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虽然道南膜技术(DMT)已经成功用于土壤/溶液中多种重金属自由态离子浓度的测定,但DMT技术测定Hg的形态尚未解决.采用DMT测定Ca(NO3)2溶液体系中Hg化学形态.实验结果表明,Hg在阳离子交换膜内的吸附除静电吸附外还存在结合力更强的化学吸附,Hg在阳离子交换膜内扩散成为Hg跨膜传输受阻的主要因素,限制道南膜技术用于Hg形态测定.Hg2+和Hg(OH)2都表现出在阳离子交换膜上的强烈吸附,供端(Donor)Hg损失达50%以上.缩短试验时间至8h以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g吸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大量的Hg滞留在阳离子交换膜内,在计算受端(Acceptor)Hg浓度时引入滞留系数补偿供端Hg的损失,较好地预测了Ca(NO3)2溶液体系中Hg的化学形态.  相似文献   
32.
翁夏 《装备环境工程》2019,16(11):74-78
目的研究分析一种分解大型电子设备机架风冷气流条件的方法。方法以温差和Nu数作为描述传热效果的参数,使用相似对流的方法,使分解夹具中模块两侧的气流传热效果等效于大型机架中模块两侧的气流传热效果。结果气流在分解后,其在分解夹具中的冷却效果等效于分解前其在大型机架中的冷却效果。结论该分解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风冷气流条件分解,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33.
基于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汛期(2017年8月4—10日)水动力、气象和藻类漂移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汛期香溪河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分层异重流背景下藻类的水平输移和垂向掺混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汛期香溪河库湾水动力具有明显的分层异重流特性,监测期间雷诺数均大于4000,...  相似文献   
34.
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利用IRA评估其装备总体风险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事故序列图帮助分析人员从整体层面认识事故、灾难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查找事故中的各个要素,分析各要素在事故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针对我国大型油轮原油泄漏事故风险日益增加的现状,介绍了事故序列图分析事故的原理,并结合典型事故案例,给出了防止大型油轮发生原油泄漏事故的措施,以及减轻事故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台湾西南部泥岩恶地,由于其特殊之土壤,地力流失消耗与区域微气候型态之间的因果循环,在水土保持与景观上形成不易植生绿化的地区及特殊之世界地形。泥岩地区之不同刺林林相之土壤,其林相皆伐后复层植被区土壤性质变异高于其它位置,而其它区之土壤理化性质在时间及空间上之变异不大,可明显区分林相不同之显著差异。不同林相对泥岩地浅层土壤(0~20cm)理化性质的差异,以植物营养元素与植生覆盖因子可充分说明(约占变异范围之62%)。泥岩试区区中移动性物质(交换性钙、钠与镁)明显较少出现在复层林相处区,而易出现于淋洗、冲蚀量较大之刺林相保留区与隔丛择伐区。长效性植物营养元素因子(pH值与有效性磷),因长时间之林相不同,使其较明显趋于复层林相区堆积,并影响地表植生之种类、分布与覆盖情形。0~20cm土壤性质的分布和离子间的移动特性有关,移动性高的钠、镁离子会在冲蚀量高之区域出现,20~40cm土壤性质的分布则和土壤中之母质与植生有关并与因素分析结果相似,其次为可移动性离子的影响,且应用地理统计印证土壤性质在空间之变化,其分布确实与不同林相位置有关,即植生营养元素(pH值、有效性磷)大都朝向复层植被区之趋势。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地表覆盖度与入侵植物数量两变量主要系透过第一个典型因素与第二个典型因素而影响到复层植被区之pH值、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水稻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测试技术和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接种不同剂量固氮芽孢菌对当季水稻的供氮能力,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接种固氮芽孢杆菌能为当季水稻提供氮素,而且,接菌剂量在0.60亿个?pot-1以内,其供氮能力随着接菌剂量的增加而提高;接种剂量从0.15亿个?pot-1增加到0.60亿个?pot-1,其对当季初的氮素供应从88.7mg?pot-1提高至109.7mg?pot-1,并减少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增加茬后土壤的速效氮积累,接种量以0.15亿个?pot-1~0.30亿个?pot-1较经济。但在一定的施肥基础上,接种固氮菌对水稻的产生量和吸收氮素总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
利用2014~2016年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地面观测数据,研究广州地区灰霾过程和清洁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灰霾过程中,270m高度以下风速随高度递减,270m高度以上的风速随高度递增,2000m以下的风速增率小于2000m以上的风速增率,盛行风向随高度的增加呈顺时针旋转,510m高度以下风速基本小于3.0m/s,其中08:00至20:00,390m高度以下风速小于2.0m/s;清洁过程中510~1590m和2790~3000m存在风速大于5.0m/s的高值中心,1830m高度以下,清洁过程各层的平均风速明显高于灰霾过程;(2)贴地逆温与能见度总体上呈负相关,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7和0.455,而当贴地逆温和低空逆温同时存在时,其相关性更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和0.601,说明多层逆温的存在更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灰霾过程中,低空逆温与能见度和PM2.5的相关不明显,而清洁过程中,低空逆温的出现主要与冷空气南下有关,其与能见度呈正相关(0.217),和PM2.5浓度呈负相关(-0.64),低空逆温不利于灰霾天气形成;(3)灰霾过程中,贴地逆温出现频率为60.68%,平均逆温强度为1.38℃/100m,平均逆温厚度为153.20m,明显高于清洁过程;清洁过程中,低空逆温的逆温强度、厚度和出现频率分别为0.27℃/100m、691.07m和64.61%,明显高于灰霾过程.(4)清洁过程的混合层高度明显高于灰霾过程,清洁过程的日均混合层高度(958.92m)是灰霾过程(398.03m)的2.4倍.  相似文献   
38.
采用0.01mol·L-1CaCl2、0.002mol·L-1Ca(NO3)2和纯水(UPW)3种常用提取剂对我国南方两种典型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提取试验.同时,应用土壤重金属固液分配多表面模型来预测提取液中重金属含量,结合道南膜技术(DMT)测定Ca(NO3)2提取液中自由态金属离子浓度,并与ECOSAT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取剂中Ca2+浓度增加能显著提高土壤重金属溶出率,而提取液pH、溶解态有机碳(DOC)浓度却随溶液Ca2+浓度增加而降低.多表面模型(Multi-Surface Model)对大部分提取液金属浓度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部分土样提取液Cu、Pb、Zn浓度的预测效果较差.DMT测定的Ca(NO3)2提取液自由态重金属浓度与模型计算值较为一致,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土壤溶液自由态重金属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39.
污泥干化使重金属形态变向稳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模拟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污泥进行连续干化,研究了不同干化温度下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测定污泥含水率、密度、温度和电导率等物性参数,分析了污泥干化过程重金属形态向稳定态转变的原因.结果表明,污泥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因污泥类型及来源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污泥干化过程可以使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重金属向残渣态重金属转变;干化过程中污泥物性的改变和部分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解是引起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可为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建成“一网-二库-二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平台,为宁波市环境监测部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提供数据支持服务。介绍了该平台的总体架构、应用模式,以及实现、部署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