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1篇 |
免费 | 184篇 |
国内免费 | 37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6篇 |
废物处理 | 23篇 |
环保管理 | 100篇 |
综合类 | 865篇 |
基础理论 | 178篇 |
污染及防治 | 87篇 |
评价与监测 | 66篇 |
社会与环境 | 108篇 |
灾害及防治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862.
863.
预测了中国西北典型城市西宁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同时分析了西宁的生活垃圾物料流向,从而估算西宁未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西宁生活垃圾管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西宁未来生活垃圾清运量和产生量均呈增长状态,2025、2035年西宁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240.33万、334.04万t,2020—203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71%。在考虑分拣率的条件下,2025、2035年西宁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分别为1.72、2.21kg/(人·d)。目前,西宁生活垃圾分两级分拣回收,一级分拣率为35.11%,二级分拣率为0.18%,填埋率为64.71%。为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建议西宁加强一级分拣能力,特别是加大对纸类和塑料的回收能力;在末端处置上,建议规划考虑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 相似文献
864.
基于车载尾气检测设备(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 研究了国Ⅵ重型车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 基于单位燃油消耗排放因子、单位行驶里程排放因子、单位时间排放因子, 分析了NOx、HC、CO污染物随路况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NOx、HC、CO气态污染物较国Ⅴ重型柴油车下降幅度较大, 3种气态污染物分别下降88%、98%、62.7%。采用功基窗口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NOx测量结果为460 mg·(kWh)-1, CO测量结果为192 mg·(kWh)-1, HC测量结果为37.5 mg·(kWh)-1, 该重型柴油车可以满足国Ⅵ车载法规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国Ⅵ重型车排放标准制定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5.
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颗粒活性炭对水中4种典型医药类物质降固醇酸(CA)、卡马西平(CBZ)、萘普生(NAP)和双氯芬酸(DCF)的吸附特性。首先在比较木质炭(MAC)和椰壳炭(YAC)对药物吸附效果和表征测试基础上,优选YAC为实验活性炭。静态实验研究发现,当YAC投加量133 mg·L-1,温度25℃和转速150 r·min-1时,CA、CBZ、NAP和DCF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48、3.0、2.74和2.52 mg·g-1,YAC对4种药物的吸附强弱为:CBZ >NAP >DCF >CA;4种药物的吸附均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Frie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等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YAC对药物的吸附能力与其pKa、lgKow和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等有关。通过YAC对超纯水溶液、污水厂过滤前后二级出水中4种目标物的去除率比较,发现污水中的离子强度是降低目标物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它减弱了目标物与活性炭的静电作用力,而溶解性有机物由于竞争椰壳炭上的吸附点位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其去除率。YAC固定床动态吸附穿透实验表明,YAC对CBZ的吸附性能最强、CA最弱,动态与静态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66.
为模拟自然生境下风生流对浅水湖泊沉积物的扰动并研究沉积物释放溶解性有机磷的特征,选取了某浅水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工污染溶解性有机磷,利用室内循环直流水槽的顶盖驱动流模拟湖泊风生流,考察静态和模拟风生流条件下,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磷释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磷在实验初始释放量较大,0~10 h内释放浓度由0 mg·L-1达到0.12 mg·L-1,其后释放量缓慢增加,在152 h达到最大释放浓度0.35 mg·L-1后保持动态平衡。相对静态条件,模拟风生流作用下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磷释放速率明显增大,驱动流速为20 cm·s-1和38 cm·s-1的实验在起始时间段内,有机磷释放量是静态的2倍和3倍,释放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约是静态的1/10和1/24。但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沉积物溶解性有机磷最终的释放平衡浓度相差不大,三者上覆水释放平衡浓度分别为:0.350、0.350和0.375 mg·L-1。暗示顶盖驱动流促进沉积物溶解性有机磷释放速率增大,并不能显著增加释放总量。动态实验条件下,不同驱动流速时,黏性层和紊流的上覆水中溶解性有机磷浓度变化不同。0~5 h实验期间,黏性层溶解性有机磷浓度与近底流速呈正相关性,中层紊流区域的浓度则与近底流速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7.
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吸附双酚A(BPA)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影响。结果表明:BPA和EE2在添加生物炭前后的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都能被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拟合,所有等温吸附线都呈现出非线性(非线性参数n在0.40~0.79之间),且添加生物炭之后吸附参数KF显著增大。根据等温吸附线,在污染物的平衡浓度为0.01 mg·L-1时,添加4%生物炭后,BPA和EE2的土水分配系数(Kd)分别提高了2.6和3.0倍,此时生物炭对土壤吸附BPA和EE2的贡献度分别达到72.5%和88.5%。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生物炭使土-水吸附系统的pH及溶解性有机质浓度(DOC)升高,这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分别表现为一定的抑制和促进作用。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吸附EE2的促进效果优于BPA,这主要是由于EE2比BPA具有更强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86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对2种母质的自然土壤、耕作土壤、休耕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养分元素含量总体表现为休耕土壤>耕作土壤>自然土壤,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总体表现为农田土壤(耕作土壤和休耕土壤)>自然土壤,耕作土壤与休耕土壤差异较小,土壤淀积层到母质层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差异逐渐减小;土壤养分元素和Cu、Zn、Pb、Cd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Cr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农田土壤耕作层有效钾含量最高可达215.6 mg·kg-1;耕作层Cd含量最高可达0.74 mg·kg-1。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休耕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建议在休耕期间种植伴矿景天等重金属高积累植物进行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869.
茂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2005、2010年茂兰地区高分辨率影像和1∶5万地形图,基于Arc GIS、FRAGSTATS软件平台,采用移动窗口法、DEM,对茂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景观格局呈明显的5个团状高值区,中心区域异质性显著;2)从实验区到核心区,SHDI下降65%,ED降幅46.73%,LSI下降49.71%,PD下降40.21%,同时CONTAG上升43.95%,LPI上升达107.01%,景观由实验区团状、均衡、破碎化,向南部农用地随道路的延伸而镶嵌分布的格局转化,其中缓冲区整体空间密度高,异质性强;3)研究区人工景观集中分布在坡度0°~5°之间,自然景观以35°~45°向两侧递减,5°~25°间面积最小,实验区格局演化呈良性,要防止居民点向陡坡地区蔓延;缓冲区与核心区格局演化呈不合理,缓冲区不但要防止居民点向陡坡地区蔓延,还应合理规划道路、还林还草,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核心区毁林开荒现象较为严重,且农用地利用率低;4)造成格局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保护区发展的政策导向、特殊的地理形态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870.
研究浦东新区市政公用行业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探讨实现从单向防控向综合治理、危机管理转变的依据。通过调研,对浦东新区道路、桥梁、燃气、电力和电信等市政公用行业的现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级划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浦东新区市政公用行业突发事件管理行政上属于新区政府的范畴,同时,各行业也有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属地管理,条块结合是我国市政公用行业突发事件管理现状,采用网格化动态联动式应急管理模式需要搭建统一预警处置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