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360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利用ERS-2 SAR,Landsat TM和全色航空照片等图像,结合测年、野外地质考察等资料,在GIS平台上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小波变换、神经元网络分类等手段,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期次及分布,为火山灾害制图及危险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2.
蚯蚓活动对重金属在土柱中淋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婧  温蓓  单孝全  裴志国 《环境化学》2007,26(6):768-773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以溴离子为示踪离子,研究了蚯蚓活动形成的土壤大孔隙对铜和锌离子在土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运用平衡和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对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不同土柱中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形成的蚯蚓孔能够产生明显的优势流现象,这种优势流极大地加快了重金属离子在土柱中垂直向下迁移的速度.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蚯蚓孔土柱中的流出趋势,而平衡对流-弥散模型适合于预测溶质在对照(匀质)土柱中的流出趋势.  相似文献   
163.
景观影响评价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景观影响评价的一些发展和意义,提出了景观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针对景观影响评价的特点,介绍了透视图法、叠图法、制作模型法和计算机显像法4种景观影响预测的手段最后针对我国景观影响评价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善的建议:从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上突出景观影响评价的地位;加强景观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注重景观影响评价专业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4.
论文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水旱轮作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20μm粒径为主,其次为<2μm和20~50μm粒径,<50μ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80.8%~94.1%。不同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200~2000μm团聚体中,且>50μ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比<50μm粒径的高;但69.8%~86.6%的有机碳分布在<50μm粒径团聚体中,其中以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所占的比例最大(35.2%~45.9%),细微团聚体固碳能力较强,而粗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较为敏感。土壤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碳以2~20μm粒径的最低,<2μm和20~50μm中有机碳的活性相差不大;不同粒径的团聚体中均为水耕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比旱耕利用方式下(果园和旱地)的高,但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加,由水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所占的比例较大逐渐过渡到以旱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的比例较大。由于供试样品中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积累最大、固定的有机碳最多,可以考虑将2~20μm团聚体作为土壤固定有机碳的特征团聚体。这些结果可为我国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循环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5.
除草剂甲基磺草酮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利用振荡平衡法和柱淋溶法研究了甲基磺草酮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甲基磺草酮在5 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特性能较好地用线性吸附等温线拟合,吸附常数Kd 为0.77~4.43L/kg,很难被土壤吸附.影响吸附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 值,其次是有机质含量.土壤pH 值增高,离子态的甲基磺草酮量增加,吸附减弱;甲基磺草酮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淋溶性,影响其淋溶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 值,pH 值越高,淋溶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166.
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电流型酶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固定化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作了一种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快捷灵敏的传感器.结果表明,固定化载体为孔径0.450μm硝酸纤维素膜、保护剂牛血清白蛋白(BSA)浓度为1.0%、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5.0%时,固定化酶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甲萘威为抑制剂,与GC法(GB14877-94)进行对比,当喷洒量为10.0mg·1-1时,GC法测定的结果为9.03mg·1-1,生物传感器法测定的结果为6.56mg·1-1;对有机磷农药甲胺磷而言,当喷洒量为10.0mg·1-1时,GC法测定的结果是9.37mg·1-1,生物传感器法测定的结果是7.27mg·1-1,都能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7.
单振东  刘顿  骆汉  刘建伟  张丽梅  魏宇航 《环境科学》2023,44(11):6215-6225
承德接坝区位于农牧过渡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评价指标,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潜在NPP和MODIS NPP遥感影像获取实际NPP数据,利用潜在NPP与实际NPP间的差值衡量人类活动作用下NPP的大小,运用Slope趋势和变异系数法分析实际NPP、潜在NPP和人类活动作用下NPP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分布,并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实际NPP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间的相关性,最终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在NPP自西北向东南递增,其变化趋势和稳定性均为自西向东递增.实际NPP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呈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比分别是99.87%和91.66%.该区域99.85%的植被得到改善且变化稳定,主要是由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主导(99.71%),而植被退化完全是由人为因素所导致(0.15%).  相似文献   
168.
浦静姣  徐宏辉  姚波  张超  单萌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494-4500
采用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罐采样获得的全氟温室气体(PFCs、SF6、NF3、SO2F2)浓度,分析2011~2020年该地区大气中全氟温室气体的浓度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临安站绝大部分全氟温室气体的浓度均呈现逐年升高的变化趋势,至2020年长三角地区全氟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分别达到(86.30±0.52)×10-12(CF4)、(5.03±0.00)×10-12(C2F6)、(0.70±0.01)×10-12(C3F8)、(1.82±0.00)×10-12(c-C4F8)、(10.44±0.01)×10-12(SF6)、(2.36±0.04)×10-12(NF3)、(2.61±0.05)×10-12(SO2F2).长三角地区大部分全氟温室气体的本底浓度与全球本底值接近.通过对临安站全氟温室气体污染浓度的潜在源贡献作用(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显示,临安站全氟化碳PFCs (CF4、C4F10、C2F6、C3F8、c-C4F8)的潜在源区主要包括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中北部和江西东北部地区,NF3、SF6、SO2F2的潜在源区则集中在江苏中南部、上海、浙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9.
随着农业活动的发展,对水域生态系统评估成为受农业活动影响区域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以我国东北典型水稻种植区拉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了全流域范围河流内23个样点的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基于优势种和理化指标的冗余分析(RDA)揭示了底栖硅藻群落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应用底栖硅藻生物完整性指数(D-IBI)对拉林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底栖硅藻在农业活动区和非农业活动区下的群落结构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D-IBI.研究结果表明,拉林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D-IBI评价结果显示,拉林河流域水体整体健康状况为一般,农业活动会影响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其中,拉林河上游为健康,中游区域为较好至一般,下游区域轻度污染至重度污染.D-IBI和多数环境因子及IBI核心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环境信息,并适用于受农业活动干扰的拉林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70.
利用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我国北部海河流域典型人工河流滏阳新河沉积物磷形态.结果发现,滏阳新河沉积物中共检测出6类磷化合物:正磷酸盐(Ortho-P)、磷酸单酯(Mono-P)、磷酯(Lipids-P)、DNA磷(DNA-P)、焦磷酸盐(Pyro-P)、膦酸盐(Phon-P).滏阳新河沉积物中的生物质磷包括膦酸盐(Phon-P,0.11%~1.57%)、磷酸单酯(Mono-P,8.96%~29.58%)、磷酯(Lipids-P,0.28%~2.66%)、DNA磷(DNA-P,0.75%~2.03%)、焦磷酸盐(Pyro-P,0.22%~0.86%),其中,磷酸单酯是生物质磷的主要组成部分.沿艾辛庄闸坝水流方向,磷化合物含量差异明显:闸坝附近TP和生物质磷含量最高,分别为6804.1 mg·kg~(-1)和1709.58 mg·kg~(-1);沿河流流向,TP变化率分别为84.97%、-24.11%、32.84%和-0.11%,生物质磷变化率分别为93.15%、-58.83%、42.65%和18.99%.上覆水中TP和SR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 mg·L~(-1)和2.6 mg·L~(-1),分别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标准(0.4 mg·L~(-1))7.5倍和6.5倍.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对人工河流水体磷的分布与传输有了全新的认知.因此,本研究可为深入认识磷在典型人工河流沉积物-水体系中的转化提供支持,有助于深入研究典型人工河流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同时为多闸坝人工河流的水流量调度与水生态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