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04篇 |
免费 | 1387篇 |
国内免费 | 28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16篇 |
废物处理 | 142篇 |
环保管理 | 614篇 |
综合类 | 6580篇 |
基础理论 | 1052篇 |
污染及防治 | 509篇 |
评价与监测 | 473篇 |
社会与环境 | 483篇 |
灾害及防治 | 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279篇 |
2022年 | 577篇 |
2021年 | 595篇 |
2020年 | 754篇 |
2019年 | 514篇 |
2018年 | 498篇 |
2017年 | 546篇 |
2016年 | 482篇 |
2015年 | 531篇 |
2014年 | 455篇 |
2013年 | 575篇 |
2012年 | 695篇 |
2011年 | 729篇 |
2010年 | 599篇 |
2009年 | 628篇 |
2008年 | 573篇 |
2007年 | 534篇 |
2006年 | 521篇 |
2005年 | 398篇 |
2004年 | 299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62.
63.
丁腈反应釜运行过程中若发生泄漏事故,不仅厂区内部,而且附近区域的人员生命与财产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过去对一些物质的泄漏后果,人们提出了一些可靠的数学模型,但模型计算量大,容易出错.而采用后果软件PHAST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某化工厂1台丁腈反应釜为例,用DNV公司的PHAST软件预测反应釜中丙烯腈和1,3-丁二烯的混合物发生泄漏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分别讨论了火灾、爆炸和毒性的影响,预测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围.可为识别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发生事故后的现场控制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模型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湿地模型中,研究了人为增加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将2株从湿地分离的根际微生物扩增培养(分别用于模型1与模型2),与一定比例的生活污水混合后注入到湿地模型中,在停留12,24,36,48 h时分别测定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加菌模型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空白模型(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异性越大,至48 h时,空白模型和2个加菌模型(模型1和模型2)对自然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6%,73.0%,75.3%,对灭菌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2%,76.3%,80.1%.说明向人工湿地中添加植物根际微生物将大大提高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污水中壬基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生活污水中的壬基酚,优化了萃取纤维涂层材料、萃取时间与温度、解析时间与温度、盐度、pH值、搅拌速度等试验参数。方法在0.001mg/L-1.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06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为7.6%,生活污水加标回收率为42.7%-74.0%。 相似文献
66.
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特点及其生理基础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NaCl和等渗PEG处理8种盐生植物和2种非盐生植物种子。结果表明:NaCl和等渗PEG对所有种子的萌发率都产生抑制作用,而且PEG(对盐生植物)的抑制程度大于等渗NaCl,NaCl对盐生植物萌发的抑制水平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对非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的抑制程度增大到8d以后即不再增大。另外,在0.6MPaNaCl下,随处理时间延长,盐地碱蓬和琐琐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不断提高,SOD活性基本不变,但小麦和大麦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在处理8d后接近最大值,SOD活性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说明,影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因素与渗透胁迫,种子内部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及萌发过程中大量吸收和积累盐离子等都有关系。图6参19 相似文献
67.
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100年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模拟与1961~2005年气象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统计计算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4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情景下,年降水量相对于1986~2005年减少5%,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7%、33%和4%;概率密度曲线表明,年降水量均值下降,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上升,极端降水方差增大;年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增加北部减少,极端降水贡献率则相反。(2)全球升温2.0℃情景下,年降水量下降3%,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上升15%、46%和15%;年降水量均值稍有减少且方差稍有上升,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和方差明显增加;年降水量减少区域位于长江主干以北,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增加的空间变化特征。(3)全球升温由1.5℃至2.0℃时,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3%、7%、10%和11%;随升温幅度的增加极端降水均值和方差上升;极端降水呈增加态势的范围扩大。因此,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对降低极端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围垦后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9月~10月期间对2012年底围垦后南汇嘴区域的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湿地系统进行了调研,运用主成分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基于101个样地土壤的有机碳、总磷、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正磷酸盐、pH、含水率、粒径、盐度、滩涂高程等12个环境因子数据,探讨了围垦后海三棱藨草空间分布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的分布与滩涂高程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海三棱藨草群落主要分布在南汇滩涂2.5~3.4 m高程范围内;海三棱藨草的密度、盖度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认为滩涂高程和土壤盐度是影响海三棱藨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未来需要结合围垦后的水动力变化过程数值模拟,对海三棱藨草生态系统高时空分辨率的响应过程及机制进行研究,以进一步确立海三棱藨草对围垦工程响应的关键阈值。研究对围垦工程后的滨海湿地植被恢复及滩涂生态修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基于GIS的太湖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充分考虑多类型多等级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构建了风险源危险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风险源发生机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干旱、极端气象、土壤侵蚀及污染排放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创建了太湖流域1 606个网格和24个县市的风险源危险度统计数据库,采用AHP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其中,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环太湖北部一带,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172%;较高危险区主要呈“西北 北 东北 东”半环状分布格局,所占面积约2452%,危险度较低的区域集中在流域西南部的苕溪流域一带,面积占1566%。此外,不同区域主导生态风险源组成亦不同,约599%的区域是以污染排放为主导生态风险源,主要分布在镇江 宜兴 长兴 安吉一线以东的地区;2545%的区域主导生态风险源为干旱,主要集中在镇江 宜兴 长兴 安吉一线以西;1244%的区域是以洪涝灾害为主导风险源,集中分布在湖州、宜兴等地;而以水土流失、极端气象灾害作为主导风险源地区相对较为分散,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