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51.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掺杂比的Cu2O/Bi2MoO6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以染料结晶紫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所合成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Mo摩尔比为0.08的复合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最高,可见光照射100min对结晶紫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5.60%。此外,探讨了Cu2O掺杂量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2.
基于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理论,利用中国华东地区七省域1995~2009年间的数据资料,检验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与碳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Hausman检验认为能源价格与碳强度间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能源价格对碳强度负相关,提高能源价格能显著降低碳强度,但不同地区碳强度对能源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同;经济较发达的省域,能源价格相对较高而碳强度相对较低。建议适度提高能源价格,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效率,积极推进省际产业衔接与协作,促使碳强度不断下降,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3.
淮南潘一矿采煤沉陷复垦区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淮南潘一矿采煤沉陷复垦区不同深度覆土样品,检测土壤中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分析采煤沉陷复垦区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复垦9年,0 cm~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覆土厚度土壤中有机质增长率分别为61.68%、69.44%、55.68%,总氮增长率分别为71....  相似文献   
154.
155.
铜陵尾矿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固定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固定剂,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利用石灰、炉渣和稻草作为土壤重金属固定剂,通过土壤与固定剂的混合来修复铜陵Cu、Cd、Zn污染土壤,分析石灰、炉渣和稻草对土壤有效态Cu、Cd、Zn的固定修复效率和土壤微生物代谢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与炉渣单独使用时对Cu固定修复效率低,以及稻草单独使用对Cd与Zn的固定修复效率也较差外,固定剂能够显著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WTBX〗p〖WTBZ〗<005),尤其石灰、煤渣和稻草的混合物能够最为高效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固定修复效率分别为9428%、7810%和 9857%,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呼吸率(〖WTBX〗p〖WTBZ〗<005),增大微生物的活性。Pearson’s相关系数分析进一步表明在重金属污染的酸性土壤中,同时增加碱性物质和有机质含量能够较为高效地降低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抗重金属胁迫和毒性耐受能力,利于土壤的复垦再利用  相似文献   
156.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提出,促使各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步伐。产业转移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通过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比较,找出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安徽省旅游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7.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是旅游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界研究的焦点,理论研究意义重大。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现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该领域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8.
巢湖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探讨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机制有助于生态系统状况诊断与风险来源认识,为有效制定生态风险管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平台及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基于县域行政单元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巢湖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风险驱动力。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巢湖流域土地景观类型变化表现出农地、林地、水体景观面积下降,建设用地景观面积显著增加的趋势;流域景观水平上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优势度呈上升趋势,景观空间异质性下降;(2)近15 a来,巢湖流域9个行政单元内生态风险均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整体恶化,需加强对流域生态风险上升的管控;(3)生态风险驱动力分析表明,快速城市化阶段巢湖流域生态风险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第二产业值、城市化率、人口密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人均GDP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9.
"增长极限说"认为可以通过降低经济增速来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本文基于特征化事实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环境污染压力,而在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并不必然对环境污染施加更大的压力,相反可以引致环境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地方政府机制转变的角度,考察了经济加速增长下的环境污染压力弱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地方制度质量显著提高,地方政府为政治晋升而对经济增长绩效考核压力显著减轻,同时地方税收收入也会显著提高。因此,经济阶段性加速增长期间的这三种作用机制可以使得地方政府把引致经济增长的重点向改善环境方面偏移,从而在短期内显著地缓解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压力。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众多学者质疑"增长极限说"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随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0.
基于淮北中湖采煤沉陷区2005年、2014年和2018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景观解译,研究治理前后该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治理前,该区耕地破碎化加剧、景观优势最大并持续减弱,沉陷积水区水体呈聚集化趋势;治理后,景观基质由耕地变为水体,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且景观优势上升,人工湖泊水体聚集程度高.区域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