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59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场地土壤中有效态砷的稳定化处理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生石灰和亚铁盐作为辅助剂与稳定剂对2种砷污染的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化学浸出、形态及结构研究,揭示土壤中有效砷的稳定效率和机理.结果表明,外源铁添加量与土壤砷含量(Fe/As)的物质的量比达到6:1~8:1,CaO投加比例为0.05%~0.1%(w/w)时,土壤中有效态砷的稳定效率超过85%.土壤有效砷的稳定化处理主要是将砷从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转化为弱结晶的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结晶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稳定处理后2种污染土均有新物相羟砷铜矿(As2Cu5H4O12)生成.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严茹莎  王红丽  黄成  王倩  安静宇 《环境科学》2021,42(8):3577-3584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市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O3污染现象依然频发,因此分析O3污染发生规律,科学制定O3削峰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2017年7月为例,期间长三角17个城市累计O3污染天数165 d,其中上海最为严重,7月超标率为64.5%,分析前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主要是由于高温、低湿、小风不利气象条件和较高的前体物排放共同导致,期间上海市NO2平均浓度为27.1 μg·m-3,VOCs体积分数为22.5×10-9.通过WRF-CMAQ情景模拟,仅上海进行前体物削减,对区域性O3污染控制较为有限,建议多城市共同削减,上海及邻近周边9城市削减VOCs排放30%,上海O3日最大8 h浓度可下降7.2%,如果扩大到17个城市削减,上海O3日最大8 h浓度降幅为7.8%.同时建议严格控制前体物削减比例,VOCs :NOx削减比例应大于3 :1,否则会导致部分地区O3浓度反弹.  相似文献   
145.
146.
董威  耿立志  费波 《环境工程》2024,(2):161-166
研究选取某典型焦化企业,针对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较多的4套生产装置,酚精制、古马隆、沥青焦和焦油萘,开展装置VOCs排放特征探究。使用苏玛罐对装置VOCs废气进行采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6种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各装置VOCs排放对大气中O3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1)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OVOCs)是4套装置的主要特征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为92.33%~95.38%。2)4套装置排名前10位的VOCs物种质量分数之和为90.45%~93.46%。其中,苯、丙酮、二氯甲烷、乙醇和甲苯等是焦化企业VOCs排放特征物种。3)4套装置臭氧生成潜势(OFP)值为278.73~426.95μg/m3,顺序为焦油萘装置(426.95μg/m3)>酚精制装置(410.43μg/m3)>沥青焦装置(294.36μg/m3)>古马隆装置(278.73μg/m3)。4)4...  相似文献   
147.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产生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抽样、调研和取样监测,得到了各季节上海市人均自来水用量和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数据,计算出各季节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产生系数.结果表明,COD产生系数在冬季最高,夏季与春(秋)季较为接近.氨氮、总氮、总磷则是冬季和春(秋)季较为接近,夏季较低.全年平均COD、氨氮、总氮、总磷产生系数分别为54.5,6.4,8.8,0.7g/(人·d).上海市各区按照单位面积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负荷数值大小划分为4个层次,根据所在层次可采用密集管道集中收集,分片收集,小规模生态处理等污染物削减方案.  相似文献   
148.
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对污泥细胞进行破碎,考察处理前后污泥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形态分布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形貌和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细胞破碎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增大,锌、镍、铬、镉和铜的浸出浓度比原始污泥分别增加了9.7%、5.1%、25%、9%和50%.不稳定态增加,锌和镍的不稳定态分别增加了20.4%和37.9%,锌、镍、铬和铜的有机态分别减少了4.2%、8.2%、1.2%和5.1%.细胞发生了形貌上的变化,细胞体破碎程度严重.细胞EPS以及污泥中的蛋白质、羧酸、多聚糖等有机基团含量明显减少.细胞破碎后污泥浸出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污泥中有机态的重金属转化成了其他不稳定态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49.
提出了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土壤修复目标的制定方法和程序,并以上海市某重大工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处理后再利用工程为例,模拟了多环芳烃在处置场地上的多介质迁移途径及人体暴露场景。模拟结果显示,填埋场污染土壤苯并(a)芘(该污染物毒性因子高,毒性强,致癌风险相对较大)经口摄入和皮肤接触途径最大致癌暴露量分别为1.89×10-6和0.93×10-6mg.kg-1.d-1,人体最大致癌风险水平分别为1.38×10-5和6.79×10-6,超出了中国规定的单致癌污染物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6)。苯并(a)芘呼吸吸入途径最大致癌暴露量为7.79×10-10mg.m-3,人体最大致癌风险水平为6.86×10-10。基于场地的特征条件和参数,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的,确定了再利用作为填埋场中层覆土的土壤中5种多环芳烃污染物的修复目标限值(w,mg.kg-1)分别为:苯并(a)芘,0.994;二苯并(a,h)蒽,0.995;苯并(a)蒽,9.95;苯并(b)荧蒽,9.95;苯并(k)荧蒽,99.5。  相似文献   
150.
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中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周丛藻类系统对受污染景观河道水体氮、磷污染物处理效果,以及最佳污染物去除浓度,通过设置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并模拟藻类自然生长条件,于2006年夏秋之季,对该周丛藻类系统的水质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标准培养液条件下20%的平均去除率,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中TN、NH4 -N去除率分别可达30%和50%以上,其中TP平均去除率则相对较低(<10%);②系统最大氮污染物去除率(TN>65%,NH4 -N>80%)出现在进水TN浓度约11.0mg·L-1条件下,而TP去除率则随进水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③试验期间,系统中周丛藻类生物量增加54%,Chl-a浓度增加58.2%,同时藻类群落由试验初期的颗粒态硅藻、绿藻为主,演替为以丝状和颗粒状蓝、绿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