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843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315篇
综合类   4391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486篇
评价与监测   173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区域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围绕国内外在区域环境风险领域的研究进展、趋势与不足进行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及阈值研究,并进行动态调控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论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在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讨了补偿数额、补偿方式和融资渠道等,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3.
根据沈阳市环境空气面临的问题,确定“十一五”期间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指标,提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保证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4.
二价铜离子对川蔓藻(Ruppia maritima)的毒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水体中二价铜离子(Cu2 )对耐盐沉水植物川蔓藻的毒害作用.试验针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POD活性3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蔓藻对低浓度铜离子的胁迫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在Cu2 ≤1 mg·L-1的情况下对川蔓藻生长不会造成明显影响.Cu2 达到或超过5 mg·L-1就会使川蔓藻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出现明显变化,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在试验条件下,铜离子浓度越高,植株受到的伤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65.
三峡库区总磷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年实测水质资料,对三峡库区总磷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三峡库区总磷浓度基本上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多数断面总磷浓度能满足Ⅱ类水质标准,嘉陵江、乌江总磷浓度普遍低于长江。并对总磷负荷来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6.
鄂尔多斯焦化废水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属于难治理的废水之一,目前通用的生化法对治理其废水,投资高费用大,但均达不到治理目标.结合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思路,对目前各种处理工艺技术要点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物化处理焦化废水,处理后综合回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7.
结合1991和2004两年丰水期34个监测点(监测井位)的监测资料,从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化角度阐述抚顺市地下水主要含量成分的改变,认为抚顺市区地下水质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地面污染源的治理,地下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却是非常缓慢的。  相似文献   
68.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双冲击泡沫水浴除尘器的应用领域、结构特点、处理效果及其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9.
氟化物在包气带中动态吸附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质量作用定律出发 ,根据土柱淋滤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氟化物在包气带地层中的吸附、迁移规律的总结和研究 ,提出了污染的动态吸附模型及吸附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70.
氨氮自动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氮是水污染物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氨氮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和养殖业,石化、化工生产企业是氨氮排放大户,此外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也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过量的氨氮流入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爆发,这是湖泊、近海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国内不少省市已把水域的氨氮列为必测指标,控制其排放,并相继出台了氨氮超标排污收费办法。氨氮已成为水域污染除高锰酸盐指数外的第二项主要污染物,对氨氮的自动检测、排放监控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