓度则是冬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和夏季.空间分布上,COD质量浓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步递减,而DO变化趋势则相反,湾内站位在夏季出现缺氧区.相关性分析中,COD质最浓度与氮营养盐及Chl-a显著正相关,而DO则与COD、Chl-a、Ph以及石油烃显著负相关.COD与DO分布特征对于河口地区的赤潮及碳循环研究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40.
纳米颗粒的种间毒性关系尚无明确结论,因此很难判断纳米颗粒对未进行毒性测试的物种的风险如何。本文作者将5种水蚤(Daphnia magna, Daphnia pulex, Daphnia galeata, Ceriodaphnia dubia, Chydorus sphaericus)暴露于4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铜颗粒(CuNPs)和1种亚微米铜颗粒的悬浊液中,考察物种的形态特征与CuNPs急性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杆状的CuNPs比球状的CuNPs毒性更低。纳米铜颗粒与溶出铜离子均对CuNPs的毒性有贡献,其中,当新生蚤的体长、体表面积和身体体积更小时,5种悬浊液中颗粒的毒性更大。5种蚤的身体体积与5种CuNPs的毒性显著相关(radj2>0.51, p < 0.001),78-nm CuNPs与蚤身体体积的相关性最好 (radj2?=?0.95, p < 0.001)。这个研究可以为纳米颗粒对有相似外形特征的物种进行毒性种间外推提供线索。
精选自Lan Song, Martina G. Vijver, Geert R. de Snoo and Willie J.G.M. Peijnenburg. Assessing toxicity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across five cladoceran specie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4, Issue 8, pages 1744–1750, August 2015. DOI: 10.1002/etc.3000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000/fu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