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污染物在土壤中运移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污染物运移的研究直接影响到环境科学的进展,常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文章系统地回顾了20多年来污染物在土壤中运移的数学模型研究进展,并根据模型的功能分为几何模型、对流-弥散传输模型(CDE)、随机模型三类.同时,对各类模型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为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以模式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对斑马鱼雄性成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的影响.结果显示,考察浓度范围内的NPEO暴露可以显著上调斑马鱼脑中GnRH2、GnRHR1、GnRHR2、GnRHR4、FSHβ和LHβ基因,以及性腺中LH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GnRHR和LHR基因表达量对较低浓度NPEO暴露较为敏感,其中GnRHR4和LHR基因表达量在低至0.001mg/L的NPEO暴露下即出现显著上调.0.1和10mg/L NPEO暴露可以显著抑制斑马鱼精巢中CYP17基因的表达量,而10mg/L NPEO暴露则可以显著诱导CYP19a基因的表达量.GnRH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的上调,表明NPEO暴露可以诱导下丘脑分泌GnRH,进而刺激垂体分泌GtH.NPEO暴露诱导CYP19a基因的表达,促进了内源雌激素的合成.同时,NPEO通过抑制CYP17表达,可能抑制睾酮(T)的合成,干扰斑马鱼精巢中原有的性激素平衡.斑马鱼精巢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负反馈给垂体,刺激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由此表明,考察浓度范围内(0.001~10mg/L)的NPEO的暴露可以影响雄性斑马鱼成鱼HPG轴的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中PH3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产生机制,2006年12月对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化氢(PH3)、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有机质(OM)的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PH3在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含量在[(2.63±0.38)~(39.35±5.49)]×10-12之间,最大值出现在长江口,最小值出现在辐射沙洲海域。辐射沙洲海域TP和IP的含量较低,长江口及吕四一带含量相对较高,且沿着长江入海方向逐渐减少。OP和OM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南至北,由西到东含量逐渐减小,长江口及吕四港一带含量较高。区与区间PH3与TP、IP及OP的相关性分析表明,IP作为PH3的生成前体物可能性比OP高。  相似文献   
94.
基于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原理,研究了27种羧酸及其衍生化合物结构与其急性毒性LC50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应用遗传算法从大量结构参数中优化筛选出与LC50最为密切相关的五个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得出影响羧酸及其衍生物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特征为分子的大小及其空间效应等。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了相应的QSAR预测模型,并对所建模型分别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预测能力及泛化性能。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训练集和预测集样本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49和0.211,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95.
金属离子掺杂TiO_2薄膜光催化去除气相中甲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玻璃表面制备TiO2,Fe3+/TiO2,La3+/TiO2三种光催化剂,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涂膜层数、Fe3+和La3+加入量等因素对光催化剂降解气相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La3+/TiO2光催化性能略好于TiO2,Fe3+/TiO2光催化性能最佳。当掺Fe3+的TiO2催化剂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2h,Fe:T(imol)=0.3%,涂覆层数为4层,光催化反应3h,实验封闭体系中甲醛的降解率可达49.24%。  相似文献   
96.
在石油资源日趋紧张以及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因其可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和能源回收而受到广泛关注。微藻技术与MFC技术结合产生的微藻型MFC系统得到证实并随之兴起,其中尤以微藻生物阴极型MFC因可实现污水处理、零碳排放、CO2捕捉、太阳能捕获及电能、生物柴油、藻体残渣有价回收等多重功能,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根据其中微藻所起的不同作用将微藻型MFC系统分成三类,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综述,并由此对构建高效微藻生物阴极型MFC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菌种选择技术等相关设想,最后对微藻型MFC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以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原料合成了聚苯乙烯磺酸钠,研究了其助磨性能及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磺酸钠(SPS)对水泥具有较好的助磨性能,显著降低80μm及45μm筛余量,有效改善颗粒分布;SPS可显著改善水泥各龄期强度,掺入0.04%的SPS试样的3 d、28 d抗压强度较空白样分别增加了19%和8%,优于三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其对水泥净浆流动性的影响也更小。  相似文献   
98.
以传统中药-黄芪废渣为原料,分别在200℃、400℃、500℃、600℃和700℃的厌氧氛围下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BC200、BC400、BC500、BC600和BC700),并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FTIR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pH值下生物炭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表面积及吸附性能也显著增加.相比原状黄芪渣(SBET=0.42m2/g),BC700的BET比表面积(SBET=155.69m2/g)增大370倍,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容量增加185倍.BC700对磺胺甲基嘧啶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77),最大吸附容量为11.96mg/g,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且为化学吸附.同时随着溶液初始pH值和投加量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吸附pH值为4.  相似文献   
99.
淮安市砂土地震液化势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LM算法的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采用LVQ模式分类网络对数据进行分类,选取唐山地震时76个场地、320组现场液化勘察资料为研究对象,训练和检验网络模型的数据各160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砂土液化预测准确度为96.8%。根据淮安市典型场地土的钻孔资料,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法》液化判别法(规范法)、美国国家地震研究中心建议的液化判别简化方法(NCEER法)和谢君斐-陈国兴液化判别方法(谢-陈法)等3种液化判别方法及本文提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液化判别方法对22个钻孔、120标贯点进行了液化判别,结果表明:14种地震液化判别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2NCEER法比谢-陈法的计算结果要保守;3谢-陈法与规范法的计算结果很吻合,预测正确率相差不大;4规范法相对BP神经网络模型法的计算结果要保守;5BP神经网络模型法比其他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的液化规律。最后,综合4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给出了该地区地震液化势的评估结果,并给出了部分典型地质剖面土层地震液化势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0.
螯合剂对小麦幼苗吸收金属以及土壤金属形态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三种螯合剂(EDTA、[S,S]-EDDS、DTPA)对小麦幼苗吸收土壤中重金属及其它微量元素的效应,并且通过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种植后土壤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形态。结果表明:EDTA、DTPA的添加导致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叶片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螯合剂的存在明显增加了Pb和Mn在幼苗根部和茎叶的富集,并增加其由根部向茎叶的传输,但对Fe和Ni的作用比较小。小麦幼苗收获时,除Zn之外,其它元素酸溶/可交换态金属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增加,而各元素的可还原态由于EDTA等螯合剂的添加而有明显下降。添加螯合剂的情况下,富集量与酸溶/可交换态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大提高,且各处理组茎叶富集量与酸溶/可交换态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三种螯合剂的添加主要影响的是生物可利用形态以及潜在的生物可利用形态,并且可能导致可还原态以及可氧化态向酸溶/可交换态转变,增加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也增加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