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KrBr*准分子灯直接光解一甲胺气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洁  刘玉海  韦连梅  叶招莲  张善端 《环境科学》2013,34(12):4734-4742
研究了正弦电源驱动的207 nm KrBr*准分子灯光解气相中的一甲胺(MA).考察了降解的影响因素(气体流速、初始浓度、输入功率),测定了灯的输入功率和辐射光谱.为了评价光解过程,对去除效率、能率、碳平衡和CO2的选择性这4个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除率随着灯的输入功率升高、气体流速的降低以及气体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能率与一甲胺初始浓度呈正相关性,输入功率为65.1 W时能率最高.输入功率升高,气体流速下降,碳平衡和CO2选择性都略有升高.当灯的输入功率为79.8 W,气体流速9.0 m3·h-1,初始浓度为2 897 mg·m-3,一甲胺去除率为56.8%,能率为185.6g·(kW·h)-1,相应的碳平衡和CO2选择性为16.8%和10.3%.最后,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一甲胺降解的产物,结合一甲胺的吸收光谱,推测了一甲胺的光解机制.  相似文献   
2.
Decomposition of aqueous monofluorophenols (MFPs) was investigated by contact glow discharge electrolysis (CGDE). During CGDE, both MF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n water were consumed smoothly, suggesting that carbon atoms of benzene nucleus could be eventually mineralized to inorganic carbon (IC). And all the fluorine atoms in the MFPs were equally converted to fluoride ions. Based on the primary intermediates from each starting materials, it showed that aromatic hydroxylation preferentially occurred at the para- or ortho- position to the phenolic OH group of each MFPs. The disappearance of both MFPs and TOC followed the first-order rate law. The apparent rate constants for the decay of MFPs were independent from the pKa values of MFPs.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状况评价、浓度变化特征、疑似源探寻等角度初步分析了某化工园区大气特征因子自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合理选用不同水平的数据集可以突出大气特征因子的规律性,尤其是疑似源探寻;采用现场检查等手段与自动监测的相互校核十分必要,特别是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对特征因子自动监测系统“假阳性”识别。  相似文献   
4.
还原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铬渣中含有毒性较强的六价铬化合物,其严重污染环境。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和硫酸亚铁等还原剂对铬渣污染土壤中六价铬的解毒效果。探讨了还原剂的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六价铬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浓度为1mol/L、pH9.5和反应时间为15min时对六价铬的还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线气相色谱测定园区中特征污染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已逐步在国内监测实际中得到应用,在线气相色谱的应用使挥发性有机物的实时、连续监测成了可能,有效改善了实验室监测数据的滞后性,减少了样品采集、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结合常州市某化工园区大气特征污染因子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在线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和过程。通过特征污染因子标准曲线的建立和比对试验,说明了在线气相色谱环境监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臭氧是一种存在于地球臭氧层和近地面的气体,它对人类和环境是否有益取决于大气中存在的位置。高空臭氧层使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而近地面臭氧是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损害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诱发儿童哮喘等疾病。本文结合2013年8月12日常州市出现的臭氧污染天气,利用气象和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对污染过程、变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高温、太阳辐射强度大、风速低、大气扩散条件差等气象因素和臭氧前体物(NMHC)较高等不利条件下,易形成臭氧污染天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基于快速聚类方法分析常州市区PM2.5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振  余益军  徐圃青  李艳萍  夏京  殷磊 《环境科学》2016,37(10):3723-3729
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常州市区2013~2014年6个国控点六项基本污染物(SO_2、NO_2、CO、O_3、PM_(2.5)和PM_(10))月平均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除O_3外,其它五项污染物月平均浓度夏季较低冬季较高.颗粒物与风速之间的关系为PM_(2.5)浓度随风速的升高一直降低,PM_(10)随风速的升高浓度先降低后升高.采用快速聚类分析(k-means)并运用SWV和DIV指数对六项基本污染物进行分类,得到4个样本分类.与依据颗粒物化学成分或粒径谱对PM进行源解析方法不同,本研究更多是从PM_(2.5)与其它污染物相关关系以及污染程度等角度按照欧式距离进行分类.不同类中PM_(2.5)来源明显不同,类1中PM_(2.5)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密切相关,类2与O_3密切相关,类3与城市不完全燃烧排放、区域灰霾污染密切相关,类4可以归类于城市"背景"类.快速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常州市区PM_(2.5)有着复杂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王强  王琪  周全法 《环境工程》2012,(3):89-92,95
印刷电路板废粉末料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以报废印刷电路板经机械粉碎和分选后的非金属粉(铜含量1%~5%)为原料,采用"氨浸—脱氨—干燥"的工艺制备碱式碳酸铜,设计了实验装置,考察了氨浸分离工艺条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铜的回收率达到98.8%以上,获得了纯度不小于98.0%的碱式碳酸铜,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常州大气气溶胶中无机组分的昼夜变化特征,在夏冬两季分别连续采集1个月的PM2.5样品,对比分析了11种水溶性离子和13种重金属元素的昼夜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夏冬两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白天高于夜间,水溶性离子占比夜间稍高于白天.冬季水溶性离子占PM2.5的比例(44%~45%)高于夏季(31%~36%),而重金属元素呈现相反的季节性特征(冬季白天3.03%,夜间2.29%;夏季白天4.40%,夜间4.51%).SO_4~(2-)、NO_3~-、NH_4~+是主要的二次离子,占总水溶性离子77%~85%,说明常州市大气污染呈二次污染为主的复合污染特征.夏季强太阳辐射的光化学反应导致白天SO_4~(2-)占比(49.0%)稍高于夜间(41.1%),而白天高温NH_4NO_3分解,使NO_3~-浓度白天(1.98μg·m-3)远低于夜间(5.10μg·m-3).NH_4~+与SO_4~(2-)、NO_3~-之间好的线性相关性及预测NH_4~+与实测NH_4~+的比值接近1,表明NH_4~+主要以(NH4)2SO4,NH_4NO_3和NH4Cl形态存在.离子平衡表明夏季颗粒物呈弱碱性,冬季呈中性.Fe、Al和Zn这3种重金属元素占比最大,Fe和Al元素白天占比明显高于夜间,Zn正好相反.无机组分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无机组分都来自二次生成、扬尘和交通等排放源,表现一定的季节性和昼夜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家禽饲养场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重要来源,而PM_(2.5)作为ARGs可能向人体暴露的重要途径还未得到很好地研究.本文采集了集约化肉鸡饲养场舍内PM_(2.5)和粪便以及舍外PM_(2.5)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q PCR)进行一类整合子(int I1)、总细菌(16S r DNA)和6类共19种ARGs丰度的检测.结果显示,除blaGES-1和blaSHV-1之外,其余17种ARGs在6类样品中均有检出.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在舍内粪便中丰度较高,达到1. 04×109~3. 27×1010copies·g-1,粪便是饲养场PM_(2.5)中ARGs的主要来源.舍内PM_(2.5)中以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丰度较高,分别为(8. 9±1. 9)×107copies·m-3和(5. 6±3. 1)×107copies·m-3,且舍内PM_(2.5)中ARGs丰度明显高于舍外. PM_(2.5)质量浓度与16S r DNA、int I1和ARGs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集约化饲养场中PM_(2.5)是空气传播细菌、ARGs和int I1的储存库和传播者. 6类样品中int I1丰度均高于ARGs,同时int I1和ARGs的共存关系表现出了多药耐药性的威胁,易对饲养人员和家禽健康及周边空气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