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环境经济政策和绿色创新体系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弥补外部性的主要方式。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环境领域的主要矛盾也随之改变,表现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环境产品与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同目前绿色经济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之间的矛盾,这要求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环保工作不仅要克服传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问题,还要通过创新提供一系列具有正外部性的环境产品与服务。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环境经济政策和绿色创新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中国环境领域主要矛盾发生转换的重要背景,提出了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与构建绿色创新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减贫脱贫具有地理上的溢出效应,贫困空间特征逐渐成为制定区域减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学术界对减贫脱贫空间模式或空间规律的研究较少。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和GIS可视化技术,以贵州省为例,对省域减贫脱贫的空间模式进行了动态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贵州省具有从核心到边缘扩散的空间减贫规律,贫困县致富格局与减贫摘帽过程呈现空间扩张趋势,充分揭示了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黔中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省域空间发展和减贫脱贫可充分利用以经济集聚为导向的空间减贫模式,加强扶贫开发横向布局和区域扶贫开发合作,加快全省脱贫致富,与全国融为一体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3.
去污洗消是核泄漏应急撤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在相关规定中主要明确的是人员洗消的适用时段以及原则,各拥有核电的省份在省级核电站场外应急程序中,设定了人员洗消站点的配置方案,但对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进一步研究。根据某核电站场外应急撤离程序中的居民数量、撤离路线、风向风力等信息,构建3种污染场景,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按照洗消站点建设方案,对公众洗消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现有洗消站点设备配置进行人员洗消,时间过长,不利于稳定撤离群众的情绪;同时,需要重新审视现有洗消站点的选址及设备配置数量的合理性。因此,建议开展应急撤离程序的洗消站配置方案风险性评估,并进一步制定我国公众洗消站的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24.
资源供需平衡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既是达到工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必要条件,也是反映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将资源供需平衡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视为资源综合平衡,并分析了当前我国资源综合平衡遇到的资源禀赋不足、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供需不协调、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总量平衡、动态平衡、结构平衡"的资源综合平衡观...  相似文献   
25.
人工智能与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热点话题,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主要领域的节能减碳作用,提出了工业制造领域节能减碳模式为“绿色制造技术+电气化+智能化”,交通运输领域模式为“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建筑楼宇领域的模式为“隔热材料+智能能耗监控”,农业领域的模式为精准农业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同时,分析了人工智能能耗问题、技术成本问题以及对就业造成的冲击问题,为未来碳中和实现路径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26.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改革角度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从国土空间治理角度看是做实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维护其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首要地位。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诠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规律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我们邀请了七位来自生态文明和国家公园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自然保护地的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共生转换机制、自然保护地的治理体系和中国治理体系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保护地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补偿和特许经营等。主要结论有:(1)只有生态文明体制才能真正使各地地方政府处理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发展关系,而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整体进展最快、制度改革最系统的领域。(2)要实现“最严格的保护”,在关注自然保护地“地”的同时,强调在“因地制宜”“恋地主义原真性”等视角下考虑“人”(尤其本地居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参与方式。(3)自然保护地人与自然冲突的制度成因主要源自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利益结构冲突。解决冲突、实现人与自然共生,需要优化治理体系尤其是调整各级政府的责权利...  相似文献   
27.
生计风险作为移民社会整合的标尺,已成为研究生态移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视角。以祁连山北麓的武威市为例,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移民生计风险对其应对策略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制定有效的生计风险防范体系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武威市生态移民的生计类型以非农户为主,纯农户比例不足10%,生计多样化指数仅为1.74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67.44%的移民面临着多重风险,以经济风险为主,生活开支大、新分棚圈耕地质量差、返贫是主要的风险要素。(3)应对策略主要为向亲朋借钱、银行贷款、外出打工和减少开支,后顾生计则多选择扩大养殖、长期打工和维持现状,不同县区移民的策略选择略有不同。(4)政策、福利和经济风险会显著影响移民对“向银行贷款”“减少开支”及“外出打工”等应对策略的选择,而后顾生计的选择更多受制于生计资本储量,而政策及经济风险的影响较低。移民户的类型对策略选择影响显著,非农型兼业户更倾向于选择“向银行贷款”和“扩大养殖”。  相似文献   
28.
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国际、国内出发,探讨了循环经济在碳中和战略框架下的定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在新形势下,我国需针对“双碳”目标下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加快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循环经济体系,完善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循环经济碳减排评价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切实发挥循环经济在促进碳减排和绿色转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