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海水养殖水生物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将海洋菌株SF16接种到曝气生物滤池中,构建生物强化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以未投加菌株SF16的曝气生物滤池作为对照,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盐度、碳氮比、溶解氧(DO)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F16能显著提高曝气生物滤池耐盐性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效果。菌株SF16强化曝气生物滤池在HRT为4 h,盐度为3%~5%,高锰酸盐指数/NH_4~+–N为14,DO为4~5 mg/L的适宜工艺条件下,处理初始NH_4~+-N浓度为10 mg/L的模拟海水养殖废水,NH_4~+-N、TN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3%和80%以上,NO_3~-–N和NO_2~-–N积累量分别低于0.1 mg/L和0.02mg/L,出水无机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的一级排放标准。该研究结果能够为菌株SF16在海水(浓海水)养殖系统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
基于后向轨迹的平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式,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平潭不同季节和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和平潭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季节不同气流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法分析O_3污染潜在源区。并以2017年4月28—30日平潭O3_污染为例研究O_3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影响平潭的气团来源季节差异性较大,受内陆地区气流影响时O_3浓度明显高于受海洋型气流影响。平潭O_3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其次为江西及福建内陆。江西中部、福建中北部及沿海地区的污染物外来输送对2017年4月28—30日期间平潭O_3污染具有一定的贡献。可见,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对O_3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采用不同废弃物制成磷吸附填料来去除受污染水体中的磷。考察了水泥块、红砖、煤渣、海蛎壳及火山岩5种废弃物对近海域污染水体中磷的吸附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水泥块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除磷潜能,但其孔隙率较小,易被堵塞;而红砖块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可改善水力条件。在无盐度和盐度为30‰条件下,考察了填料除磷效果,结果表明,5种填料对磷的去除效果排序为:水泥块>煤渣>红砖>火山岩>海蛎壳;其中水泥块和煤渣的除磷效率分别达99.37%、99.0%和97.3%、94.6%,盐度对其除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水泥块用作除磷填料最佳HRT为0.5 d,出水磷浓度达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4.
采用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经生化工艺处理的养猪废水,探讨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速率和p H值对COD、色度和UV254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了臭氧氧化前后养猪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速率为1.13g/h、反应温度为20℃、p H值为7.2时,反应40 min后养猪废水的COD、色度和UV254去除率分别约为50%、95%和75%。生化处理后的养猪废水主要含有可见腐殖质、紫外腐殖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臭氧氧化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荧光峰基本消失,可见腐殖质和紫外腐殖质特征荧光峰荧光强度与原水相比也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臭氧对养猪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5.
96.
为探究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板的可靠性,计算了基于不同破坏准则下的可靠指标并进行对比评估。提出了一种随机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火灾荷载与混凝土板设计中的多种随机参数,对钢筋混凝土板火灾下的热力学反应开展概率分析。首先,利用 ABAQUS 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板建立精细化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火灾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接着,利用 abaqus@python 脚本,结合 LHS 法抽样处理随机参数并生成随机模型,循环运算得到随机钢筋温度曲线、背火面温度曲线与跨中挠度曲线。最后,基于 MATLAB 蒙特卡洛法计算得到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结果表明:提出的随机有限元模型能有效评估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板的可靠性;以挠度变形为依据的破坏准则高估了钢筋混凝土板的临界温度;正常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板耐火极限为 90 min 的可靠指标为 1.88,评估火灾下钢筋混凝土板可靠性时需要考虑火灾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由于雾霾事件频发,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组成及迁移转化规律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PM2.5颗粒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来源还知之甚少。本文应用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厦门2012年冬季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的群落组成,并分析其潜在的来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与克隆文库方法相比,T–RFLP分析所得的物种数量(TRF峰)相对较多,说明T–RFLP是快速、灵敏分析空气微生物群落特征的高效手段之一。T–RFLP和克隆文库结果表明,PM2.5颗粒物中细菌和真核微型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其中2%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42%的真核微型生物18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度低于97%。分类分析表明,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是PM2.5颗粒物细菌的主要类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91%、10.68%、41.75%和44.66%;Stramenopiles、Alveolata、Metazoa、Fungi和Viridiplantae是PM2.5颗粒物真核微型生物的主要类群,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7%、15%、20%和39%。然而,尚有14%的真核微型生物18S rRNA基因序列未能分类到已知门类,说明气溶胶真核微型生物方面的研究尚存在较大空白。与文献对比分析表明,厦门城区空气微生物的动态性较强,环境来源多变。环境来源分析表明,厦门虽然属于典型海滨城市,但其空气微生物的重要环境源可能为淡水,其次是土壤、水体沉积物、污水系统和动物粪便等。而季节性气团输送可能是厦门冬季气溶胶微生物多来源于淡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为了考察投加颗粒活性炭(GAC)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和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了MBR和GAC-MBR透膜压差、膜通量的变化情况和脱氮性能,并采用ASM1模型对2个反应器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MBR和GAC-MBR的运行周期分别为75,150h,说明GAC的加入能够显著减缓MBR膜污染的速度,延长MBR的运行周期.MBR和GAC-MBR氨氮浓度分别为0.5,6mg/L;硝氮浓度分别为4.5,2mg/L;总氮浓度分别为5,10mg/L,出水COD均低于20mg/L,出水能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采用ASM1进行工艺数学模拟,模拟出水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2个反应器中主要微生物为异养菌和氨氧化菌,异养菌在MBR和GAC-MBR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5%和97.7%;好氧氨氧化菌分别为4.4%和2.3%,说明投加颗粒活性炭能有效的缓解膜污染,并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
基于体验模式的景观美学评价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景观美学评价的主观特性,虽经五十多年的探索,各国学者仍未能就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达成共识。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更由于其凸显的主观元素而被多数研究者排除在科学评价体系之外。文章综合应用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学科的知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究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研究以武汉后官湖地区为个案,采用网格布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运用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完成对研究区的景观美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景观美学评分等级的分布与其景观元素类别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另外,结论分析了该技术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方法上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0.
2009年-2010年采集汀溪水库和坂头水库水样,制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汀溪水库藻类共有4门,其中,蓝藻门最多,其中的拟浮丝藻数量高达5.4×107个/L,其次是绿藻门,再次是硅藻门,甲藻门最少。坂头水库藻类共有4门,其中,硅藻门最多,其中的颗粒直链藻数量达到1.01×107个/L;绿藻门、甲藻门和蓝藻都非常少。根据指示藻类标准初步鉴定坂头水库和汀溪水库属于中-富营养化型(β-α-ms)水体。同时分析和讨论了藻类引起的潜在水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