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74篇
综合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北京首都机场2014年实际CDM地面放行数据确定航空器的污染物排放量与离场排队飞机数量和落地滑入飞机数量的强关联性,构建包含这两个解释变量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以估算几种常见机型在首都机场地面运行时的最小污染物排放量和绿色滑行时间。对比实际污染物排放量与最小污染物排放量,得出首都机场离场地面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最小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无人机频频入侵机场净空,与民航客机发生危险接近的问题,以碰撞风险为量化指标,对无人机与民机需要保持的纵向安全间隔进行评估研究。分析民机尾涡流场对无人机运行的影响,利用Crow近场涡强度消散理论,得到实际尾迹影响区改进Reich碰撞模板,据此建立CNS/GPS性能环境下的纵向间隔评估模型,通过Matlab进行间隔值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民机起飞初始爬升阶段无人机尾随运行时导航性能和尾涡迹对所需最小间隔值的影响,并得到给定安全目标水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研究管制人因可靠性时存在的模糊性和片面性问题,采用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中的扩展预测法,计算10项管制通用任务的人误概率;在此基础上,以管制行为形成因子作为根节点构建贝叶斯网络,建立其与情景控制模式的不确定关系模型,对管制员在多任务中的人误概率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由相同评判者给出行为形成因子影响效应的前提下,由CREAM扩展预测法和构建贝叶斯网络的方法预测得到的多数任务的人误概率差异较大,从方法的客观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角度分析,贝叶斯网络在研究该问题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风险管理在保障管制系统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危险源识别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风险管理的可靠性.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以过程作为危险源的基本单位,识别出管制系统运行中的过程,进而构造出管制系统运行中的潜在危险源集合.引入雷达图法并改进其画法,提出用周长来度量面积的方法对评价向量进行改进,提高评价结果稳定性.根据管制系统运行的特点构造了危险源评价函数和识别方法.通过识别算例定量地从潜在危险源集合中识别出危险源,从而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科学地控制终端区管制系统的风险,基于运行分析法识别出终端区管制系统的风险因素,提出将终端区管制系统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行量化表达,再运用加权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风险因素聚类分析,建立了基于整数规划的风险控制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某终端管制中心的风险进行控制,得到了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8.
先对ADS-B提供监视服务进行事故树的分析,层层分析碰撞事故发生时的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对基本事件进行赋值,同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通过临界重要度选择防范措施和工作重点,通过计算公式对顶事件进行概率计算,通过计算出的碰撞风险值与安全目标对比,得出ADS-B提供监视服务的情况下,碰撞的风险值远远小于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最小安全目标,最后得出结论证明ADS-B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未来多架物流无人机飞行在同一航线可能引起的安全冲突问题,提出规划无人机之间的安全间隔以规避运行风险.根据无人机在地面控制系统监控下的飞行特点,结合位置误差概率模型,综合考虑无人机定位误差、速度误差以及侧风的影响,依次建立无人机之间纵向、侧向和垂直方向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并得出ICAO安全目标水平下的最小安全间隔.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推动民航飞行流量跳跃式增长,对管制系统安全目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控制管制系统运行风险成为研究重点.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管制系统的风险控制系统概念,引入折叠突变模型,通过分析管制系统风险事故统计数据确定系统突变特征及人、机、环、管4种因素耦合风险对系统状态的影响程度;基于Van der Pol-Duffing方程,应用多尺度法对耦合风险分岔导致折叠突变的影响参数进行研究,设计管制系统内部阻尼调节系数和外部影响因素幅值系数两个风险控制器,确定风险控制要素.结果 表明:人为因素耦合风险对管制系统的影响程度最大;设计的风险控制器具有可行性,能够抑制折叠突变发生,保证管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