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71.
采用热化学直接液化方法处理螺旋藻,考察试验过程中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和压力3个参数对反应的影响,最终获取了生物质油.结果表明,当温度控制在270 ℃、停留30 min且不提供初始压力时,可获得较高的生物质油产量,产油率可以达到30.5%.  相似文献   
672.
冲击采样器设计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颗粒物研究中 ,分级采样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 ,而冲击采样器是颗粒物分级采样的重要仪器。从颗粒物的受力分析着手 ,得到了冲击采样器重要参数———斯托克斯数的表达式 ,并对TSP、PM1 0 和PM2 5冲击采样器设计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 ,得到了采样器设计参数的关系式及相关曲线  相似文献   
673.
移动床活性焦烟气脱硫与除尘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干法错流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在烟气处理量1 000m3·h-1的中试装置上进行了脱硫与除尘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装置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在烟气进口温度120℃、SO2浓度3 232~6 006mg·m-3、粉尘浓度89.3~1 599.7 mg·m-3、试验空速条件下,该装置可高效脱除烟气中的SO2和烟尘,净化后烟气含尘浓度低于50mg·m-3,满足国家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有关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最严格的规定.在本装置中,吸附饱和的活性焦采用加热再生,再生过程产生的解吸气中SO2体积分数高达40.1%,可有效回收硫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74.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理论分析,指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应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目的.系统阐述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科学涵义,认为分区管理不能视为分级保护管理,与核心区相比,实验区的管理要求更高.提出功能区划应遵循保护第一,缓冲区与核心区景观同质,核心区与缓冲区生态完整,实验区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利于管护等原则.最后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675.
为探究典型“组群式”城市——淄博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8月对淄博市6个城市点(桓台、张店、临淄、淄川、博山、周村)、2个郊区点(沂源、高青)及1个清洁对照点(鲁山)同步进行PM2.5和PM10采样,分析了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淄博夏季各点位(清洁对照点除外)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范围分别为57.2~112和77.4~163 μg/m3,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城市点>郊区点>清洁对照点;各点位PM2.5/PM10(质量浓度之比)在0.61~0.80之间,表明淄博夏季大气颗粒物污染以PM2.5为主.②水溶性离子在PM2.5和PM10中占比分别为53.3%和48.5%,其中二次无机离子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91.4%和83.7%,表明大气颗粒物主要以二次离子为主,并且主要富集在PM2.5中;PM2.5中∑阴离子/∑阳离子(摩尔浓度之比)为1.07,PM10中该比值为0.87,说明PM2.5接近中性,而PM10呈弱碱性.③淄博夏季各点位离子来源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城市点、郊区点与清洁对照点间的CD(分歧系数)均高于0.2,而城市点间CD值低于0.2,说明城市点位间的水溶性离子的化学性质较为相似.④主成分分析表明,淄博夏季大气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可能主要来源于工业源、生物质锅炉、燃煤、二次源、道路尘及建筑尘,而PM10中的离子主要来源于道路尘、建筑尘、海盐及二次源.研究显示,淄博市颗粒物污染严重,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水溶性离子来源复杂,应采取分区、多源控制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76.
磁性纳米复合物非均相类Fenton反应催化降解罗丹明B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锰锌铁氧体Mn0.6Zn0.4Fe2O4(Fe-MNPs)为磁核,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备得到可磁分离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物Mn0.6Zn0.4Fe2O4@Si O2(Si-Fe-MNCs),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Si-Fe-MNCs进行了表征.同时,以难生物降解染料罗丹明B(Rh B)为目标污染物,利用Si-Fe-MNCs催化过氧化氢降解Rh B,考察了不同体系、过氧化氢用量、催化剂投加量及温度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3 K,催化剂用量为0.5 g·L-1,过氧化氢(质量分数15%)加入量为4 m L,Rh B(20 mg·L~(-1))加入量为50 m L时,H2O2利用率为81.3%,罗丹明B降解率为95%,CODC r去除率为98.0%;自由基验证实验及XPS表征结果表明,Rh B与Si-Fe-MNCs催化H2O2产生的·OH反应而得以降解,该反应为固液界面催化反应,FeMNPs中存在的氧空位对催化反应起到协同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677.
农户生计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切入点。论文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从农户生计资本和生产要素配置两个角度,探讨农户生计分化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池县兼业户与非农就业户合计占调查农户的58%,农户非农化现象普遍;2)劳动力越多、人均耕地越少的农户,其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生计资本是农户生计分化的“推力”;3)务农机会成本越高的农户其生计分化程度越高,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生计分化的“拉力”;4)随着生计分化程度的增加,耕地利用的生产要素投入强度呈递减态势,但是兼业户的耕地利用效率高于纯农户和非农就业户。农牧交错区同时面临着生态保护、农牧业生产、脱贫攻坚等挑战,政策制定需充分考虑当地农户的生计特征与人地关系的演变规律,加强非农就业引导,鼓励农户土地流转,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678.
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已经形成以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三方面为核心内容的法律和法治体系。但就目前三方面内容看,一是污染防治类法律相对较为完善,各项相关法律经过不断修改已经日益完善;二是资源类法律数量较多,内容也较为丰富,但从以资源利用为主进行规范向全方位资源高效、合理利用过渡尚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有关资源战略储备、修复生态和资源效率方面的内容缺失;三是生态类法律,就目前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因起步较晚,一些法律尚处于空白状态,体系尚未形成,亟待加快制定完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法治能力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形成过程中日益补充完善、形成体系;二是由模式概念立法向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三是重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制定。此外,在立法理念、立法方法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79.
为揭示南水北调总干渠水体耗氧物质的种类及其潜在来源,对总干渠沿线进行了水样采集,并分析了总干渠水体的耗氧因子的分布及其耗氧成因.结果表明,从渠首到北盘石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低于国家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值(2 mg·L-1),北盘石以北(除惠南庄断面)几乎全部高于2 mg·L-1.溶解性有机质(DOM)、NH3-N和NO2--N浓度在总干渠沿程呈波动特征;Fe2+和Mn2+浓度在北盘石以南断面较为稳定,之后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基于上述物质耗氧的化学计量关系,DOM耗氧量均值为1.86 mg·L-1,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贡献率超过了70%;无机物质中NH3-N耗氧量最高,平均为0.134 mg·L-1,而NO2--N、Fe2+及Mn2+的耗氧量均低于0.1 mg·L-1.对主要耗氧因子DOM的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腐殖化指数(HIX)变化范围分别为1.68~3.62、0.68~1.22、1.47~3.04,表现出较强的自生源特征,DOM内源输入占比达到了71.63%~80.94%,并且在藻类爆发期,藻密度突变点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突变点高度吻合.上述结果表明主要来源于自身藻类和微生物的DOM是导致总干渠沿程高锰酸盐指数升高的主要原因,干渠自身生物化学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值得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680.
沱江流域典型农业小流域氮和磷排放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宏  徐娅玲  张奇  林超文  翟丽梅  刘海涛  蒲波 《环境科学》2020,41(10):4547-4554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氮和磷流失是河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氮和磷流失强度与气候、人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长江上游沱江水系花椒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径流量、氮磷流失浓度以及流失量进行定位连续监测,结合降雨分析氮和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小流域2012年和2013年的7~9月径流量分别为10.05×105 m3和3.34×105 m3,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76.58%和56.51%,而且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铵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在4~6月,2012年和2013年最高分别能够达到11.51 mg ·L-1和4.44 mg ·L-1,流失风险期为4~7月,2012年和2013年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78.45%和62.24%;总氮、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流失风险期都为7~9月,硝态氮为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形式,2012年和2013年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6.06 mg ·L-1和11.43 mg ·L-1,7~9月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88.74%和65.55%;③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流失风险期为7~9月,颗粒态磷为总磷最主要的排放形式,2012年和2013年7~9月流失量占全年流失的36%和68%,且总磷中颗粒态磷的比例会受到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