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755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01.
四氧化三铁改性沸石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研究了四氧化三铁(Fe_3O_4)改性沸石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征,并通过形态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改良底泥中Fe_3O_4改性沸石吸附磷后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比,Elovich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未改良和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未改良和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可以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模型进行描述.未改良和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随着pH值的增加而下降,且水中共存的阳离子会促进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促进作用的大小排序为Ca~(2+) Mg~(2+) K~+,而水中共存的HCO_3~-会抑制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未改良和改良底泥吸附水中磷酸盐的机制包括静电吸引作用和配位体交换作用,而改良底泥中Fe_3O_4改性沸石则主要依靠配位体交换作用吸附去除水中的磷酸盐.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明显优于未改良底泥,并且前者的磷释放风险低于后者.改良底泥中Fe_3O_4改性沸石吸附磷酸盐后将近49. 4%的磷会以潜在可移动态磷形式存在,需要及时采用外加磁场作用将Fe_3O_4改性沸石从底泥中移出,以消除Fe_3O_4改性沸石上磷发生再次释放的风险.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显示,Fe_3O_4改性沸石适合作为一种底泥改良剂用于河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902.
有机物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和组分非常复杂,是大气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研究定量表征了上海地区夏季3个不同功能站点PM_(2.5)中78种有机组分,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及空间差异,并采用后向轨迹、指示物、特征比值等方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上海西部郊区青浦和徐汇的有机组分检出浓度相近,约为(317±129)ng·m~(-3),高于东部沿海.78种有机组分中,脂肪酸类物质的占比最高,之后依次为左旋葡聚糖、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藿烷的占比最低.基于示踪物比值法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的颗粒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汽油车尾气排放,此外中心城区和西部郊区在观测期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物质燃烧污染,可能与西北方向的污染输送有关.就具体组分而言,在西部郊区青浦,脂肪酸主要来自于陆生植物排放,而在东部沿海地区临港,其还会受到海洋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PAH特征比值的分析表明煤燃烧和机动车尾气对多环芳烃具有重要贡献.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上海有机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的深入认识,为开展颗粒有机物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03.
以SnCl_4·5H_2O为原料,钛硅分子筛TS-1为载体,采用超声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SnO_2/TS-1,并对该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积等表征.以罗丹明B作为模拟废水(20 mg·L~(-1)),系统研究了催化剂SnO_2/TS-1纳米材料制备条件与影响光降解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印染企业的实际印染染料进行降解.结果表明:在pH=7.0~8.0下,经450℃焙烧制备了球形SnO_2/TS-1(SnO_2负载量为42%)纳米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70 m~2·g~(-1),平均孔径为46.81 nm;在高压汞灯(λ_(max)=365 nm)光照60 min,催化剂用量为30 mg的条件下,催化剂对实际应用的工业染料罗丹明B、酸性蓝、活性黑、RGFL黄、酸性红A-2BF的降解率分别为96.44%、99.85%、99.78%、96.15%、94.65%,TOC与COD的下降率分别为89.3%~96.4%和81.6%~90.4%,且催化剂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04.
钢铁冶炼行业二英排放特性和厂区内大气中二英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某市6家钢铁企业烟气中的二噁英(PCDD/Fs)污染水平和排放特性做了初步研究,同时对厂区内大气中的二噁英浓度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家钢铁企业中,铁矿石烧结炉排放的二噁英浓度远高于炼钢精炼炉,烧结炉二噁英排放浓度为0.098~3.6 ng·Nm~(-3)(以ITEQ计),2个炼钢精炼炉烟气中二噁英的浓度分别为0.0037和0.078 ng·Nm~(-3)(以I-TEQ计),烟气排放达标率为66.67%.6家钢铁企业厂区内大气环境中的二噁英浓度变化范围为0.17~0.69 pg·m~(-3)(以I-TEQ计),平均值为0.41 pg·m~(-3)(以I-TEQ计),其中有两家企业略高于大气质量二噁英的推荐值.对烟气和大气中17种有毒二噁英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污染源和大气中二噁英分布具有相似的指纹特性,推测厂区内大气中二噁英分布主要与污染源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905.
微囊藻毒素(MCs)是蓝藻水华污染产生的一类生物毒素,通过灌溉、施肥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对农产品质量和地下水安全造成危害,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其中MC-LR是毒性较大、检出较普遍的藻毒素之一.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MC-LR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C-LR为易降解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可影响其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呈现土壤pH越低、阳离子交换量越大,MC-LR老化系数越大,降解越慢的特征.然而,初始浓度对MC-LR的降解没有影响.微生物降解是土壤中MC-LR降解的主要途径,温度、含水率等环境因素对MC-LR降解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土壤中降解微生物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评估土壤中MC-LR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6.
燃煤电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燃煤电厂建设中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阐述了燃煤电厂水土保持状况的一般特点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常见方案,说明了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合理分区,分类指导,建立不同时期的防治措施体系在燃煤火电厂水土保持设计方案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07.
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职业教育中,对一种职业是否拥有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是该种职业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我们借助于北美的CBE系统,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将有助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快速、科学的成长。在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尽快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08.
混酸中甲苯半间歇硝化过程的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甲苯在混酸中硝化的危险性,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甲苯、混酸及一硝基甲苯的热分解情况,用反应量热仪(RC1e)研究搅拌速度、温度及硝酸过用率3因素对目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分解温度最低,而当目的反应的3因素出现异常,以及反应过程中发生冷却失效时,均可导致硝化反应体系不稳定,此时若不停止加料,并采取措施,易引起混酸的分解,进一步可引起一硝基甲苯的分解,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09.
对都江堰地区影响人居环境舒适的主要构成要素温度、湿度、风速及着装、运动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相对温度81%,风速0.8—1.7m/s,温度月均值4.6—24.5℃的组合,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人体舒适状态。对于月际和昼夜温差的变化,可根据活动情况,通过增减着装来调节和适应。  相似文献   
910.
2,4-二氯苯酚在黄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以自制的模拟系统研究了溶液浓度、离子强度、pH值和常见金属离子对2,4-二氯苯酚在黄土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用Freudlich和Langmuir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2,4-二氯苯酚在黄土中的吸附/解吸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渗滤液浓度在初始阶段降低迅速,在第二阶段变化缓慢逐渐达到平衡。用分布活性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结果。在实验条件下,离子强度对迁移行为影响不显。在实验的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吸附量降低,相应的解吸量加大;与碱金属离子Mg^2 、Ca^2 相比,过渡金属离子Zn^2 、Mn^2 和Cd^2 的存在能显促进黄土对2,4-二氯苯酚的滞留能力。但滞后因子尺始终较低,表明天然黄土对如2,4-二氯苯酚这样的水溶性有机物染物的滞留能力较差。在对被这类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过程中,有机物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