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59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51.
基于Aura/OMI卫星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2007—2016年近十年对流层低层O_3浓度(0~3 km)、SO_2柱浓度和硫酸盐气溶胶光学厚度(0~2 km)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上海地区臭氧浓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最低值在2008年,为31.57μg·m~(-3),最高值在2016年,浓度为40.72μg·m~(-3);O_3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高、春秋次之、冬季低.十年来,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先减少后增加,2007年硫酸盐气溶胶(AOD=0.81)污染最为严重,占近十年硫酸盐气溶胶发生频率的16.41%,2010年污染最轻(AOD=0.68),比2007年下降了16.12%,且硫酸盐气溶胶污染频率为7.68%,但在2013年以后,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又出现增长趋势;污染季节特征与O_3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夏季阳光充足有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使O_3和硫酸盐气溶胶等光化学产物的浓度升高.SO_2浓度在2007—2014年总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最低值(2014年)比最高值(2007年)降低了52.76%,但在2014年后SO_2浓度略有反弹;SO_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  相似文献   
752.
反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和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是重要的硝酸盐异化还原途径。内源硫作为黑臭河道的主要"致黑"和"致臭"因子,其对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底泥内源硫对反硝化、ANAMMOX以及DNRA影响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当前黑臭河道"总氮去除率低"的技术瓶颈,系统分析了加强沉积物内源硫与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耦合机制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氮循环与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耦合过程研究提出展望,为解决黑臭河道治理过程中氮难以去除难题和改善黑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3.
以上海市为例,阐述了畜禽养殖业资源化利用模式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本原则:从基本信息填报内容简化、产排污节点及许可排放限值优化、自行监测管理要求强化等方面,对畜禽养殖业资源化利用模式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4.
针对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稻田径流排水特征,构建了1种多孔板型生态沟渠,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水生植物配置情况下的面源污染阻控效果,结果表明,配置梭鱼草和菖蒲的生态沟渠对N的拦截效果略优于茭白,水质停留时间72 h后,TN去除率分别为44.4%、39.9%;配置梭鱼草的生态沟渠对SS和P的拦截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种植物,去除率分别可达66.4%、52.2%,均为传统排水渠的2.0倍以上,优势在于其茎叶具柔韧性且株高相对低,适合配置于水田生态沟渠中。  相似文献   
755.
粪肥和有机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究典型粪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开展崇明岛稻田粪肥施用现场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对照组(CK)和鸡粪(CM)、猪粪(PM)和有机肥(OF)施用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SOM),施用鸡粪可显著提高土壤氨氮(NH~+_4-N)和总氮(TN)含量(P0.05).PM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CK组(P0.05),OF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显著高于CM组(P0.05).pH值、总磷(TP)、总氮和Pb是影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CM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他3组差异较大.与CK相比,OF组增加了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CM组显著降低了反硝化细菌Ignavibacteriae的相对丰度(P0.01),达40.56%,但显著增加了硝化细菌陶厄氏菌属(Thauera)的相对丰度(P0.05),达203.00%; PM组显著增加了氨化细菌Ar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P0.05),达57.51%,还增加了厌氧绳菌属(Anaerolinea)的相对丰度,达102.00%.施用鸡粪和猪粪分别显著增加致病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isolibacter)的相对丰度(P0.05),而有机肥施用则降低了黄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粪肥的施用增加了参与稻田土壤氮循环过程细菌的丰度,对调节稻田土壤氮平衡起着正向作用,然而鸡粪和猪粪的直接施用会导致病原菌增多,对稻田土壤健康有一定的胁迫.  相似文献   
756.
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含萘磺酸废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章晋门  卢钧  刘晓琛  陈泉源 《环境科学》2020,41(9):4133-4140
萘磺酸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本文选取H酸(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为特征污染物,比较了碱活化、热活化以及碱热复合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H酸的效果并讨论了其他因素对复合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活化中氧化钙投加量从0增加至1 250 mg·L~(-1),反应100 min后H酸的去除率由42.5%升至82.8%.热活化中H酸的去除率与温度正相关,在65℃时H酸去除率为77.5%,反应的活化能为37.85 kJ·mol~(-1).复合活化虽然加快了反应速率,但高温下PS迅速分解导致对H酸的降解效果不如单一热活化, PS浓度的改变并未显著提高H酸的去除率,无机阴离子CO_3~(2-)不利于H酸的去除.复合活化对H酸的矿化效果不理想,TOC去除率仅为16%.利用GC-MS鉴定出H酸的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是对-苯二甲酸,表明萘环打开后可能生成了邻-苯二甲酸酐.  相似文献   
757.
2019年5月27日~6月27日对江苏省常州市的气溶胶光学性质参数、颗粒物数浓度和PM_(2.5)组分进行观测,联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黑碳仪(AE33)、腔衰减相移式单次反照率监测仪(CAPS)、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MARGA)和RT-4型有机碳/元素碳(OC/EC)分析仪分析:①新粒子生成期间化学组分与光学参数的变化;②IMPROVE、 MIE理论重建消光系数与实测值的闭合性对比.观测期间共有两次明显的新粒子生成事件,粒子粒径从4 nm持续增长到64 nm,在新粒子生成初期硫酸盐贡献较大,生成过程中实测平均消光系数为95.40 Mm~(-1),IMPROVE模型重建平均消光系数为140.20 Mm~(-1),MIE理论模型计算平均消光系数为93.54 Mm~(-1),低于我国城市气溶胶消光系数均值300 Mm~(-1).本次观测采用多仪器联用的方式从颗粒物数浓度粒径谱、化学组分谱等不同的方面更好地对气溶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58.
城镇污染河流日益剧增的碳排放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市郊城镇河网R1与中心城区河流R2为研究对象,监测了其在旱天与雨天条件下的CO_2及CH_4排放特征,分析了城镇河流污染程度及类型与碳排放的关联影响,并同时解释了市政排水管网污水输入影响城镇河流CO_2及CH_4排放的机制过程.结果表明:①旱天时,中心城区河流的CO_2与CH_4平均排放通量为(2.48±1.02)mmol·(m~2·h)~(-1)与(1.21×10~(-2)±0.71×10~(-2)) mmol·(m~2·h)~(-1),市郊城镇河网的CO_2与CH_4的平均排放通量则为(1.53±0.39)mmol·(m~2·h)~(-1)与(9.26×10~(-3)±9.18×10~(-3)) mmol·(m~2·h)~(-1).雨天时,受市政排水管网污水影响,中心城区河流泵站下游的水体的CH_4通量大幅增加,可达旱天时的119倍;②本研究与全球其他河流碳排放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城镇河流碳排放与本身污染水平存在关联性,总体上污染程度高的河流碳排放强度也高;③从PCA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河流有机污染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这在中心城区河流与市郊城镇河网中都有体现;河流碳排放与氮污染的相关性随区域下垫面利用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污染较轻的城镇河流中,水体物理因子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④排水管网污水输入对城镇河流碳排放的影响,体现在短期内向河流中输入的大量CH_4,以及长期上强化受纳河流碳物质赋存及循环,并进一步提高河流本身的CO_2与CH_4排放潜势.  相似文献   
759.
炼焦工序颗粒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彦辉  赵亮  孙文强  叶竹  蔡九菊 《环境科学》2018,39(12):5359-5364
为探究钢铁企业炼焦工序各排放源颗粒物的排放特征,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使用崂应3012H自动烟尘(气)测试仪和安德森分级采样器对某钢铁企业炼焦工序的装煤/推焦、干熄焦排气、筛焦转运等环节的颗粒物排放源进行现场采样.将不同排放源的颗粒物分别进行了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排放源单颗粒分为富铁、富硅、富钙、炭质和烟气聚合体这5种类型,外观上主要呈多角块状、不规则层片、团状和絮状4种形态;装煤/推焦排放颗粒物的粒径集中在3.3~4.7μm,干熄焦排气为3.3~4.7μm和5.8~9.0μm,筛焦转运为4.7~5.8μm;炼焦工序各排放源颗粒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Si O_2、Al_2O_3、S、Ca O、TFe,质量分数分别为76.30%~81.30%、5.36%~5. 91%、3. 96%~4. 26%、1. 15%~1. 34%、0. 52%~1. 59%、0. 81%~1. 34%.  相似文献   
760.
长三角淳安地区二次颗粒物污染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二次组分是长三角区域PM_(2.5)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二次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揭示了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的有机与无机组分的构成,实现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总量的核算;并进一步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深入探讨颗粒相的水含量与酸碱度对二次污染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背景区域细颗粒的年平均浓度为33μg·m~(-3),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物,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9%、15%、12%和19%.颗粒相中的硝酸盐主要为局地生成,其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温度与颗粒相铵盐浓度的影响;硫酸盐的生成受到区域传输与局地生成的耦合作用的影响.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总体呈现强酸性,其酸度受季节影响不大,但显著受到了颗粒相水含量的影响;颗粒相水含量对春季SOA生成的促进作用较夏季更为显著;夏季SOA在PM_(2.5)中质量浓度占比高达40%,其形成主要受到大气氧化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