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4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采用改进铁氧体共沉淀法,用石灰乳溶液作中和剂,从污泥浸出液中去除铜、锌。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液.pH为8.9、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h、FeCl3和FeSO4初始浓度分别为0.1068mol/L和0.0534mol/L、n(Fe^3+):[n(Cu^2+)+n(Zn^2+)]=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浸出液中铜去除率为94.5%,锌去除率为98.0%。  相似文献   
542.
基于能源消费规模、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现状和包头市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依据IPCC推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包头市"十二五"期间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碳排放的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单位GDP能耗是包头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经济结构及历史原因等的制约,包头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形式短期内较难改变。从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等角度探索包头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43.
盐碱地作为21世纪严重威胁粮食产量的农田问题土壤之一,分布广泛,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生物炭作为高效的新型土壤改良剂,在缓解土壤酸碱障碍、土壤污染治理、碳封存和肥料缓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盐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关于生物炭改良盐碱地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但由于生物炭来源、结构和组分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其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也缺乏关键机制的系统总结和深度探讨,这限制了生物炭技术在盐碱地改良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通过综合分析生物炭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有效性和生物特征的影响,归纳总结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其提质增效作用,阐明生物炭在盐碱地改良中存在的可能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进一步研发绿色高效精准的盐碱地生物炭改良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4.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过程中氮、磷和有机质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城市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是污水厂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采用(1)先酸性(pH=3)后碱性(pH=10)、(2)先碱性(pH=10)后酸性(pH=3)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反应8 d),同时做pH不调的对比实验,研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酸碱联合调节有利于各组分的释放;氮和磷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碱性,有机质在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酸性;采用(2)方式,调为酸性后反应1 d,氨氮的释放量即达到最大(17.28 mg/g TS);采用(1)的调节方式反应7 d,磷酸盐能达到最佳释放量(14.16 mg/g TS);总VFAs的产生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其余有机质组分在(2)的调节方式下,6 d左右即可达到较大释放量。  相似文献   
545.
为探究我国西北城市地区臭氧(O3)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2021年夏季在伊宁市开展环境大气加强观测,基于0-D盒子模型(采用MCMv3.3.1化学机制)分析伊宁市大气O3生成机制并初步探究大气O3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由O3生成潜势(OFP)、·OH反应速率(k·OH)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这3个指标共同分析可知,烯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芳香烃是影响O3生成的关键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AVOC)组分,且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对O3的生成贡献也不容忽视.基于RIR分析发现优控VOCs物种主要为乙醛、乙烯和丙烯等;②由盒子模型模拟可知,伊宁市O3受到本地光化学生成和区域输出作用共同影响,且HO2·+NO和·OH+NO2反应途径分别对本地O3光化学生成和去除贡献最大;③基于RIR(NOx)/RIR(AVOC)和EKMA共同表明,伊宁市夏季O3生成主要处于过渡区且靠近VOCs控制区.不同削减情景模拟表明,AVOC和NOx协同减排能有效降低当地O3体积分数,其中AVOC减排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区域类似城市大气O3污染管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46.
三维荧光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47.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零价铁在不同投加量、初始浓度、pH及温度条件下,对芴溶液的吸附效果、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铁投加量的增加,芴的去除率升高;增加芴的初始浓度,去除率则相应下降,同时平衡吸附量增加.另一方面,纳米铁对芴的吸附能力随pH的升高而下降;温度为15~35℃时,芴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变化不大.纳米铁对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纳米铁对芴的吸附过程很好地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吸附速率随芴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平衡吸附量随芴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除上述结果以外,本文还对此反应体系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48.
基于在线离子数据,对淄博2021年元宵节一次PM2.5污染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组分污染特征,探讨了二次无机离子(SNA)的形成机制,并对比分析了污染前后颗粒物液态水含量(LWC)及p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元宵节前污染期间(T1)和元宵节夜间污染期间(T2),ρ(WSIIs)分别为46.83μg·m-3和71.18μg·m-3,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3倍和3.6倍.其中,T1时段SNA的增长倍数(2.7倍)大于PM2.5的增长倍数(2.1倍),可见SNA浓度增加是引起T1时段PM2.5浓度上升的主因;而T2时段Cl-、 K+和Mg2+浓度增加显著,分别是清洁时段的4.0、 14.8和16.5倍,反映出烟花爆竹燃放对T2时段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影响.污染期间LWC为49.37μg·m-3,是清洁期的2.9倍;T1时段LWC主要受RH和NH+  相似文献   
549.
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耐盐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批次实验系统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处理垃圾渗滤液时的耐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进水含盐量小于10 000 mg/L时,实验所用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的有机物去除能力、沉降性能、污泥活性基本上不受进水含盐量变化的影响。当进水含盐量大于10 000 mg/L时,随着进水含盐量的增大,絮状污泥的污泥沉降指数(SVI)快速减小,污泥活性及去除有机物的能力下降;相比而言,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更为稳定,SVI基本维持在30 mL/g左右,污泥活性及去除有机物的能力缓慢下降。当进水含盐量重新降低时,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变化不大,污泥活性及去除有机物的能力恢复迅速;而絮状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污泥活性及去除有机物的能力仍受较大抑制。  相似文献   
550.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磷酸氨镁沉淀法(MAP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氨氮。通过对MgCl2+Na2HPO4^-、MgSO4+Na2HPO4、MgO+Na2HPO4、MgCl2+NaH2PO4、MgSO4+NaH2PO4和MgO+NaH2PO4等六种组合药剂去除氨氮效果的分析比较,得出MgCl2+Na2HPO4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继而对该组合药剂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H为9.0,反应时1.3为50min,n(Mg^2+):n(NH4^+):n(PO4^3-)为1.2:1:0.9时,氨氮可由原来的2100mg/L降低到317mg/L,去除率达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