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629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南京市交通流与NO2、CO时空分布特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京RFID基站2014年数据,获取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多条道路车流量、车速、车队构成信息,结合南京市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NO_2、CO浓度数据,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交通流特征及污染物浓度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南京市2014年交通第一季度最通畅,第四季度车速最低;2月车流量最低,12月最高,且12月是周末流量最高的月份;工作日早晚高峰车流量与车速变化趋势明显,节假日平缓;夜间大型车辆占近25%.NO_2与CO浓度在2月下降明显,在10—12月攀升到较高水平,与交通流变化趋势同步;净浓度日变化趋势呈双峰,与车流量变化相关性系数在0.57~0.82之间;空间关系上,路网密集、交通拥堵区域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表明南京市交通流与气态污染物NO_2、CO变化趋势有高度时空关联.  相似文献   
932.
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亲电改性聚乙烯为悬浮生物膜载体,构建移动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integrated free-floating biofilm and activated sludge,IFFAS),对东北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进行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当进水ρ(COD)、ρ(NH3-N)、ρ(TN)分别为139~741,19.3~44.9,29.6~148.6 mg/L时,改性载体在10 d左右即可完成挂膜;中试IFFAS工艺稳定运行阶段,出水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8%、97%、80%,出水浓度分别为36~48,0.1~0.9,5~14.3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水质明显优于污水处理厂原有A2/O工艺出水,说明以亲电改性聚乙烯为载体的IFFAS工艺可显著提高净化污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3.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分别以港航资源、旅游资源和渔业资源为主导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了不同主导因子影响的综合指标权重,提出了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标准。应用收集的曹妃甸集约用海2005~2015年港航资源、旅游资源、渔业资源、空间资源和其他资源指标数据对曹妃甸集约用海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标准化了指标值,确定了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8年海洋资源受影响程度为一般,属于有条件接受状态;2009~2011年海洋资源受影响程度为较小,接受程度属于可接受状态;2012~2015年海洋资源受影响程度为一般,接受程度属于有条件接受状态。  相似文献   
934.
机载导弹特殊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避免由于设计阶段环境适应性要求涵盖范围的缩小造成使用风险,对机载导弹特殊环境进行分析。方法梳理机载导弹寿命期内除典型环境外的特殊气候、力学和综合应力环境,深入分析每项特殊环境产生的机理和应力特点,以及其对机载导弹功能、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在这些特殊环境下使用的风险。结果在此基础上对机载导弹适应这些特殊环境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结论机载导弹研制中应尽快开展针对特殊环境的设计和试验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935.
基于实时交通数据的南京市主次干道机动车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笑语  吴琳  邹超  张意  毛洪钧  荆博宇 《环境科学》2017,38(4):1340-1347
通过2014年RFID实时数据得到南京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车流量、车速、车队构成等交通信息,基于COPERT模型获取排放因子数据,利用高时空分辨率机动车排放(HTSVE)清单系统计算道路机动车排放量.运用非参数检验和道路聚类分析,结合Arc GIS技术,分析南京市主次干道机动车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南京市主次干道机动车以小型客车为主,比例均达80%,国Ⅲ和国Ⅳ车量总数超过90%,其中以国Ⅲ车排放贡献率最大.特殊时段(低谷时段、平峰时段、高峰时段)机动车日均排放量受道路类型和周末效应共同影响,南京市主次干道以排放分担率变化规律可分为5类,同类道路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且受空间地理位置影响.基于聚类结果,对不同类型道路的小时排放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交通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36.
廊坊市秋季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组分昼夜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廊坊市区秋季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及其组分昼夜变化特征,于2015年9月12—21日在廊坊市进行PM_(2.5)和PM_(10)采样,并对采集的样品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OC和EC)分析.结果表明,夜间PM_(2.5)和PM_(10)浓度比白天高,且下半夜出现大幅上升.PM_(2.5)/PM_(10)比值为0.49~0.62,下半夜最高.碳组分、Ba、Cr、Cl~-、NO_3~-、SO_4~(2-)、NH_4~+等主要富集在PM_(2.5)中,而Ca、Al、Si、Mg~(2+)和Ca~(2+)等主要富集在PM_(10)中.通过昼夜颗粒物组分对比发现,夜间EC、Cu、Zn、Cr、Pb、Cl~-、NO_3~-和NH_4~+等浓度明显上升.同时,下半夜OC/EC比值明显变小,Cl-、NO_3~-和NH_4~+浓度明显增大,同时段CO和NO_2浓度上升,而SO_2浓度变化平缓.以上表明采样期间廊坊夜间可能存在移动源和部分工业污染源排放.  相似文献   
937.
道路扬尘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张衍杰  方小珍  李凤华  吴琳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17,38(10):4071-4076
为了分析和比较城市和公园道路扬尘(RDPRD)中PM_(2.5)载带的部分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本文利用再悬浮系统将道路扬尘中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悬浮至滤膜上,分析了PM_(2.5)中载带的Na、Mg、Al、Fe、Cu、Mn、Ni、Sb、Zn、Cd和Pb等元素.结果显示,城市道路扬尘中Cu和Sb的平均含量为626 mg·kg~(-1)和23 mg·kg~(-1),明显高于公园道路扬尘(274 mg·kg~(-1)和11 mg·kg~(-1)),表明RD中Cu和Sb的含量可能受到非尾气(刹车磨损)排放的影响;地累计指数(I_(geo))分析显示,RD和PRD中Cd达到强到极强污染程度(4I_(geo)5),Cu、Sb、Zn和Pb为强或中到强污染程度(2I_(geo)4),Ni和Mn为未受污染到中度污染(I_(geo)1).RD和PRD中的Cu、Ni、Sb、Zn、Cd和Pb尚不存在非致癌风险,Ni和Cd的终生致癌风险小于10~(-6),无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38.
泥炭纤维素δ13C变化是反映气候干湿变化的一个重要气候代用指标,但泥炭纤维素的提取工序复杂,因泥炭胡敏酸提取方便,为了探索泥炭胡敏酸δ13C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对金川泥炭胡敏酸δ13C与泥炭纤维素δ13C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胡敏酸δ13C序列变化与纤维素δ13C序列变化非常相似,且胡敏酸δ13 C序列的变化更为明显,胡敏酸δ13C值对古气候的干湿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应用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939.
人工增雨与空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开发空中水资源的可能性及战略意义基础上,针对目前空中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0.
青藏高原天然草地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 研究此两项因素及 其之间的关系, 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论文利用 2003-2004 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 经过GPS 定位, 与NOAA/AVHRR 植被指数建 立了天然草地产草量反演模型及不同区域尺度天然草地年最大产草量、载畜量估算模型; 同时, 利 用粮食、油菜、青饲料等农业产量和林地面积等资料, 估算了青藏高原精、粗饲料的载畜能力, 分别 建立了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草畜平衡监测模型, 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县、地、省等不同区域 天然草地以及区域总体牲畜承载能力和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青海和西藏在天然草地和农业等 其它补饲共同承载下, 2003-2004 年年平均最大载畜能力分别为3 140×104、2 865×104 只标准羊单 位, 超载率分别为16%、78%, 两省平均超载率为45%。分地州来看, 两省除青海的果洛州和玉树州 实际牲畜数量没有超过当地的最大承载能力、青海海西州和西藏林芝地区草畜基本平衡以外, 其余 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 其中果洛州和玉树州天然草地牲畜超载率分别为- 11%、- 26%, 利于“三 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青海黄南州、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 和西藏昌都、那曲、阿里地区牲畜超载率为45%~97%, 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山南地区达115%~ 153%, 这些地区应适当降低牲畜数量或加大补饲力度, 以减轻对当地生态承载的压力。青海牲畜超 载的县主要位于东部, 西藏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