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阐述了后发优势理论的源起、发展和应用于旅游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从六个方面对该县的旅游后发优势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基于后发优势的休宁县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2.
应用信息扩散原理,通过扩散函数对不完备信息进行适当的信息膨胀,建立观测样本和风险概率分布的映射关系,构建了基于信息扩散的城市区域安全生产风险计算模型.并以某市新北区的安全生产风险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区域2005-2010年各年度建筑施工事故、火灾事故、工矿商贸事故的死亡人数和地区亿元GDP死亡率作为该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的...  相似文献   
163.
采用乙醇辅助液相共沉淀法制备Ca-Al-LDH(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FA-RT)对吸附前后的Ca-Al-LDH样品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a-Al-LDH对富里酸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a-Al-LDH对富里酸吸附容量随p H的变化呈先增加后递减趋势,在p H为4时吸附容量达35.5 mg/g;吸附过程在24 h达到平衡;添加电解质Na NO3可抑制富里酸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且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4.
不同土地利用对河流中的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及其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的影响有很大差别,但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揭示。本文以洱海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10月(雨季)和2021年1月(旱季)采集了洱海主要入湖河流的水样,测定了入湖河流的基本物理参数、主要阴阳离子及δ13CDIC组成,对其中岩性相似的流域进行了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DIC浓度及其δ13CDIC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洱海入湖河流的pH呈弱碱性,主要阳离子为Ca2+和Mg2+,主要阴离子为HCO-3。入湖河流的DIC浓度在0.35~4.6 mmol/L之间,由于稀释作用雨季的DIC浓度小于旱季。河流δ13CDIC在-12.59‰~-2.99‰之间,北部流域、南部流域的河流以及洱海中部的白鹤溪、黑龙溪、中和溪和莫残溪的δ13CDIC值要比其它河流偏负。在流域内岩性相似情况下,洱海入湖河流中的DIC浓度随着流域内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植被(林地+草地)覆盖面积占比的升高反而减小。流域内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越大δ13CDIC越偏正,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越大入湖河流中的δ13CDIC越偏负。其中的原因是受到耕地施肥和污染物排放等人为活动的影响,耕地中的土壤CO2升高及河流中生物活动增强,导致洱海入湖河流的DIC浓度升高及其δ13CDIC偏负,从而掩盖了林地和草地对河流中的DIC浓度及其δ13CDIC的影响规律。在土地利用的影响方面,洱海入湖河流中的DIC浓度受到河流建设用地的影响最大,耕地的影响相对于建设用地来说要弱;δ13CDIC也受到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控制,林地和草地对河流中的DIC浓度及其δ13CDIC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开展时效过程中61.5%IACS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析出第二相特性及其电导率与拉伸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评价其热稳定性。方法 经过150~230 ℃长达630 h时效,揭示第二相的组成、形态与分布及其对时效态铝合金导线电导率与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时效态铝合金导线中,颗粒状及针状A13Zr(Y, Er)、A13(Zr(Y)xErl?x)第二相在Al晶内、晶界析出,A13Fe相颗粒弥散分布于Al晶界。伴随着时效过程,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先上升、再逐渐下降;同时,铝合金导线的电导率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该趋势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越加明显。结论 第二相的析出、长大是影响时效态铝合金导线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主要原因。经230 ℃、1 h时效,铝合金导线的强度保持率高达94%,满足GB/T 30551—2014的要求。所有时效态铝合金导线的电导率均高于其初始值,该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6.
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和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各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监测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讨论了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应对措施,以有效降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缓解工程建设和居民环境诉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电网建设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7.
文章研究了有机基质对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是影响反硝化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磷的去除主要在缺氧阶段由反硝化除磷实现。实验保持N、P进水40 mg/L、8 mg/L不变,当COD/P≥31.25时,出水磷浓度小于1 mg/L,去除率大于85%,出水中氨氮和硝酸氮约为0,氮的去除率接近100%,COD的去除率在95%以上;当进水25≤COD/P≤31.25时,出水磷浓度为1~2.4 mg/L,去除率大于70%,氮的去除率接近100%,COD的去除率大于90%;研究结果推断,随着进水有机基质的降低,厌氧池聚磷菌放磷量逐渐减少,缺氧池反硝化除磷量也逐渐降低,二沉池出水磷酸盐含量逐渐升高,反硝化除磷的效率随着有机基质浓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8.
巢湖水陆交错带生态服务价值梯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巢湖水陆交错带1995、2000、2007和2013年4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测算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在综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和相关研究基础上采用等距离缓冲带法,对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梯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梯度变化在不同时期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缓冲带内都有1~2个贡献率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2)在研究期内各缓冲带生态服务价值处于基本平稳的状态,其中缓冲带1到缓冲带2的变化幅度较大;(3)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来看,缓冲带1的生态服务价值始终最高,外层的缓冲带5和缓冲带6由低等级到中等级平稳过度,缓冲带3和缓冲带4则始终处在低水平;(4)林地和水域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与距巢湖水陆边界的距离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林地和水域对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69.
设置了聚丙烯酰胺的投药量、搅拌速度、絮凝温度、p H 4个影响因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在污泥絮凝的过程中,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响应面分析试验,经过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投加量50.29mg/L、搅拌速度133.8r/min、p H 3.04、温度30.84℃。此时污泥比阻值为4.96×107s2/g。  相似文献   
170.
基于GIS的淮南煤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淮南大通煤矿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以该废弃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比,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合CIS技术分析其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淮南大通煤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汞(Hg)、镉(Cd)、铬(Cr)、铅(Pb)、铜(Cu)超出土壤背景值1.99 ~ 27.2倍,其中以Hg和Cd污染最为严重.2)大通煤矿废弃地地表土Hg的单因子风险等级均在强以上,Cd的风险等级为极强和很强,其面积比例为98.79%、1.21%.底层土Hg的单因子风险等级以极强和很强为主,占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60.33%、21.86%,Cd的风险等级均为极强.Hg和Cd是煤矿废弃地最主要的综合生态风险贡献因子,主要风险区为煤矸石堆斜坡、塌陷区、化工厂滤池等地;Cr、Pb和Cu单因子风险均为轻微等级.3)大通煤矿废弃地地表土和底层土综合生态风险均为很强和强两个等级,表层土面积比例分别为88.05%和11.95%,底层土面积比例分别为97.81%和2.19%;底层土的风险指数值更大,表层土以原化工厂与煤矸石堆斜坡为中心高值区,底层土的高值中心位于煤矿塌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