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3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41.
固定污染源烟气流速手工监测方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上海市三家电厂为例,应用实测数据比对、验证了流速手工监测方法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改进试验中三家电厂所取点位计算得出的流速值与标准方法测出流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较小,各厂可选取相应点位作为流速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242.
CEMS比对监测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CEMS比对监测的定义及法规背景,指出比对监测在CEMS运营管理中起的重要作用,提出比对监测对采样工况、位置及时间的要求,以及烟气及烟尘测试中需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43.
长三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刘娟 《中国环境监测》2012,28(4):135-140
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成功搭建和有效运行,为探索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长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需要建立全方位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数据资源共享系统、源排放清单、开发区域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构建区域多层面运作机制和会商制度,建设一批专业技术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区域不同层面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的保障是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4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恶臭类硫化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冷阱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二甲二硫、噻吩等6种硫化物,讨论了采样容器材质的影响。方法线性良好,6种硫化物的检出限为1.0μg/m3~5.0μg/m3,混合标准气平行测定的RSD≤8.1%,加标回收率为93.5%~97.3%。  相似文献   
245.
采用上海市车辆数据和机动车年检站实地调查方式获取车辆技术及分布,用GPS设备采集机动车行驶工况,通过交通流量录像的现场计数的方法获得道路车流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在用汽车排放水平85%以上都达到或超过国Ⅱ标准;在低速、怠速工况区间内,社会车辆的比功率比例最低;道路轻型客车(含出租车)日平均车流量占总车流量的80%以上。机动车活动水平的详细调查将有助于上海实际道路机动车排放清单的精确计算,并获取主要的排放源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6.
采用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的六价铬,样品消解温度控制在90 ℃~95 ℃范围内,消解时间为1 h,消解液pH值调节至9.0±0.2。方法检出限与测定下限分别为0.05 mg/kg与0.20 mg/kg,对不同基体实际样品平行测定的RSD为1.4%~13.0%,加标回收率为93%~130%。  相似文献   
247.
上海市秋季典型PM2.5污染过程数值预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基于2012年10月上海出现的一次典型PM2.5污染案例,验证评估上海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Model-3/CMAQ预报性能,采用过程分析技术,定量评估不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上海代表性点位PM2.5浓度变化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Model-3/CMAQ模式系统能较好地反映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与特点。对于上海市区点位(徐汇上师大)和东南部点位(奉贤海湾和浦东惠南),PM2.5浓度上升主要受本地源排放影响,其贡献比例超过40%,其次是区域大气传输作用的影响。对于西北部点位(崇明监测站和青浦淀山湖),区域大气传输是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贡献比例超过70%,其次是源排放。各点位PM2.5浓度的主要去除途径均为大气传输,贡献比例均超过70%,其次是干沉降。气溶胶过程对PM2.5主要起二次颗粒物生成的作用,特别是市区及东南部点位,贡献比例较西北部点位更高。  相似文献   
248.
于2017年11月,采集了上海市苏州河华漕、松浦大桥、大泖港3个典型水域水葫芦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水葫芦中14种重金属含量和吸附规律.结果表明:3个典型区域中,苏州河华漕水葫芦中重金属含量最高,且Cr含量超标,不可作为饲料原料应用,松浦大桥、大泖港的水葫芦内重金属含量符合饲料卫...  相似文献   
249.
采用水样直接进样 ,以 1 0 %聚乙二醇 2 0 M(PEG2 0 M)为固定液 ,Chromsorb W(6 0~ 80目 )为载体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水中的丙烯醛。方法定性检测限为 0 0 3 mg L,定量测定浓度下限为 0 1 mg L,加标回收率为 96 2 %~ 1 0 2 3 % ,变异系数为 1 3 %~ 4 8%。可同时测定丙酮、丙烯腈等组分。  相似文献   
250.
小波分析可以分解出时-频信号,因此适用于对时变信号的局部分析.基于此,小波分析已在包括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运用Daubenchies小波,对某工业区2002年和2004年夏季环境空气中SO2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该工业区2004年夏季SO2浓度上升的主导因素是大范围时空尺度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而该工业区内部局地污染源的污染贡献率下降,表明其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