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9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1084篇
安全科学   460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254篇
综合类   2382篇
基础理论   465篇
污染及防治   266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219篇
灾害及防治   14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产者市场信任缺失将导致绿色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并由供给缺位引致食品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基于湖北省804份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探讨了市场信任、制度环境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不仅对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缺乏消费信任,而且缺乏绿色农产品生产信任,67.79%的样本农户对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表露担忧;(2)市场信任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激励制度相比,市场约束制度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影响更显著,且市场激励与约束制度能有效弥补农户市场信任不足;(3)政府和企业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和政府监管都能显著促进农户的生物农药施用,但企业对农户生产行为的约束效果要优于政府。因此,要提升农户的绿色农产品市场信任,加强激励与约束制度环境的建设,倡导多元共治以弥补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992.
人地挂钩制度是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与土地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创新,对于解决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失衡问题有重要作用。研究从中国特殊体制制度框架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出发,基于"人地挂钩"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模式,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弹性系数法和重心移动模型,对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空间"抱团"特征逐步显化;(2)研究区西部人口城镇化发展更快,东部则相反,黔中城市群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热点,但土地城镇化发展更快,有城镇化发展失衡倾向;(3)研究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末期与初期相比,二者协调关系提升明显。据此建议,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西部,要继续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严格控制土地城镇化;地区东部尤其是黔中城市群,要杜绝"大开发",注重产业培养,提升城市魅力,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最终实现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江西省1960~2011年汛期8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各站近52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极端降水量阈值的地域分布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递增的特征。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是主体一致性,同时存在北部与中南部反位相变化的差异。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可分为具有不同空间特征的5个主要区域。滑动t检验表明,Ⅰ区代表站玉山的极端降水事件在1976年后和1986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多转为偏少和由偏少转为偏多的突变;Ⅱ区代表站永丰在1974年后和1984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少转为偏多和由偏多到偏少的突变。通过最大熵谱分析表明,各分区以2~6 a的年际变化周期最为普遍,其中Ⅴ区还存在13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从气候因子分析看,前期5~6月和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采取合理措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确保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重金属污染是水体沉积物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探索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可以为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鄱阳湖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As和7种重金属元素(Cd、Co、Cr、Cu、Ni、Pb和Zn)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基于重金属风险评价代码(Risk Assessment Code, RAC)方法评估了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的As和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As、Co、Cr、Cu、Ni和Zn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6160%~8518%);Pb主要以残渣态(5097%)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4102%)为主要的赋存形态,其可提取态所占比例为4903%,具有较高的二次释放潜力;Cd的赋存形态主要以弱酸提取态(4160%)和铁锰氧化态(2719%)为主,其可提取态所占比例高达7749%,潜在生态风险较大。RAC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沉积物Cd的生态风险整体上位于高风险,需要加强对鄱阳湖Cd污染的关注。所有站点Cr的弱酸提取态所占比例均低于1%,表明鄱阳湖Cr污染的生态风险为无风险,As、Ni和Pb属于低风险,而Cu、Co和Zn位于低风险至中等风险  相似文献   
996.
官厅水库-永定河沉积物中AVS-SEM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与同步提取的重金属(SEM)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控制缺氧性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的主要因素.本文设计了一套新型吹气.吸收装置测定水体沉积物中的AVS,提高了AVS的回收率及测定操作的稳定性.并应用此装置测定了官厅水库-永定河水体沉积物中AVS-SEM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7.
刘立华  曹菁  吴俊  周智华  令玉林  唐安平 《环境化学》2012,31(10):1590-1596
以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预镀铜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ACPF)和CaCl2对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ACPF或CaCl2,用量大,残余Cu2+和COD浓度均不能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将ACPF和CaCl2配合使用,Ca2+可与HEDP螯合生成HEDP—Ca沉淀,促进ACPF与Cu2+螯合;且Ca2+还可与废水中的酒石酸根离子形成溶解度很小的结晶,促进絮体的形成和沉降.因此,处理药剂的用量明显降低,Cu2+和COD残余浓度均能达标.适宜的处理条件为:弱碱或碱性条件下,ACPF投加量为3.0 g.L-1,CaCl2投加量为2.0 g.L-1,Cu2+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74%和97.5%,残余浓度分别为0.335和25.27 mg.L-1.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农田固碳减排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田固碳减排的动态变化日益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它对于正确评价农业产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取农业分区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4个不同的农业区,并从区域植被覆盖、地理气候、品种、土壤性质、种植制度和施肥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各区域农田固碳减排的基本现状。通过对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述,探明了耕作措施、水田种植面积、秸秆还田、施肥情况、轮作制度、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生态系统等是影响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主要关键因素。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基本状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主要对策。文章认为,应从加强农田碳循环和土壤碳汇效应、合理调整农田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农田管理技术体系创新、加强农田生物固碳减排技术研究和注重降低农业生产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增强农田的土壤固碳能力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99.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和16S 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不同深度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下降,而古菌群落多样性则有上升的趋势,且土壤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都呈现出规律的层状分布.该土壤包括各种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古菌、光合细菌等丰富的细菌和古菌资源.图5参27  相似文献   
1000.
Cu(Ⅱ)离子在Micrococcus luteus细菌上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Cu(Ⅱ)离子与Micrococcus luteus细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u(Ⅱ)离子与细菌中常见离子如K^ ,Na^ ,Mg^2 和Ca^2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同时还存在着Cu(Ⅱ)离子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当溶液pH值较高时,Cu(Ⅱ)离子又可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