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16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 ,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 ,提出了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692.
在树舌灵芝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中,采用乙醚抽提法获取树舌灵芝菌丝体脂溶性物质,经皂化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9种物质,所得到的丁羟甲苯、乙酰菲、5,6-二氢麦角甾醇对树舌灵芝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93.
城乡能源消费格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也是低碳治理的关键对象。市域尺度城乡能耗空间定量化研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基于山东省潍坊市行业部门综合能源消耗量,结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大数据和土地利用等多源空间数据,统筹考虑企业数量、人口密度、车流量及耕地面积等关键因素,量化分析工业、生活、交通及农业部门的能耗格网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工业、交通及生活用能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能源总消费量在各区域间具有差异性,呈现不同的热点分布特征,以团簇热点式分布为主;核心城区的能耗需求强烈,高强度用能区覆盖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通过分析市域尺度上的能源消费格网格局特征,探索公里格网尺度下融合多源数据的空间可视化比较分析方法,可为区域低碳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94.
根据流动监控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从车辆、车体配置,监测系统配置,辅助设备方面叙述了环境空气流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695.
696.
为使秸秆清洁利用同时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此对徐州及周边地区秸秆处理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抛析秸秆气化、秸秆发展养殖业、秸秆发电等各种有效利用方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97.
为研究高原背景地区O_3的浓度水平,于2013年9月13日至2013年10月14日期间,在国家大气背景站青海门源站开展了为期32天的观测。观测结果显示,门源地区O_3小时浓度均值为115.0±22.6μg/m3,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O_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一级标准(160μg/m3)。通过分析O_3和NOx实时浓度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序列,发现在多数观测天内O_3和NOx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表明O_3主要来自有NOx参与的光化学反应;另有几天NOx和O_3的浓度出现同峰同谷的现象,推测这种变化主要是大气运动传输造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臭氧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SO2、NOx以及CO的浓度都显著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O_3与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的关系近似符合Y=0.630T-0.192H-0.004P-0.091W+196.039,拟合结果与真值误差2.88%。综上分析,门源地区O_3浓度水平较低,但在高温低湿、风速较高、NOx浓度较低的情况下,O_3容易积累,O_3浓度主要受光化学反应和大气运动传输过程两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98.
镍钴采选废石和尾矿中重金属的溶出释放规律对矿区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对镍钴行业采选产生的尾矿和废石中重金属的溶出规律开展研究。本文以镍钴采选企业的尾矿和废石作为样本,开展了毒性浸出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离子强度、温度等实验条件对重金属溶出的影响,探讨了镍钴采选过程中所产生的尾矿和废石中重金属的溶出特性和释放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尾矿样品中Ni的浸出浓度为42.28 mg·L^-1,是最大允许排放浓度的8.86倍,为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废石样品中重金属Ni和Cu的溶出浓度分别为4.72 mg·L^-1和26.2 mg·L^-1,超过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pH对样品中Ni、Cr、Pb、Co和As的溶出量影响较大,其中尾矿中Ni和Cu在pH较低的条件下,可达到44.28 mg·L^-1和53 mg·L^-1,远高于最大允许排放浓度,而Hg、Cd和Cu的溶出量随pH值的变化不大。除As以外,样品中大多数重金属的溶出质量浓度在酸性条件下比在中性条件下高,这表明在酸性环境条件下,这些重金属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更大。离子强度的变化对Cd和Co的溶出量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当离子强度变化时,Ni、Cr、Pb、Hg、Cu和As的溶出量可能达到最大,使周围环境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大。当温度达到35~40℃时,部分重金属如Co、Pb、Cd 等,溶出量将达到最大;当温度低于25℃时,除 Ni 以外,大部分重金属溶出量很低。而温度变化对重金属Cu、As、Cr和Hg的溶出量的影响不明显,波动范围较小,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699.
利用FARO-Phonton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结合Microstation软件对某煤气化装置进行精确建模,根据厂区的实际情况设定可能的爆炸事故场景,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ACS研究不同爆炸事故对周边环境的作用过程及伤害区域,并与传统蒸气云爆炸伤害作用区域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基于FLACS的技术方法能综合考虑复杂装置设备对爆炸后果的影响,预测爆炸后空间各个部位超压的变化趋势及规律,能够弥补传统经验公式法的不足,更加适用于煤气化装置爆炸事故状态下应急救援区域的划分与确定.  相似文献   
700.
为了准确衡量社区的安全水平,提出了社区安全脆弱性的概念模型,并分析社区安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通过由人员特征、基础设施、社区环境和管理水平构成的结构性因素和由自然风险、人为风险构成的胁迫性因素,构建出社区安全脆弱性评估模型,并选取3个代表性社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安全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得出的社区安全脆弱性指数,与社区安全的评估水平相吻合,能够准确反映出社区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