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药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25种基线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数据,并与57种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根据体外浓度LC_(50)、生物富集因子BCF和体内临界浓度CBR的关系,计算了这些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研究了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线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log1/CBR值在一个很窄的范围波动,而农药类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log1/CBR值范围广且较高。这说明多数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为反应性毒性作用模式。其中,除草剂对大型溞的毒性显著低于杀菌剂和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毒性。这可能是因为除草剂主要通过干扰植物光合作用、植物激素或植物分子合成发挥毒性效应,从而导致其对大型溞的生理系统难以发生反应性毒性效应。而杀虫剂和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生物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作用或大分子合成发挥毒性效应,因此易与大型溞生理系统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具有较高的毒性效应。本文分别建立了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QSAR模型。除草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机理较简单,其毒性与化合物疏水性程度和离子化程度有关;而杀菌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主要与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和极性表面积有关;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作用机理较复杂,它们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与其和生物分子之间的氢键和范德华力有关。  相似文献   
72.
杀菌剂氟啶胺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种典型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试剂,极易在鱼体内富集,且对鱼类具有极高的毒性。本文测定了氟啶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线粒体呼吸耗氧速率和多巴胺神经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50值为0.5μmol·L~(-1),该浓度下氟啶胺能够导致胚胎发生中轴骨骼发育不全和心脏水肿等畸形现象,这说明该杀菌剂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极高的毒性。在该浓度下,胚胎的基础呼吸速率和ATP产量均受到了显著抑制,这说明氟啶胺在斑马鱼细胞内同样具有解偶联活性,该杀菌剂能够干扰斑马鱼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另外,LC50浓度氟啶胺还能够激活线粒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2)的表达,这说明氟啶胺能够引发线粒体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由于多巴胺系统对线粒体能量产生和氧气消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本文检测了斑马鱼体内多巴胺系统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LC50浓度的氟啶胺能够显著抑制与多巴胺合成有关的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和与多巴胺接收有关的多巴胺受体基因(drd2a)的转录水平,这说明斑马鱼在发育中多巴胺系统是氟啶胺引发神经疾病的有效靶位。一直以来氟啶胺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氟啶胺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自然灾害情景下社区韧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韧性社区代表了未来城乡建设发展的新方向,也是“风险社会”下“与灾共生”理念的具体实践。社区韧性的研究受到灾害学、社会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管理学及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关注。该文在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灾害学视角对自然灾害情景下的社区韧性进行评述,梳理社区韧性的概念,介绍社区韧性相关概念模型,提出以衡量社区功能水平为核心的社区韧性动态模型。研究可为不同学科的社区韧性研究者们提供参考,也可为社区规划建设者提供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74.
75.
通过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深入剖析,阐述加强管理对提高规划环评水平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规划环评中加强管理是必要的,是提高规划环评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管理渗透到规划环评的全过程,无论是规划环评单位内部的业务水平提高,还是从政府行政部门有效监督,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管理促进规划环评的发展,在规划环评中加强管理,对于促进当前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通过研究141种对7种水生生物(发光菌、江水细菌、绿藻、大型溞、鲤鱼、黑头呆鱼,古比鱼)的毒性,建立了非极性麻醉型和极性麻醉型有机物的毒性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 Kow的相关性,并对该相关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同时,建立了Abraham参数与7种水生生物毒性的预测模型,根据Abraham参数和预测模型的系数,对有机污染物与生物毒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braham毒性模型回归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有机污染物对7种水生生物的毒性机理具有一定种间相似性和种间差异性,通过有机污染物对7种水生生物种间相关性研究发现,近缘物种种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这些物种具有较相似的毒性作用机理,而非近缘物种种间相关性较差,说明这些物种种间毒性机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7.
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亟待需求从群落及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毒理学复合危害效应的研究。本文采用以美人蕉(Canna indica)种植根区水培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方式,观察菲胁迫下其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美人蕉种植根区水对斜生栅藻生长具有化感效应,且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而在菲胁迫下,种植根区水比例为15%和30%时随着菲浓度的增加,生长促进作用增强,且在菲浓度为1 mg·L-1出现最高值;在100%种植根区水时随着菲浓度的增加生长抑制作用增强。说明,菲胁迫使美人蕉种植根区水对藻类的化感效应增强。进行逻辑斯谛生长拟合发现,30%、1 mg·L-1处理组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斜生栅藻种群出现暴发增长的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78.
单甲脒对鲤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定渔业水质标准的需要,用静态实验的方法测定了单甲脒对鲤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亚急性试验经13.34、6.67、3.33、1.67、0.83、0.42mg/L单甲脒暴露35天。在18~21℃下,24、48、72、96h的LC50值分别为33.47、31.62、26.38、25.84mg/L。亚急性试验中,根据单甲脒对鲤鱼生长和脑、肝、肾、鳃ATPase活力的影响,求得单甲脒的最大允许毒物浓度为0.42~0.83mg/L。  相似文献   
79.
选取吉林省大黑山东西坡台地农田系统的12组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对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和速效K进行测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成土母质、水、热条件等因素对黑土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黑山东西两侧台地上黑土养分差异明显,西坡较东坡黑土肥力高,东坡比西坡黑土退化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地形差异和人类干扰关联不大,主要和东西坡两侧的成土母质、地方气候的异质性相关。这一结论对从地方尺度研究交错带这一特殊区域黑土退化的本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更合理地利用黑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2,4-DNT对鲤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测定2,4-DNT对鲤鱼的急生和亚急性亚急性试验经1.640,3.280,4.919,6.559,9.109mg.L^-12,4-DNT暴露36d,在15-19℃下,24,48,72,96h的LC50值分别为30.78,27.25,84.24,96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