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7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于DEA理论的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环境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环境效率总体水平比较低,但环境效率正逐年好转.根据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可以将全国划分为生态平衡区、优化发展区和集约发展区3类环境-经济功能区.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率、生产技术水平等都是影响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与环境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城市化率和单位GDP能耗与环境效率呈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2.
生物多样性演变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植物、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入侵区的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差别较大,在重度入侵区,紫茎泽兰的重要值高达237.74%,但随着入侵程度的降低,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且紫茎泽兰的重要值随之降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2)三种入侵区的土壤动物隶属23目,其中弹尾目(Collembola)、蜱螨目(Acarina)和膜翅目(Hymenoptera)为优势种群,三者总量占捕获总数的61.77%;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密度类群指数均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3)土壤微生物可培养数量类群方面,细菌表现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与氨氧化细菌均表现为重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优势度指数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可见,紫茎泽兰入侵地的植物与土壤动物多样性随入侵程度加重而降低,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却随入侵程度加重反而呈上升趋势。今后,加强室内模拟与野外定点长期观测相结合试验是探究紫茎泽兰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3.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源污染物产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4.
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Tl)作为一种高毒害性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含Tl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导致Tl及其化合物进入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从而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铊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以及Tl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Tl在岩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10 mg.kg-1,在大气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22~1.0 ng.m-3,在天然水体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001~1.264μg.L-1,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1~3.0 mg.kg-1,在植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2~0.25 mg.kg-1。大气中的铊可随大气迁移,导致全球Tl污染;土壤中Tl的迁移主要受pH影响,pH越小其迁移能力越强,而水中溶解态的铊迁移能力最强。植物对Tl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动物实验则表明Tl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性,并且职业暴露是人体Tl中毒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关有Tl的地球化学以及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Tl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界面化学机理、Tl在分子水平上吸附机理、不同形态的Tl在生物体中的致毒代谢机理以及铊的同位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变化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5.
对某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园区排放的废气以及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拆解过程中排放的重金属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锡(Sn)、铬(Cr)、镍(Ni)、铅(Pb)、铜(Cu)、锑(Sb)、锰(Mn)、砷(As)、镉(Cd)、汞(Hg);从处理工艺来看,几个主要拆解工序均有重金属排放,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加热烤板、火法冶炼、塑料造粒和湿法冶炼工序。园区周边土壤中的Hg、Cd、Cu、Pb平均质量分数超过珠三角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b、Cu、Cd、Ni、Zn等重金属来源于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包括废水排放、大气干湿沉降和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等途径,Cr可能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有电子废弃物之外的其他来源。土壤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属于很强生态风险,其中Cd和Hg对生态危害的贡献率达到91.6%。土壤环境容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仅有As和Cr的土壤现存容量较大,Zn和Ni的土壤现存环境容量较小,已达到警戒值,其余重金属均处于超载状态。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须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制定管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对应采样方法研究大冶有色冶炼厂周围地区土壤、蔬菜中Cd、Cu、Pb和As的含量,并对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富集能力及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Cd、Cu、Pb和As平均含量分别达5.28、193.37、93.83和36.56 mg/kg,分别为湖北省对应元素土壤背景值的31.06、6.30、3.51和2.97倍,表现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标准比较,蔬菜中Cd和Cu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68%和6%,而As、Pb的含量均不超标。蔬菜中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排序为:CdCuAsPb,叶菜类蔬菜对Cd、Cu、Pb和As的富集系数均高于非叶菜类蔬菜。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综合质量指数达10.07,为重度污染。研究区人群通过蔬菜摄入As、Cd的目标危险系数均大于1,存在As、Cd暴露的健康风险;成人和儿童食用蔬菜而摄入重金属的TTHQ分别为2.11~5.06和2.78~6.64,儿童比成人遭受的健康风险更大,并且距离冶炼厂越近,所遭受的健康风险越大。蔬菜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已使大冶有色冶炼厂周围居民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7.
环境二(恶)英类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常用的二(恶)英类物质检测方法有仪器分析法(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和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其测定值普遍高于仪器分析法,关键原因是生物检测法在前处理阶段未能完全消除非二(恶)英类物质的干扰.改进了传统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  相似文献   
128.
选择出11项评价因子,采用单项分指数法和平均分指数法,在涨潮、落潮、涨落潮时分别对伶仃洋东部海域水质进行监测,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对评价因子超标进行评价和原因分析,提出了补救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9.
吸收法脱除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柠檬酸钠溶液为吸收液,在散堆填料塔里进行脱除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柠檬酸钠浓度、甲苯进口浓度、空塔气速及液气比对含甲苯废气吸收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解决含甲苯废气污染问题提供了应用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填料层高度可使吸收率达到88%~93%,废气达标排放,并对吸收液的后处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0.
BSBR是将SBR法和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它集SBR与接触氧化法两者优点于一身,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以BOD5、NH3-N为指标,以曝气时间和pH值为变量,确定B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曝气时间为4h,最佳DH值为7.5。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佳运行条件下,4hBOD5去除率达66.09%,NH3-N的去除率达36.43%,去除NH3-N的能力明显优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GB8978—1996的排放要求,为高效、低耗处理生活污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