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彭晓兰  刘聪  陈吕军 《环境科学》2012,33(8):2701-2708
比较了两组不同填料组合的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ion filter,BAF)脱氮工艺:陶粒-沸石BAF工艺(C-Z BAF)和沸石-陶粒BAF工艺(Z-C BAF),在不同C/N条件下的脱氮效果及滤料表面的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Z-C BAF对TN的平均去除效率高于C-Z BAF,且在低C/N条件下Z-C BAF的优势更加明显,当C/N为3.3时Z-C BAF的TN平均去除率比C-Z BAF高出20%.测定2种组合在不同C/N条件下的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发现,随着C/N的降低,2种组合反硝化细菌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低C/N条件下,Z-C BAF整个好氧滤池的nosZ基因优势T-RFs相对丰度>20%,而C-Z BAF好氧滤池顶端样品不能有效扩增到nosZ基因,可推断Z-C BAF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优于C-Z BAF.在低C/N条件下Z-C BAF的脱氮效率明显高于C-Z BAF,因此Z-C BAF在低C/N且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方面更有潜力.  相似文献   
62.
采用铁刨花-Fenton-絮凝工艺处理染料生产废水,考察了不同Fe~(2+)与H_2O_2摩尔比(1∶3~1∶15)、铁刨花反应时间(2~5h)、Fenton氧化反应时间(20~80 min)下可吸附性有机卤代物(AOX)、色度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AOX、色度和TOC去除率随Fe~(2+)与H_2O_2摩尔比的降低先升高后减少,随铁刨花和Fenton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最优化条件为Fe~(2+)与H_2O_2摩尔比1∶8、铁刨花反应时间4 h和Fenton反应时间60 min,该条件下AOX、色度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4.2%、93.7%和27.2%.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铁刨花-Fenton-絮凝组合工艺对废水AOX、色度和TOC的去除效果远优于铁刨花处理、Fenton氧化、絮凝沉淀的单个技术或两两技术组合效果.GC-MS分析表明,废水中的有机卤代物和苯胺类污染物得到高效去除,此外硝基苯类、苯酚类、苯甲醛类、醚类、腈类和杂环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也均得到高效去除.叔丁醇捕获·OH实验表明·OH在Fenton反应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3.
某微污染水源自来水厂的纳滤深度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玉超  陈吕军  兰亚琼  刘锐 《环境科学》2016,37(9):3466-3472
采用一级四段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南方某微污染水源自来水厂的传统净水工艺段出水,考察了纳滤膜工艺对出水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纳滤对常规水质指标与微量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混凝沉淀池出水中TOC和UV_(254)的去除率在95%以上(出水TOC≤0.3 mg·L~(-1),UV254≤0.005 cm~(-1));对卤乙酸、三卤甲烷前体物、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截留率分别在62%、85%、50%和95%左右,使用UMU-SOS测试的出水遗传毒性低于检出限,不同段纳滤膜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与有机氯农药的去除率未呈现明显差异,但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环芳烃去除效果呈现明显差异,表明纳滤主要依靠物理截留去除水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则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与之相比,水厂目前使用的双级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传统净水工艺出水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遗传毒性的去除截留率分别仅为17%、62%、80%左右,显示纳滤对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事故多发,园区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化工园区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本文以国内典型的精细化工园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该园区建设以来在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污染整治方面的创新实践及成效,凝练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管理与规划特点,以期为其他精细化工园区提供借鉴。实践显示,发展较成熟的化工园区向非化工园区转型难度大且代价高,而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是趋势所在,科学地实施规划管理,是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的首要。化工园区推进绿色发展,宜在充分摸清园区"家底"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即:以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突破带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以大企业为核心,构建产品间、企业间协作的动-静脉耦合产业链接和共生网络;建设清洁化、多功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础设施组团;构建全过程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本质安全;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准入控制。2006-2015年,上虞园区整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相对脱钩,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环境效益。其绿色发展实践对其他化工园区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以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为样本,将其在实验室以电化学氧化为主要工艺的废水处理装置出水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发光细菌、斑马鱼胚胎和斑马鱼仔鱼为受试生物,以发光抑制率及生物体死亡为观察指标,研究不同处理过程出水对3种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以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和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表征。通过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法、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法、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法、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法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法等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对不同处理过程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出水对发光菌、斑马鱼幼鱼和胚胎的TU分别为0.63、9.82和8.55,与原水相比分别削减了81.52%、88.41%和89.65%。Av Tx、Tx Pr和MST法评价结果显示,经混凝沉淀-厌氧-电化学氧化-好氧组合工艺处理的出水仍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即现行的废水排放标准下不能完全阻止有毒废水的排放。此外在考虑废水排放量的基础上,PEEP评价法虽然表明出水无毒,但排放时需注意单项指标毒性。与成组生物试验相结合的PEEP评价方法可以反映垃圾渗滤液的综合生物毒性及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6.
挥发性氯代烃在干燥土壤中的平衡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凡勇  刘锐  小林刚  万梅  余素林  陈吕军 《环境科学》2011,32(10):3121-3127
吸附是挥发性氯代烃(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VCHs)污染土壤的主要机制之一.采集长三角地区3类典型水稻土,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进行干燥土壤对6种VCHs的平衡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土壤的平衡吸附等温线难以用Langmuir方程和BET方程描述,但用Dubinin-Astak...  相似文献   
67.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一种可有效发挥政府、排污主体、市场力量等多方优势,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并降低综合成本的重要模式。工业园区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入驻了大量的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产生集中,是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重要的实践载体。本文对2016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针对工业园区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践创新进行综述,从试点项目、典型模式、成效与挑战等方面对园区已开展的第三方治理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第三方治理在推进园区绿色发展中优点突出,已开展大量多样化实践,具有广阔的进一步发展前景,但同时仍需突破机制模式、管理制度等瓶颈。在国家针对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突出系统优化、资源能源双控、排放提标、精细化管理等趋势下,全面深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主要面临着硬件设施和管理体系不平衡不完善两大问题。最后,研究提出了创新第三方环境综合服务和针对“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第三方污染治理的两方面政策建议,以期为工业园区深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创新和促进园区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8.
简要介绍了某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和主要运行参数,通过采集现场数据和SBR小试试验对其进行了分析。运行数据表明:现有工艺COD去除率68.9%,其中一级好氧去除62.6%,水解CASS组合去除6.3%;后续水解酸化对废水的可生化性没有改善,导致其和CASS的组合COD去除效果不佳,效费比低。温度对该工艺有重要影响,夏季水温可达43℃,严重影响出水水质。SBR小试结果表明:2%以下的盐度及其他可能基于浓度抑制的物质对好氧生化过程的COD去除没有影响,进一步对废水进行稀释没有意义。SBR小试以不到实际工艺一半的HRT,取得了明显优于后者的出水,意味着实际工艺有较大的改善潜力。  相似文献   
69.
焦化废水A~2/O处理过程中的组成和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本文以实验室构建的A2/O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废水处理过程化学成分和急性毒性的变化。采用紫外扫描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处理系统各阶段出水的物质组分,并采用固相萃取和超滤膜分离等手段对水样各组分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芳香族物质等毒物的去除,焦化废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在该处理系统中被逐步削减,最终出水的毒性当量仅为原水的28%;不同组分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废水水样的强极性和中等极性有机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毒性当量,而这些物质主要在缺氧段及好氧段被削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可推断焦化废水中一类很难在A2/O处理系统中被完全去除的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很可能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是构成出水毒性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70.
嘉兴市规模化养猪场沼液水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以嘉兴市10家大型规模化养猪场为对象,开展了沼液水质调查,测试了COD、氮、磷和外源化学品(抗生素、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猪场之间水质差异很大,且同一猪场的沼液水质随时间波动很大.其中春季检测组的猪场沼液浓度普遍较高,COD、氨氮、TN和TP的浓度分别高于2000、1000、1000和60 mg·L-1的猪场有7家,秋季和冬季检测组的沼液浓度稍低,夏季检测组最低.沼液碳氮比失衡严重,其中秋季检测组最低,仅为0.8~4.3.4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共10种抗生素和6种重金属(铜、锌、铅、铬、镍和镉)在10家猪场沼液中均有检出.重金属以铜、锌为主,平均值分别为1.88 mg·L-1和7.63 mg·L-1.抗生素以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为主.10种抗生素总浓度的最低值为10.1μg·L-1,最高值为1090μg·L-1,远高于欧盟的水环境抗生素阈值(10 ng·L-1).猪场沼液不仅氮磷脱除难,而且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严重,亟待开发低成本高效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