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73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71.
红景天提取物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红景天,用光度法和ESR对红景天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提取物对羟自由基、香烟烟气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74.8%、21.5%,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70.1%,表明红景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72.
复合絮凝剂PSCM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硅酸(PSA)、硫酸铝(AS)、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为原料,制备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SCM。考察了投药量、铝与硅摩尔比、水样pH值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N—PAM有助于改善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与聚合硫酸铝硅(PSAS)相比,PSCM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絮体颗粒粗大、密实,沉降速度快,剩余浊度低。  相似文献   
673.
西南岩溶石山区石漠化成因探讨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西南岩溶石山区石漠化形成的原因,着重从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等方面对石漠化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总结前人治理石漠化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较为可行的治理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74.
电子垃圾的不规范拆解易造成较严重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排放.在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WDS)的推动下,电子垃圾回收产业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势必会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西部近年新建的某规模化电子垃圾拆解厂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冬季采集了该厂拆解车间室内外及上风向对照区大气气相、颗粒相(PM_(1.0)、PM_(2.5)、PM_(10))共100个样品,对电子垃圾拆解活动造成的32种PCBs的排放污染水平和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基于该观测数据对规模化拆解厂的职业环境空气呼吸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拆解车间内外及农家对照点空气中32种PCBs总浓度(∑_(32)PCBs)(气相+颗粒相)范围为0.36~806.65 pg·m~(-3),均值为28.00 pg·m~(-3),总体呈现低氯代(二至四氯)PCBs浓度较高的特征;拆解作业车间内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导致的PCBs排放主要赋存于颗粒相中(65%),而车间外及农家对照点空气中的PCBs主要分配于气相,分别占比72%和94%;颗粒相PCBs在车间内外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四氯PCBs中PCB52、PCB49在PM_(1.0)中的浓度百分比较高,而其他PCBs主要分布在PM_(10)中.车间内外空气中四氯PCBs(气相+颗粒相)浓度最高,三氯PCBs浓度次之,推测主要源于电子垃圾拆解的生产排放;而对照点含有更高的二氯PCBs同族体,初步推测主要来源于上风向外区域PCBs的大气长距离迁移.采样期间规模化拆解厂车间内职业环境空气的呼吸暴露致癌风险(9.62×10~(-12))低于美国EPA的规定限值1.0×10~(-6),处于可接受水平.说明我国对电子垃圾产业的规模化建厂、规范化拆解作业及按环保要求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对于拆解作业环境的保护、职业工人的健康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规模化拆解产业依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从而对周边环境带来生态风险及存在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75.
广东省风能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论文以Surfer8.0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Citystar3.0为平台,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历史测风资料以及沿海72个风能测风塔临时观测资料,计算广东省空间分辨率为1km×1km格点上风能参数,进行了广东省风能资源的宏观区划和风电场选址区划;估算出广东省离地面10m高度上全省及各区划的风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为7.50×104MW,技术可开发量为5.89×103MW。为广东省风电开发宏观规划以及大型风电场的微观选址提供了科学而且精细的资源依据。  相似文献   
676.
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 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我国东北内陆背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和变化形式,采用3 步冷冻浓缩和GC/MS 联用技术对长白山地区大气中VOCs 进行了为期1 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年平均浓度为(181.7±69.6)×10-9C(碳单位体积比),其中烷、烯、芳香和卤代烃4 类物质的百分含量依次为43%、22%、31%和4%.烷烃类物质中异戊烷、2-甲基戊烷、正戊烷和3-甲基戊烷等机动车尾气或汽油挥发特征性物质浓度最高;芳香烃类物质中苯/甲苯的特征比值略高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比值0.5;烯烃类物质以植物排放的蒎烯、异戊二烯为主.从高浓度VOCs 种类分析,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 受汽车污染和森林排放双重控制.TVOCs 浓度年度峰值出现在春季,为(206.0±58.9)×10-9C;谷值出现在冬季,为(152.3±53.9)×10-9C.根据等效丙烯浓度的计算,烯烃对该地区O3 生成贡献最大,而含量丰富的烷烃、芳香烃则在光化学反应中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677.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678.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县(市)统计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8,他引:1  
根据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考虑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短期影响及对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以"基于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FIRFR)"和"洪灾对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PFIOS)"两种概念指数为基础,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的县(市)统计分布特征及相对等级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IRFR和PFIOS县(市)频数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前者基本呈"尖峰"、"右尾"状分布,而后者基本呈对称分布,洪灾短期影响与洪灾潜在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根据不同分区FIRFR和PFIOS统计特征和相对等级差异,提出不同分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与建议,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洪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为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综合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79.
可溶性有机物对四溴双酚A的增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批平衡法研究了污水处理厂进、出污水中提取的可溶性有机物(DOM)和商用腐殖酸(HA)等3种DOM对四溴双酚A(TBBPA)的增溶作用,并用红外、紫外吸收、元素组成、分子大小分布、扫描电镜等对DOM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增溶作用受DOM结构、分子大小以及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并且与TBBPA形态有关.进水DOM和出水DOM对TBBPA的增溶等温曲线呈非线性,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结合系数(Kdoc)分别为1.19×105L·kg-1和1.27×105L·kg-1,其中的大分子DOM(相对分子质量>1 000)对TBBPA的增溶等温曲线呈线性,主要机制为分配,非线性变化由小分子DOM(相对分子质量<1 000)造成,进出水中小分子DOM的增溶能力(Kdoc)比大分子高约55%,增溶贡献率也更大(75%~80%).增溶作用同时受溶液离子强度影响,离子强度低时促进增溶作用,随着离子强度增大而引起DOM聚合、絮凝等降低了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680.
毛霞丽  邱志腾  张爽  沈倩  章明奎 《环境科学》2020,41(6):2842-2851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对于有机碳的转化和积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母质发育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及其与有机碳矿化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文以石灰岩、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玄武岩和红砂岩母质发育的典型土壤为对象,研究添加玉米秸秆7 d和184 d时土壤团聚体和各组分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母质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添加秸秆时,所有母质土壤以1.0~0.5、 0.5~0.25和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添加玉米秸秆有效促进了2 mm和2~1 mm粒级团聚体的形成.石灰岩、第四纪红土和玄武岩土壤形成水稳性大团聚体并且保持其稳定的能力高于花岗岩和红砂岩土壤.添加玉米秸秆培养184 d,石灰岩、第四纪红土和玄武岩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显著(P0.05)低于花岗岩和红砂岩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与游离态有机碳的比例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与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比例极显著(P0.01)负相关.利用~(13)C核磁共振(~(13)C-NMR)技术对土壤有机碳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团聚体内轻组有机碳的分解程度低于游离态轻组有机碳,且石灰岩、第四纪红土和玄武岩土壤这两个组分有机碳的分解程度都低于其他母质土壤,直接证实了团聚体对于有机碳的物理保护作用.成土母质通过控制土壤胶体的数量和性质致使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对输入外源有机物质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有机碳的矿化.石灰岩、第四纪红土和玄武岩土壤中团聚体稳定性高且对有机碳的保护容量大,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