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3种运行模式(M1:常规模式,M2:缺氧好氧模式、M3:缺氧好氧交替模式)下系统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各模式下CAST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并对各模式下典型周期内氮基质浓度变化进行了考察,以确定系统的脱氮模式。结果表明,在氨氮去除不成为限制条件(去除率90%)的条件下,3种运行模式下系统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3%、70.6%和82.4%,以缺氧好氧交替模式下的最高;M1、M2和M3均可实现亚硝酸型硝化,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亚硝酸型硝化逐渐消失。静态实验分析表明,3种模式下系统的氨氧化速率大小次序为:vN:M1vN:M2vN:M3,反硝化速率大小次序为:vDN,M2vDN,M3vDN,M1。  相似文献   
512.
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的循环廊道内增设缓流板,以此改变循环廊道过流断面面积,进而调控循环比(循环廊道断面通过的循环流量和进水流量的比值)。利用胞内、胞外聚合物的分析及物料平衡的方法,研究了增设缓流板、调控循环比前后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和磷转化途径的变化及聚磷菌种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增设缓流板,循环比为27时,COD、NH+4、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3%、87.1%、78.1%和96.0%,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46.1%;而不设缓流板,循环比为241时,COD、NH+4、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2%、82.7%、67.2%和86.4%,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17.54%。综上可知,增设缓流板控制循环比,有助于提高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有助于提高反硝化吸磷量,同时有助于提高氧化沟工艺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513.
采用改进铁氧体共沉淀法,用石灰乳溶液作中和剂,从污泥浸出液中去除铜、锌。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液.pH为8.9、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h、FeCl3和FeSO4初始浓度分别为0.1068mol/L和0.0534mol/L、n(Fe^3+):[n(Cu^2+)+n(Zn^2+)]=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浸出液中铜去除率为94.5%,锌去除率为98.0%。  相似文献   
514.
为研究城区及背景点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的差异,于2020年7月在淄博市城区站点和背景站点在线监测环境VOCs,分析其污染特征和化学反应活性,运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城区点ρ(TVOC)和ρ(NOx)高于背景点,但ρ(O3)较低;城区点ρ(TVOC)和ρ(NOx)呈...  相似文献   
515.
基于能源消费规模、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现状和包头市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依据IPCC推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包头市"十二五"期间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碳排放的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单位GDP能耗是包头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经济结构及历史原因等的制约,包头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形式短期内较难改变。从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等角度探索包头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16.
地表水水质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水质监测站点数据和Landsat 8 OLI数据,分析各个站点pH值、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氨氮 4项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尺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参数变异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监测站点水质参数变异程度较小,水质状况良好;不同尺度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参数的影响不同,在1 200 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对水质参数的解释率最大;农业用地在300 m缓冲区内会使水质恶化,可在较大尺度上对水质有净化作用,林地和水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建设用地对水质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17.
当前工程建设中受土体侧移作用影响的桩基问题越来越突出,桩侧土压力是桩?土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并且受群桩效应影响很大,运用岩土数值计算程序 FLAC3D ,针对粘土饱和不排水情况进行了平面应变数值模拟研究,土体采用摩尔?库伦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桩?土之间建立接触面。研究结果表明,桩周粘结力对桩侧极限土压力有明显影响,达到桩侧极限土压力所需要的桩土相对位移随 E/Cu 的增大而减小。单排桩时,随着桩间距增大桩土荷载分担比降低,桩侧极限土压力值增大,达到极限土压力时所需要的桩土相对位移增大。双排桩时,当桩间距大约为 2D 时加筋和遮拦效应影响范围比较小,然后随桩间距增大加筋和遮拦效应影响范围增大,而排间距的增大会使遮拦和加筋作用降低,当排间距大于 6D 后遮拦和加筋效应基本消失,桩间距和排间距的增大都使达到桩侧极限土压力所需要的桩土相对位移量增大,并将计算结果与先前学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518.
盐碱地作为21世纪严重威胁粮食产量的农田问题土壤之一,分布广泛,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生物炭作为高效的新型土壤改良剂,在缓解土壤酸碱障碍、土壤污染治理、碳封存和肥料缓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盐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关于生物炭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但由于生物炭来源、结构和组分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其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也缺乏关键机制的系统总结和深度探讨,这限制了生物炭技术在盐碱地改良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通过综合分析生物炭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有效性和生物特征的影响,归纳总结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其提质增效作用,阐明生物炭在盐碱地改良中存在的可能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进一步研发绿色高效精准的盐碱地生物炭改良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9.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过程中氮、磷和有机质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城市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是污水厂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采用(1)先酸性(pH=3)后碱性(pH=10)、(2)先碱性(pH=10)后酸性(pH=3)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反应8 d),同时做pH不调的对比实验,研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酸碱联合调节有利于各组分的释放;氮和磷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碱性,有机质在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酸性;采用(2)方式,调为酸性后反应1 d,氨氮的释放量即达到最大(17.28 mg/g TS);采用(1)的调节方式反应7 d,磷酸盐能达到最佳释放量(14.16 mg/g TS);总VFAs的产生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其余有机质组分在(2)的调节方式下,6 d左右即可达到较大释放量。  相似文献   
520.
采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Ce/沸石负载型芬顿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处理孔雀石绿染料溶液。研究表明,通过掺杂Ce,可提高催化剂颗粒分散度和催化剂表面的氧气含量,进而提高催化活性。在催化剂投加量3.0 g/L,H2O2投加量67 mg/L,pH=8.0的条件下,反应30 min后,浓度为150 mg/L的孔雀石绿溶液脱色率可达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