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背景下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状态和特征的4个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持续度、协调度和趋势度来综合评价崇明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崇明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功能的健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等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预测和战略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崇明岛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逐年提高,且上升的幅度呈上升的趋势。崇明岛可持续发展系统过去10年呈现明显的持续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趋势度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2.
上海滩涂春季鸻形目鸟类群落及围垦后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围垦堤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3.
平原河网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河网水系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生境退化现象突出。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盒维数(D)、区域河流坡降(P)、河网复杂度(CR)、河网实际结合度(γ)、区域河网加权曲度(SR)、骨干河网密度(R)等6个物理生境指标,基于改进熵权物元模型,构建了河网尺度的物理生境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流域物理生境质量多处于“较好”~“差”等级;生境因子的质量:盒维数(D) >河网复杂度(CR) >区域河网加权曲度(SR)>河网实际结合度(γ)=骨干河网密度(R) >区域河流坡降(P);太湖流域物理生境空间分异现象明显,西部丘陵地区物理生境质量优于城镇化程度高的东部平原地区。河网尺度的物理生境评价体系较为直观的反映了流域物理生境现状,有效的完善了平原河网地区生境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4.
藤本植物在城市垂直绿化中的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藤本植物是指不能自由直立生长,需要借助于其他植物或支撑物的支持才能向上生长的植物的总称。藤本植物具有生长迅速、占地面积少、绿化面积大、种植管理容易等优点,它在现代城市绿化,特别是城市垂直绿化中运用十分广泛。城市垂直绿化的形式可分为:墙面绿化、立柱绿化、篱垣绿化、护坡绿化、棚架绿化、屋顶绿化。总结了藤本植物的特点和它的运用原则,重点介绍了它在不同垂直绿化形式中的具体的选择与配置技术。  相似文献   
115.
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进行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的共消化,研究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产气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等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有机负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以VS计)稳定在0.59~0.64 kg·(m~3·d)~(-1),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VS)降解率由单消化17.5%上升至共消化40%,COD截留率为95.3%.消化液含固率提高了3.9倍,最终CH_4体积分数稳定在60%,CH_4产量(以COD_(added)计)为78.7 mL·g~(-1).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和平均Flux分别维持在-3.1~-2.7 kPa和0.106 L·(m~2·h)~(-1),膜污染较轻.16S rRNA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AnMBR内部厌氧消化细菌主要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Cloacimonetes(阴沟单胞菌门),产甲烷菌中的优势菌科为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科),优势菌属为Methanosaeta(甲烷鬃毛菌属)和Methanolinea(甲烷绳菌属).这将为AnMBR处理污泥及其它高含固率废物流的稳定性和运行性能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进而为生物质资源化和能源危机提供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6.
基于GA-BP模型的景观小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适用于景观小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方法,以上海市10个公园景观水体为实验对象,在初步了解了景观小水体水质和营养状况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评价因子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因子建立富营养化评价等级.运用MATLAB软件的GA-BP算法建立评价模型对10个公园4个季度共40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营养度指数法结果总体一致.选用的Chla, TP, TN, CODMn, SD五个评价因子的数据都比较易得,模型可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117.
活性污泥膨胀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后生动物-颤蚓对丝状细茵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投加颤蚓,通过其捕食作用,活性污泥中丝状细茵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地削减,其分类等级能下'降约1~2个级别,同时活性污泥指数SVI从291.5 ml/g下降为176.6 ml/g,下降迭39.4%,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絮体结构得到改善,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8.
城市绿地削减降雨地表径流污染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江  杨凯  吕永鹏  李博  吕淑华 《环境科学》2009,30(11):3236-3242
针对城市降雨地表径流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收纳水体水质恶化和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这一现状,利用室内土壤柱模拟城市绿地对典型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削减效应,研究土地覆被、径流污染物浓度、土层厚度以及水力负荷与停留时间对污染削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中和高3种典型降雨地表径流污染浓度水平(COD为44.5、144.3、487.2 mg.L-1;NH4+-N为4.27、11.44、36.61 mg.L-1;TP为0.98、2.85、9.66 mg.L-1),8.15、7.13和6.12 cm.h-1的进水负荷持续1 h条件下,城市绿地的污染削减能力良好、稳定,对照组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削减率分别达到33.41%~37.14%、58.74%~61.49%和63.65%~67.08%;受复氧能力和水力停留时间的限制,绿地覆被植物对污染物削减率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降雨地表径流污染浓度水平的增加,绿地的污染综合削减率保持在50%~60%左右,略有增大趋势;绿地对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的削减主要发生在深度50~70 cm的土层之上.  相似文献   
119.
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地,通过定点观测,对比分析了林内与空地的空气负离子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上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日内的上午、中午、下午3个时段,林内与空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C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这3个时段,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CI值均显著高于空地;季节上,林内与空地的负离子浓度、CI值以及空气清洁程度均为夏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林内和空地在夏秋两季负离子浓度和CI值都显著大于空地。同时林内的空气清洁程度在4个季节皆高于空地。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总悬浮颗粒物(TSP)是影响夏秋两季林内负离子浓度和CI值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对湿度是影响夏秋两季空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和CI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0.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生物,具有活动范围相对固定、生命周期较长、生活习性相对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指示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关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底栖动物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其群落结构特征受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双重因素影响。为研究典型平原河网地区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对水环境状况的响应特征,在上海市选取了83个河道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共获取底栖动物20个分类单位(种),其中软体动物10种,环节动物6种,节肢动物4种。上海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总体呈现结构单一、物种丰富度低、高度耐污性等显著特征,环节动物的栖息密度和出现频率均最高。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性直接影响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由市区至近郊、远郊,物种数从11种逐渐上升至15种,而栖息密度则由8 776.3个/m2下降至690.3个/m2。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水质理化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水质空间变化导致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交错性,耐污性较强的环节动物主要分布在有机污染重、溶解氧低的市区河道断面,而喜清洁环境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水质较好的郊区断面。寡毛纲物种的栖息密度与溶解氧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