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61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忠磊  陈海  杨琦  李博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4631-4635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自制FeS与K2S2O8混合体系去除水体中2,4-D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30℃时,初始pH=7,FeS和K2S2O8初始浓度分别为10 g/L和3.33 g/L,反应24 h,对初始浓度为10mg/L的2,4-D去除率可达77%;FeS/K2S2O8体系对2,4-D的去除速率受反应溶液pH影响显著,在pH为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速率较大,酸性和过碱性条件去除速率均会减小;对比FeS和K2S2O8单独处理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同时间和条件下FeS/K2S2O8体系对2,4-D的去除率要高于两者单独处理2,4-D时的去除率之和;利用乙醇和叔丁醇为分针探针,采用分针探针竞争实验鉴定证明该体系中产生了SO-4·和·OH。  相似文献   
112.
不同添加剂下污泥堆肥化处理氮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了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将城市生活污泥与不同比例花生壳、干污泥混合,在密闭反应器中堆肥,研究堆肥过程中氨气挥发量以及各种形态氮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调整在60%左右,综合堆体温度、含水率下降、氨气挥发量及氮素转化损失量,在污泥处理中添加8.3%花生壳+41.7%干污泥的处理效果最佳,其单位时间氨气挥发量为对照处理的1/5,全氮损失8.9%。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堆肥产物干污泥循环使用,再辅以少量花生壳等干物料进行污泥堆肥,可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采样精密度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水样采集与处理的质量控制指南》中提出的采样精密度控制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改进的采样精密度控制与评估方法,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4.
天然锰砂去除水中的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锰砂是一种廉价、高效的水处理用材料,但尚未用于水中砷的去除。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砷形态、初始砷浓度、温度、溶液初始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锰砂对As(Ⅲ)的吸附能力大于As(Ⅴ)。25℃时,固液比为10 g/L的条件下,天然锰砂对初始浓度为5.0 mg/L的砷溶液吸附过程经72 h基本达到平衡,平衡时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5%和85.9%。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假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比之下,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更高。对As(Ⅲ)和As(Ⅴ),45℃时的吸附量均大于25℃时。不同温度下,天然锰砂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溶液初始pH为3~10范围内,锰砂对砷的吸附能力受pH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天然锰砂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除砷材料。  相似文献   
115.
两段式混合滤料渗滤系统处理模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段式混合滤料渗滤系统在土壤渗滤系统的基础之上,加强反硝化反应,进而强化脱氮过程。为强化脱氮,整个系统被分成好氧段和厌氧段。混合滤料的使用可有效防止系统堵塞。厌氧段添加的锯末草灰为反硝化反应提供了足够的碳源,因此运行初期厌氧段内NO3--N去除率可达100%。同时铁屑的添加除强化还原环境外还加强了TP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运行稳定后,该系统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7%、82.6%、81.0%和90.4%。  相似文献   
116.
为深入研究唐山市老自行车厂场区六价铬污染机理和确定治理方案,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浸泡和土柱试验,查明了六价铬在场地包气带中的污染原理和硫酸亚铁还原固定治理土壤六价铬污染的可行性与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内包气带中六价铬的运移主要受吸附和解析作用的控制。使用PH值为3.0,质量浓度为2.4%的硫酸亚铁溶液作为治理药剂,可将污染场地包气带中93.24%的六价铬去除。  相似文献   
117.
改性铁锰结核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经济、高效的饮用水除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而海底铁锰结核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潜在的除氟材料.本文利用不同剂量的改性剂三氯化铁溶液对铁锰结核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改性剂剂量大于0.5 mmol/g后,吸附剂的除氟效率达到最大且较稳定,约为91%,因此,确定改性剂的最佳剂量为0.5 mmol/g.研究了吸附反应时间、氟离子初始浓度、PH值对改性吸附剂除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材料的除氟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吸附荆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溶液中氟离子是通过单层模式吸附到改性材料表面的.改性材料在pH值3.5~6时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三氯化铁改性的铁锰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氟材料.  相似文献   
118.
为评估闸控污染河道沉积物对铵态氮的吸附-解吸特性,选取沙颍河周口(ZK)和沈丘(SQ)闸坝上游河床断面,进行0~20 cm不同深度沉积物的铵态氮吸附-解吸批试验,采用动力学模型和等温热力学模型研究沉积物的吸附-解吸特征,并计算了吸附-解吸临界浓度,分析了沉积物环境因素对铵态氮最大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断面沉积物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可用准一阶方程拟合。(2)除ZK 0~5 cm沉积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模拟解吸过程较差外,其他深度沉积物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模拟NH4+-N的吸附-解吸过程。垂向深度上,ZK在10~15 cm吸附性能最强,在5~10 cm的解吸性能最强,而SQ在0~5 cm的吸附和解吸性能都最强。总体上,ZK断面的吸附能力要优于SQ,但解吸能力弱于SQ。(3)两断面沉积物吸附-解吸临界浓度大于其上覆水NH4+-N浓度,表明沉积物中铵态氮具有向上覆水中释放的风险。最大吸附容量与黏粒体积分数、pH、有机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与TN浓度呈负相关。粒径是影响两断面沉积物吸附铵态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9.
我国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严峻,尤其农业产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地下饮用水安全,急需引起重视.通过综述发现,我国地下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沉降、土壤氮、农业施肥和粪便污水等,其中粪便污水和农业施肥是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主要原因.总结了水化学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和微生物源追踪等技术在地下水硝酸盐溯源中的应用.各种溯源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采用多种方法联合识别地下水中硝酸盐来源,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同位素定量解析模型计算不同污染来源贡献率.硝酸盐污染溯源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过程,目前基于δ15N-NO3 -δ18O-NO3 -解析硝酸盐来源的SIAR和MixSIAR模型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不同输入端元同位素特征值范围相互重叠,不同时空变化等条件下δ15N-NO3 -δ18O-NO3 -值具有一定差异,以及氮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等的影响,导致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还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的解析方法,以更精准地获取硝酸盐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服务于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0.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曝气生物滤池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生物膜培养驯化、变负荷研究、稳定运行三个阶段,结果表明,二级出水中的氨氮能够有效去除,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及人工景观用水等高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